“司马”在古代威名赫赫,人才辈出,为什么现在人口还不到3万?

在中国所有的姓氏中,单姓占了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少一部分是复姓,据不完全统计, 复姓至今还有81个。说起复姓,大家肯定会觉得新奇,同时也觉得很好听,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叫“公冶”,每次有不熟悉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一定会夸奖两句。但他也很苦恼,因为姓氏如此稀少,从小到大不知有多少次被老师问起。

除了“公冶”,我最喜欢的一个复姓是“司马”(只是单纯的喜欢姓氏)。这个姓氏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在历史上,姓氏为“司马”的名人不计其数,诸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晋朝皇帝司马炎、史学家司马迁等。

“司马”姓氏的起源

起源一:

“司马”姓究竟从何而来?不知道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官职叫大司马。没错,“司马”姓最先是由官职名称改来的。西周时,有一个人叫程伯林父,官拜大司马,战事屡胜,便赐姓“司马”,这个人就是“司马”姓的始祖。

起源二:

被赐姓为“司马”的不止程伯林父,春秋时期,韩武子韩万的玄孙大司马韩厥,因功劳高,混迹朝堂40余年,服侍了晋朝的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位君主,便被赐姓“司马”,他的后代中就有很多以此为姓氏,并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三:

此外,改姓在古代是经常容易出现的事情,改姓氏为“司马”的人也有很多,并且一直流传了下来。南朝宋文帝年间,许穆之、郝惔之、程道养三个人,便是改姓为“司马”,至于说为什么改姓氏为“司马”,现在依旧没有很可靠的说法。这里小编倾向于他们是为了迷惑敌人才改的姓氏。

“司马”姓氏的名人

姓氏为“司马”的有才之人是非常多的。小学时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司马光砸缸》,讲述了年幼的司马光与朋友在花园玩耍,好朋友不慎落入装满水的缸中,当其他朋友惊慌失措时,他却机智的用石头把水缸砸坏救下了朋友。长大后的司马光刚正不阿,刻苦勤奋,官至侍郎。

说起“司马”,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编写了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名扬千百年,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模范,《史记》的出现,为后人推敲历史、研究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司马”姓氏的消失

说到这里,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如此名人辈出甚至还出过皇帝的姓氏,到了现在却很少见了呢?其实这稀少的原因就在这“皇帝”身上。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晋,“司马”姓达到了巅峰时期,正所谓“树大招风”,晋朝强大时姓“司马”自然是荣誉,可到了衰弱,甚至被灭后,却成了一种负担。因此,许多姓“司马”的人,改成了其他姓氏。当然,并非所有姓“司马”的人都改了姓。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司马”就渐渐的没落了,现如今不到3万人。

现如今,像“司马”一样的复姓已经越来越少了,原因是这些复姓都随着时代潮流慢慢的改成了单姓,诸如“司马”改成了“马”、“季孙”改成了“季”、“东方”改成了“东”。中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使我们对自己的出处始终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