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爽即正义

如果突然之间,你发现自己拥有天下第一的美貌,高贵神秘的身世,坐揽天下无敌的财富权力,文采斐然又身怀绝世武功——是不是要从梦中笑醒了?

这个美梦是网文作家猫腻专门为广大读者打造的,《庆余年》主角范闲的无敌人设。



在严肃文学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范闲这样的主角,但是网文读者对他并不陌生,许多爽文都是以这种“开挂”主人公,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现实中,这部剧的命运没像主角那样开挂。

12月17日,由《庆余年》提前点播、盗版引发的争议仍在继续。

开播第三周,《庆余年》播出平台腾讯视频与爱奇艺便释出了“50元多看6集”的点播方案进行售卖。

在观众和舆论压力的抗议下,双方将点播策略修改为“每交3元解锁新一集”,但两天后全网即出现40000条全集盗链。

这也说明了《庆余年》的大热。

从文字到音画,网文20年到影视行业,“爽”再次收割着人们的注意力。

《庆余年》是网文作者猫腻自己盖章认定的第一本“大红书”。

2007年时,已是起点大神的猫腻在电脑键盘敲下少年范闲的故事。

随后从江湖草莽到朝野庙堂,这个集金手指、大背景于一身的大男主一路过关斩将。

少年范闲的起伏伴随着个人命运、国家和时代跌宕,它的豆瓣评分在次年的实体书出版时就超过了8分,排在大部分网文的前列。

在《庆余年》上线播出后,猫腻在与北大教授邵燕君的对谈中谈到,《庆余年》是他第一本认真规划过的“大红书”。

彼时除了当时他本人的创作水平已经有了初步积淀,猫腻也敏锐地从网文作者的角度上感知到读者的痛点,让主角后台硬到“想死都死不了”。

从民国鸳鸯蝴蝶派时所引起的洛阳纸贵,到上世纪末金古梁温黄武侠小说开宗立派,这是“爽”的必然要素,它们符合特定时期人所不能有的精神需求,关照并制造与现实抽离但人所想的精神世界,比如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暗合了在上世纪末时汹涌的英雄情结。

过去20年里,网文作者中涌出大批制造“爽”这层糖衣的翘楚。

“逆天而行”的《悟空传》、“莫欺少年穷”的《斗破苍穹》和小人物逆袭的《回到明朝当王爷》等作品从网文这个通俗文学的新渠道里诞生,从不同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需求,也因此成为当时的爆款。

到中后期,更有《全职高手》这样的“无敌流”网文诞生,全方位让读者“爽起来”。

而对应2007年前后时代背景的是,成熟的笔法和宏大叙事被“文艺青年”猫腻在《庆余年》中所引入。

原著中,范闲最终手刃仇人、炸毁神庙,携美归隐西湖,完成了儒家中“修身齐家治国”的终极理想。

猫腻说《庆余年》一定是个爆款,“这和它写得好不好关系不大”。

在豆瓣上,《庆余年》也因此拿到了网文类目的最高分。

爽文经常有,但爆款不多见。

《庆余年》是一部少见的能打动大众的小说。

这部剧的编剧王倦和导演孙皓说,他们最看重的这本书的情节和情感描写。

“这部作品是我和倦共同寻找的。

这部作品情节度温度非常高,但人的情感接地气。

”孙皓告诉AI财经社。

因此当他和王倦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项目时,就已经决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当今社会能感动我们自身又能感动观众的作品,这个交汇点很难得。

2007年时,猫腻开始写作这个糅杂了历史、穿越和科幻在内的故事。

《庆余年》的原著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区别于很多网文的细腻文笔和宏大叙事,还在于很大程度上男主人公范闲有点不合逻辑的“热血”。

范闲在家国危难之际敢以身犯禁,不跪皇帝、只跪天地,依靠连番奇遇坐拥财富和权势,同时又像个普通人一样向往平凡生活。

当时,猫腻的想法是,写一个真正的大男主,既是出色的诗人、文人,也是特务头子和爱国志士。

这部小说在起点上达到畅销榜第一、阅读榜第一、新增粉丝榜第三。

甚至被认为是猫腻与金庸气质最接近的一部作品。

猫腻承认主角是一个结合了霸道总裁和杰克苏的设定,“对女性来说,影像化之后很有吸引力。

对男性来说,代入也有快感。

两三年前,王倦和孙皓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项目时,认为能出现这样一部作品很难得。

《庆余年》里既有大开大合的运筹帷幄,也有父子、爱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这让寻找“极致故事和极致情节”的孙皓和王倦都如获至宝。

虽然此前未曾有过合作,但两人都早就不想只做一档单纯的古装剧。

完结接近10年,《庆余年》的版权虽然先后落入于正工作室、唐人影视之手,却没能如期搬上大荧幕。

直到2017年,腾讯影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业界公认这本小说的文本开发难度大。

原著里的地域横跨南庆和北齐等地,更不用提它横跨科幻、历史等数个题材维度。

另外,原著里的范闲是千万读者中的“男神”,范闲被形容成一个太阳,“靠自己的光一点点改变世界”,很难把这些夸张的元素统统影像化。

在满足精神需求这个大市场中,影视剧创作已经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时代,尤其是在影视产能趋于稳定的这几年,随着潮水退去,剧集生产和市场反馈均陷入疲软,用户对于内容烈度的要求更极致,更能直击用户痛点。

此前就有不同的时代浪潮下,不同的剧集作品因为填补了这块精神消费的空白而获得成功。

如同《奋斗》之于80后,《延禧攻略》之于95后。

这一代的年轻人强调自我、敢做敢想,这让他们很大程度上难以与伟光正或隐忍共情,而强调绝对的快意恩仇。

两年前,考虑到原作的故事背景,王倦和孙皓把《庆余年》的内核定为“现代思想烛照古代社会”。

一个古代躯壳内的现代灵魂,如何反抗外界和超越自我。

当时,孙皓和王倦已经定好了基调。

王倦写过《舞乐传奇》、《木府风云》,被称为“反套路”编剧,孙皓此前的履历则集中在《大女当嫁》这类现代剧。

腾讯影业为《庆余年》规划了五年三季的开发计划,因此要求孙皓和王倦从一开始就码主创、做人物,提前想好未来三季的创作思路,“每一个角色出现,要让观众认识、记住”。

《庆余年》第一季从2018年1月开始正式拍摄,前后超过半年时间。

因为时间关系错过了襄阳唐城,剧组只能转战可调动人力、物力都较少的贵州都匀,服化道表现上也不尽如人意。

而为了筛选合适的演员,准备时间更长,最终张若昀、陈道明、刘桦等演员才得以加入。

爽、金手指、好代入,影视剧很早就从这些经典的爽文元素里吸取营养,但大部分情况下就像早年的玛丽苏剧一样,随着新鲜感褪去而变成圈层专供。

从这点上来说,《庆余年》面临的不仅仅是操作上的技术问题。

王倦告诉AI财经社,在第一版的剧本时就确立了喜剧化的创作方向。

理由在于,王倦和孙皓都觉得,作为一个厚重故事,《庆余年》原著代入的门槛太高,做电视剧“几集就够呛了”。

范思辙、王启祥、费介这些原著中的配角都要润色和重塑。

王倦习惯写群像和小人物。

这些角色的“亮起来”让整个故事看起来更有人情味。

例如,原著里的滕梓荆只是背景板。

他在剧中的死亡不仅加速了范闲的成长,也让情感线变得更加饱满,引发观众共鸣。

为了制造喜感,《庆余年》也在运镜和剪辑上努力向这个方向靠拢。

前一秒,角色被问伤得重不重,下一个场景就被包扎成木乃伊。

范闲与女主角林婉儿的相遇也运用了类似的剪辑技巧,用对话框将范闲的心情表达出来。

《庆余年》改编原则,是在保留原著基础上进行结构打乱和再编排,但故事内核“一个人如何抗争”不会改变。

除了皇宫和家庭的对戏,《庆余年》只把沉重的东西表达出一层,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演员的加入也还原和拔高了《庆余年》的表达空间,让《庆余年》表现出较为优质的品相。

“庆帝”陈道明的两绺胡子、头饰,他都有参与讨论,御书房里,还设计了造箭的爱好,让庆帝这个角色变得更形象立体。

“范闲”张若昀有段跳舞的剧情是自己建议加的,好让角色变得更现代一点。

《庆余年》开播后,孙皓告诉AI财经社,自己回去看弹幕,觉得很有成就感。

“满屏哈哈哈,我感觉特别舒服。

另外,范闲这个角色对于当下观众而言必须非常真实。

滕梓荆之死,所有人都认为死的只是护卫。

但对范闲而言,他是朋友,因此要为他报仇。

王倦觉得,范闲的“不服”不是中二的标志,相反,他觉得这是《庆余年》能够打动受众的地方,范闲是一个活生生的现代青年,他可以是观众中的任何一个人。

当然,范闲本身就是一个既理想化又接地气的设计。

范闲的母亲叶轻眉将“人人生来平等”刻在鉴查院的石碑上。

“特别理想化的人是范闲的母亲,范闲母亲的结果范闲已经看到。

所以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但试着从另一条路走。

”不过,范闲的本质不会改变。

例如,虽然范闲身上也会做一些减法,原著杀伐果断的一面被削弱。

但范闲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人,“纯真的本质和要做的事没有改变。

在猫腻的口中,“爽”是一种代入感和自我满足感。

也许部分得益于2019年底这个时间点,和《庆余年》同期对打的剧集大都败下阵来。

如果说过去20年里这条产业链的滚动证明了爽是一个合理需求,那么在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下沉、社会心态的转变,爽文、爽剧就更是一种消费上的刚需。

很高兴您能开始了解股权, 我们每月固定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三场《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方案班。主讲内部员工如何激励、如何提升执行力、减少员工离职率及如何整合外部资源、股权分配与设计的课程,感兴趣可以私信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