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热搜的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于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 虎门大桥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线路全长15.76千米,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虎门大桥工程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敢为天下先”“苦干巧干”的自强精神。 大桥建设初期,一方面,因桥址位于中国鸦片战争古战场,清末时期英军曾在虎门威远炮台打开中国南大门进行入侵,所以中国方面坚持自主建桥、反对外国方主导建设;另一方面,外国方限制大跨度悬索桥关键技术,并断言中国工程师不可能在珠江口上建造大型桥梁。最终,中国建设者在五年时间里自行设计建造成第一座特大型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而同时期国外同类桥梁的建设时间至少需要七年。

100多年前,这里曾经见证了中国的衰落。鸦片战争中,大清为了阻止英国舰队挺进广州城,在这里布下两条拦江木排铁链,试图锁住江面,但还是被日不落帝国的枪炮轻松轰开国门。中国割地赔偿,丢失了“香港”。


虎门大桥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赶在香港回归前夕通车,就是要向全世界发出信号,沉睡的中华雄狮已经苏醒过来了。时任国家领导人国家主席江泽民亲题“虎门大桥”四字。

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通车后,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缓解,经济价值没有之前那么突出,但是它的政治意义以及历史意义已然存在,已然激励着中国年青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