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日常生活:从《清平乐》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宫中的工作

1079 年的 10 月,那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冬日凛冽,寒气迫人。宋仁宗的皇后曹氏重病缠身,时日不多。64 岁的老太太把神宗皇帝叫到床前,说:当年苏轼兄弟及第,仁宗皇帝大喜,说是为子孙发现了两个宰相。如今苏轼写几首诗也算罪过,只怕是过分了吧!

因为这一言,苏轼死里逃生。

(按:事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年元丰二年十月乙卯日条)

救了苏轼的这位太皇太后正是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救了苏轼没多久后,她就撒手人寰了。她一生无子,但却有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


看《清平乐》的人一定奇怪为什么宋仁宗赵祯不是很喜欢曹皇后,明显他更喜欢张贵妃嘛。这是确实的。曹皇后决没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那么好看,甚至可以说相貌平平 。但他的后位一直是很稳固的,并非皇帝说一句不喜欢就可以废掉皇后的。

(按:张贵妃后追册温成皇后。)


《清平乐》中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


因为皇后并非是完全以皇帝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的,有时候,甚至不能由皇帝做主,即便皇帝不喜欢她,即便她无子嗣。曹皇后就是例子。

因为皇后这个位子非常重要。工作也非常重要。

这个需要从皇后的这个职位称呼来说起。皇后的“后”,并非“後”的简体字,在古汉字中,“后”是“后”,“後”是“後”,两不相干。“后”是一个专用于头衔的字,其实我们都很熟悉,比如“夏后启”,再比如“后羿射日”。

后启,也就是叫启的首领或君主。夏后启,就是夏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

后羿,名叫“羿”,“后”是头衔和称呼,也是部落首领。

只不过上古之时,头衔的称呼在前,人名在后而已。

文字发展的过程中,到现代,已经没有“后”这个头衔和称呼了,所以没必要存在,干脆“后”和“後”合为一体了。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后羿就叫“后羿”,皇后的“后”也是前后的后。

其实,皇后的“后”,也是头衔的称呼。

秦始皇一统六国,群臣拟上帝号称呼,最初大家提上来的方案是,称为“泰皇”。因为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泰皇,就是人皇。但是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不满意这个称呼,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按: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皇帝的称号定了,那么皇帝的妻也需要称号,于是把上古君主首领的称呼“后”,挪用过来,叫作“皇后”。当然必须是皇帝的正妻——“帝嫡妃曰皇后。”

在中国的古代,夫跟妻是平等的,并非女子没有地位,所谓的“妻”,就是“齐”,平等、等同的意思,夫妻,就是与夫平齐。没地位的只是妾之类的女子。至少理论上是如此的。

但天子独大,皇帝是天之子,没有人可以与他平齐,只能叫“后”。但即便不能与皇帝平齐,她们的权力也非同小可,因为关乎天下,皇帝不能自作主张。

《清平乐》中的曹皇后就是例子。仁宗皇帝再不喜欢她,也没办法。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权力纠葛。皇后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长得好不好看也不是最重要的,端庄贤淑,就足够啦。曹皇后的出身是“真定曹氏”,那在宋代可是大名鼎鼎的名望氏族。她的祖父曹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将,开国功臣,驰骋疆场数十年,灭后蜀,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桩桩件件都有他,一直做到鲁国公。在宋初“天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

到宋真宗朝,曹家也是贵为将相,显赫无比。宋仁宗的第一个皇后郭皇后,是刘太后为了联络郭氏,极力支持而册立的。刘太后在世,宋仁宗一点办法都没有,刘太后刚过世,宋仁宗就把郭皇后送进了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理由是,不生儿子。

但要废曹皇后却没那么容易。势力太大。加上曹皇后深通兵法,性格又谦和,皇后做得端端正正,从不惹事生非,想废她也没理由。

曹皇后在后宫中,主宰六宫。理论上,后宫女子都是她的臣属。因为皇后是有官署的,后宫之事,一律由她主管,皇帝最多偏向谁喜欢谁一点,不一定能干涉得了她。即便是平常之家,妻只要强一点,管着家,丈夫也是蛮窝囊的,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管着一大家子,丈夫贾琏在她面前,很怂。贾府里,内部事宜,贾政一律不管,王熙凤也只向王夫人汇报请示。

贵族之妻尚且如此,更别说皇后了。

皇后大部分时候都在管理后宫,比如宫女秽乱后宫,那就得处死。必须按照规矩办,毫不留情。曹皇后就是这样做的,她自己的宫女与卫卒有染。这宫女去向张贵妃求情,张贵妃又求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说饶了她吧。

按理说,皇帝开口,一般后宫女子是不会拒绝的。但曹皇后穿戴上皇后服饰,直言:不如此,无法肃清掖庭。

仁宗皇帝就没办法了。这是皇后的权力。天子一般干涉不了。



但曹皇后从不仗势欺人。她跟张贵妃不一样,张贵妃长得好看,也会伺候人,《宋史》说她“善承迎,势动中外”。她经常跟宋仁宗为自己的亲戚要官。她跟宋仁宗为自己的伯父张尧佐要官,宋仁宗耳根子软,就答应了,没想到包拯反对,带着几个人跟宋仁宗辩论,唾沫星子都飞到宋仁宗脸上了。宋仁宗只能抱怨张贵妃”你就知道要宣徽使,你不知道御史是包拯吗?"

曹皇后却很端正,绝不为自己的家人谋福利,她的处事方式是,谨慎、宽容。对后宫嫔妃是循循善诱的教化,绝不会呵斥。有一处戏,叫《打銮驾》,写的是包拯把借了皇后仪仗出来招摇的张贵妃的銮驾给砸了。

戏曲略微夸张,但借銮驾的事情,确实存在,《宋史》中就有张贵妃僭越跟曹皇后借銮驾的事情,但曹皇后也没生气,一口答应了。宋仁宗反倒觉得不对,批评了张贵妃。

(按:事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

曹皇后的日常工作,基本上就是处理这些争风吃醋抢风头的事情。后宫里也无事可干。后宫显贵,只能博皇上的欢心,打压其他人。群雌粥粥,都是敢于挑战的。但这不是沙场厮杀,没有冲锋陷阵的大场面,都是些表面功夫,背里使坏。皇后没点手段,确实会被陷进去。

册立皇后,本来就是一件大事,要昭告天下,然后才能母仪天下。册立皇后事件,是可以进史书的,嫔妃就没这个待遇了。——曹皇后就在史书中,《宋史·仁宗纪二》:“﹝景祐元年﹞十一月己丑,册立曹氏为皇后。”风头上 ,皇后可以比得上皇帝。


清乾隆帝之孝贤纯皇后朝服画像,皇后也是有朝服的。


其后是与皇帝出同车、入同座。重要节日,比如元旦的时候,皇帝生日的时候、自己生日的时候,别说后宫了,就算是百官,也要朝拜皇后的。

一个王朝运行的过程中,皇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皇帝外事,外事五权,宫外的地、物、外交、刑、经济等,都是皇帝管。宫内的皇后,内事五枚。枚,就是监督、执行王权的那种尺子。但这个基本上都属于财权的范围,有梅花标识,王族中,都是母系执掌,“母仪天下、艸盛上出”,就是这个意思。它是用来协助天子的。五枚,也不是五种东西,因为梅花就是五朵花瓣嘛,所以这个令牌,就叫五枚。


五枚令仿


举个例子就很理解了,如果把《红楼梦》中的贾府看成一座皇宫,王夫人、王熙凤,就是执掌五枚的人。她们管着那里面所有人的吃穿用度的开销。贾府里谁拿多少月份银子,谁穿什么绸缎锦绣,这一切都从王熙凤那里来。

皇宫里的这一切,都有皇后做主。处理这些事情,是皇后每日必做的。

其他的大事件,皇后也要参与,而且必不可少。比如祭祀,皇后是与皇帝平齐的地位,必须到场。籍田、先蚕、亲桑等事情,也需要皇后主持。

历史上,很多皇后也参与政治。但因为造成了很大的祸乱,所以后世非常忌讳,到了清代,明令“后宫不得干政”。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康熙帝登基年幼,太皇太后还是得出来干预政事,否则无法运作。

皇后参与政事,本来就会出问题。除非非常了解外事运行的天才,比如吕后、武则天之类,一般的皇后,对外事不懂,干预起来当然出问题。外面的事情,可不像宫里勾心斗角那么简单,那是腥风血雨、权力角逐。

中国历史上,后宫权力盖过皇帝的主子,基本都是很早就能参与政事的。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她是从刘邦起家的时候就陪着刘邦打天下的。刘邦四处征战,她就管理后勤,平衡人事。还被项羽俘虏过。

这是很好的锻炼,汉的外事,没有她不懂的,汉的功臣将相,没有她不熟悉的。汉初定的时候,刘邦几乎都是常年在外平定叛乱,

内部管事的,主要靠吕后。即便是韩信这类人,也死在了她手里,可见手段的厉害。司马迁写《史记》,在帝王本纪中,都不得不为她立传,写《吕后本纪》,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吕后画像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14 岁就嫁给了隋文帝杨坚,随的开创,都是她陪着杨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通晓经史,所以参预朝政没一点问题,当时人把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并称“二圣”。

至于武则天这种难得一见的政治天才,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参预政事,更加驾轻就熟。她在唐高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预闻政事,批折子、判人事、定生死。

武则天是唯一个家族势力并不强大,全靠天才而成的皇后。吕后和独孤皇后,其家族势力,本就强大。

但这种参与政事,往往造成祸患。尤其吕后,影响太大。因为皇后主政,要用人,只能用自己的亲戚,别人未必能用,这就导致外戚坐大,祸乱立生。

所以像北魏这种朝代,干脆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从根上断绝。一旦新皇登基,皇后晋升为太后,那就得处死太后。免得干预朝政。北魏是鲜卑族的政权,做法难免残忍一点。

曹皇后能救苏轼,说明她本来就预闻朝政的。曹皇后本来就是将门之女,懂一些兵法、军事、政治事宜。宋仁宗庆历八年的时候,有人作乱。曹皇后当机立断,不许仁宗皇帝出去。关闭殿门,发号施令,调兵入宫平乱。当时太监回报说是有人在打小宫女,不是作乱。曹皇后判断非常准确,认为绝对是作乱,并且预判乱兵会火攻,所以早先安排,预备灭火,同时鼓励护驾的人拼命向前,她减掉他们头发,说“明日论功行赏,以发为证”。于是护驾者一鼓作气,把宋仁宗保下了。

当然,宋仁宗不领情。说这是曹皇后阴谋,要废曹皇后。大臣们一起反对。宋仁宗也没办法。其实他是想册封张贵妃为皇后。

但曹皇后很少直接干预外事,仁宗皇帝在的时候,肯定不会,并且勒令自己的家人亲戚,不许要官。仁宗皇帝去世之后,曹皇后升为太皇太后,有些事情她就要说一说。比如王安石变法,苏轼乌台诗案事件,她都出过面。神宗皇帝也只能给面子。但很有分寸。

大体上,皇后的工作,也就这些事情。其实除了鸡毛蒜皮的事情,真正的大事也不是很多。做皇后的,都明白“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驰”的道理,所以有为的皇后,都能严于律己,做得很有分寸。


宋代皇后凤冠“王母队”的凤冠,在一顶“冠”上,各种人物,是王母蟠桃会故事


《清平乐》中皇后冠,可见非常能花时间做头发的


其余的时间,皇后们就在宫中晏饮打扮了。尤其宋代的后宫女子,特能打扮自己,一定凤冠,跟做得跟演戏一样的精巧而又复杂,上面有很多人物故事,比如王母蟠桃盛宴的故事。她们的云髻,甚至可以高达三尺,做这种“发型”,花费的时间可不短。大约皇后们在后宫中的时间,大部分被这种事情打发了。

皇后权力再大,也是依附于皇帝的。这大概也是那时女子无法挣脱的命运,即便是皇后,她的日常生活也包括看皇帝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