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为啥“爱”上年轻人,看看专家怎么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愈演愈烈,而且通常年轻人身上血糖偏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被早期发现,及至就诊时往往已血糖明显升高甚至合并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威海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玉萍提醒说,年轻人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对自己进行高危风险评估,并早期识别糖尿病症状。

低血糖为何演变成糖尿病?

年轻姑娘小方刚刚20出头,明明吃了早饭,每到上午10点就饿得发慌、出冷汗,曾经在社区查过一次血糖,提示血糖偏低。在知道了自己有“低血糖”的毛病后,一般她都会为自己准备很多零食,吃了就不再难受了。


不料,一天上午小方有事耽误了,没能及时补充能量,快到中午时突然大量出汗,然后晕倒在地。周围同事立即给她含了一块糖,在将其送到医院途中小方就已经苏醒过来。

谨慎起见,同事们都劝她还是到医院正规检查一下,没想到经过一系列检查,小方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明明是低血糖,为什么最后确诊为糖尿病呢?

周玉萍解释说,不仅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一部分糖尿病病人早期的临床表现就是容易出现餐前的低血糖,临床上很多糖尿病人最开始之所以来就诊就是因为“无缘无故”的低血糖。



周玉萍解释,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都是不正常的。在早期往往是胰岛素功能的下降,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需要胰岛素大量分泌,此时往往还伴有胰岛素的分泌节律异常,通俗地讲正常人在进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血糖达到高峰,此时胰岛素也大量分泌,来控制迅速升高的餐后血糖。

而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在进餐2小时以后胰岛素开始大量分泌,到3-4个小时左右胰岛素达到分泌高峰,此时在血糖已经开始下降基础上引起进一步的降低,即出现所谓的餐前低血糖。



人的身体分泌大量的激素,其中胰岛素是唯一一个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大多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则会让血糖升高。糖尿病病人血糖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胰岛素在人体作用不足,无法与其他升糖激素相抗衡。

青年男子爱喝碳酸饮料患上糖尿病

市民张先生30多岁,常年饮用大量碳酸饮料,加班的时候更是需要高能量饮料提神,单位体检发现血糖指标偏高,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两项指标都已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张先生觉得很奇怪,虽然自己体型偏胖,但是完全没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之前体检血糖也没问题,父母也都没有糖尿病,怎么就“突然”患上糖尿病了呢?

周玉萍说,张先生父母均没有糖尿病,但是在详细了解其家族史时发现,他的爷爷70多岁的时候被诊断出了糖尿病,受遗传因素影响加之体形偏胖其实张先生已经属于高危人群。



而且张先生常年来大量摄入碳酸饮料,缺乏体力活动,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了胰岛功能异常,血糖代谢异常,最终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周玉萍介绍,2型糖尿病目前占糖尿病患者95%以上,多为成年以后发病。患者大多受遗传因素影响,父母辈、祖父母辈有糖尿病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但是现在临床上,初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来越低,这部分患者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患上糖尿病,还与其它因素影响,如肥胖、摄入热量过多、运动量过少等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半左右并没有任何症状。”周玉萍说,有些患者因此觉得自己只是血糖高。但是临床上不管患者有没有症状,只要指标达到了都会确诊为糖尿病。很多不经常体检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往往出现了并发症才来医院就诊。



“很多病人眼睛看不见了,来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周玉萍说,长期血糖偏高,会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的受损,如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眼底病变、足病等的发生。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并发症更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最好提前预防,避免或者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同时,还应定期体检,监控血糖指标。一旦确诊,控制好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减少热量摄取预防糖尿病

“现在糖尿病人越来越多,发病人群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摄入的热量太高了。”周玉萍说,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节约基因学说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很多人身上都有节约基因,能让机体代谢机制处于节约状态,依靠低热量的摄入也能维持生命。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的食物都是高热量,但是身体不适应如此高热量的摄入,容易导致胰岛素失调,就发生了糖尿病。



“确诊的二三十岁的病人只要问起饮料喝得多不多,几乎都回答把饮料当水喝。”周玉萍说,饮料往往都是高热量的,建议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减少热量的摄入。

糖尿病几乎没有忌口的食物,但是要从总体热量上注意控制。应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吃零食、喝饮料、油炸食品等。

“运动量少和生活压力大也容易诱发糖尿病。”周玉萍说,运动量少和生活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胰岛素作为人体激素的一种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分泌异常,导致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



“保持适量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周玉萍说,建议高危人群或糖尿病人做到“1357”运动法,1是持之以恒,3是每天保持有氧运动30分钟,5是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7是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等于170。

周玉萍提醒大家,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超标、静坐的生活方式为主、长期应用可能影响血糖药物的人群应及早进行糖尿病筛查。

专家简介

周玉萍,威海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威海市内分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内分泌医疗30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常见病诊疗,内分泌特殊疾病如垂体、肾上腺疾病等疑难病诊治。

供稿:冷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