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缴纳的保费了解多少?

上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人身保险产品的两大类别,即纯保障型保险产品和收益型保险产品,这两类保险到底有何区别?今天闲话保险系列文章想和大家讲讲

“保费”这个概念,并从保费的角度谈谈这两大类人身险产品的区别。

想必大家伙在投保时大多都只知道交保费的数额,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保费的设计涉及精算原理,目前市面上的长期人身险(寿险、重疾、年金)主要采用两种计费方式: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这俩词太高大上?这只是精算师用来“忽悠人”的专业名词,我们想把高深复杂的精算过程翻译成大白话,给大家传输简单易懂的原理。

三种费用、三种“率”

1.风险保费——预定死亡率

我用一个假设的案例为大家解释风险保费的概念。

风险保费和赔付保额(保险公司风险准备金)与投保人年龄、疾病发生率(风险系数)等变量相关,因此我假设投保人为30岁男性,重疾发病率为10%,重疾险赔付保额为50万,期限为1年。如果有100个30岁的投保人购买该保险,保险公司预期赔付的保额为:100*10%*50=500万。将500万分摊给100个保险购买者,测算出30岁时购买50万保额的一年保费为5万元。(忽略利息等其他因素影响)

上述例子是一个计算保费的简化模型,便于大家理解。实际上风险保费的定价基础是银保监会发布的第三套《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里面列出不同性别、年龄的死亡率和重大疾病发病率的6张经验表,保险公司确定风险保费正是基于这6张表格,这套表格也就是人身保险的核心基础。

总结来说,风险保费是依据生命周期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风险的概率,得出相应的风险系数,保险公司再根据这经验系数来判定每个年龄阶段应收取的风险保费,以此计算保险产品基础定价。

划重点:各家保险公司的风险保费差异很小。

2.经营费用——预定费率

保险公司的经营运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服务成本等。而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会预估这些成本,将预估成本分摊到每张保单中,这就构成保费的第二部分——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通常反映出保险公司不同的经营策略,比如有些保险公司通过增加广告宣传提高销量,导致成本相应增加,保费也越高;而有些公司可能通过银保、经代渠道销售,不打广告,成本降低,保费则越低;还有些公司为保证理赔时效,增加专业理赔人员,后续服务人员,提高员工待遇等,保费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的不同会导致保费的极大不同。

划重点:是不是越贵的保险产品就一定越好?不一定,有可能是公司广告多。

3.储蓄保费——预定利率

购买过重疾险和寿险的朋友应该知道:无论哪个年龄阶段投保,我们每一年缴纳的保费都是一样的,这是不是与前面讲述的风险保费原理相违背?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储蓄保费的概念,我将用下面的例子向大家解释。

以长期重疾为例,缴费期间的保费构成如下:

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风险保费相应增加,假定经营费用保持不变,我们来看30岁和80岁两个不同年龄的保费情况;

30岁:实际缴费4000元,真正用于保障的为1100,剩余差额为2900元。这部分差额由保险公司帮客户储蓄起来,用于理财投资,所得收益怎么用?

80岁:实缴保费4000元,但风险保费已达5100元,也就是说客户应缴纳的保费超过了实际缴纳的数额,那这部分的差额由谁来承担?就是前期客户多缴纳的储蓄保费。保险公司对前期客户多缴纳的储蓄保费设定一个预定利率(对于客户来说是预定收益率),用预期获得的投资收益来弥补客户80岁时的保费缺口。

三种“差”:死差、费差、利差

上述三种保费对应三种不同的“率”,不同的“率”对应三个不同的“差”,“差”就决定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死差:预定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差异

预定死亡率>实际死亡率:死差益,保险公司盈利

预定死亡率

费差:预定费率与实际费率的差异

预定费率>实际费率:费差益,保险公司盈利

预定费率

利差:预定利率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的差异

预定利率>实际收益率:利差损,保险公司亏损

预定利率

不难看出,保费高低主要取决于预定费率和预定利率。预定费率考验保险公司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力,是内功;预定利率考验保险公司投资决策能力,是外功。

分析现象:我们知道平安、泰康人寿等公司的产品价格一般比新公司贵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上述公司品牌响亮,广告宣传较多,公司人员多,因此产品成本高;

二是成立时间长的保险公司在过去二十多年经历过高利率时代。当时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高达10%,几家老字号保险公司设立的产品预定利率在8%左右,按复利计算。保单存续到如今,大家都知道市场利率已经大幅下降,保险公司投资的实际利率远小于预定利率,这给保险公司带来严重的利差损,这也是知名保险公司产品贵的主要根源。

划重点:如果父母手上有平安、泰康、人寿等养老、年金产品,这些公司的保险代理人会劝您父母退保。千万别退!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大,毕竟现在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只有4.025%,而且马上要降到3.5%了。

两种计费方式:自然费率、均衡费率

现在您应该明白为什么医疗险、意外险等短期险的费用每年都发生变化,而重疾、寿险、年金每年缴纳的保费可以保持不变了。

短期人寿险和创新型保险运用自然费率定价,由风险保费和经营费用构成,变化原因主要是利率、销售成本等多种因素会经常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从而导致保费波动;

而重疾、寿险、年金这些长期人身险运用均衡费率定价,除了风险保费和经营费用,保费中还包含了储蓄保费,所以保险公司在设计保单时就能利用储蓄保费将每年的保费平摊为固定数额。

一个概念

最后,引申一个保险产品中经常谈到重要概念——保险的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保单退保时,能退还给客户的钱有多少?

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合同是一种契约行为,按道理来说客户解除合同时保险公司不需要退还已交保费,因为保障已经开始生效,已经产生了消费。对于运用自然费率的短期保险产品来说的确是这样,退保时不能退还保费。

但对于运用均衡费率计费的长期保险产品,储蓄保费是客户在前期多缴纳的钱,所以退保时保险公司会退还这部分储蓄保费。另外,持有保单时也可以向银行申请保单贷款,将储蓄保费变现,达到资金融通的效果,这也是保单的现金价值。

总结

以上我为大家解释了与保费相关的三种费用:风险保费、经营费用和储蓄保费。在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两种计费方式下,保费由不同的费用构成,我们也以此来区分不同类别的人身保险:创新型人身保险短期保障型人身险(1年期)采用自然费率;长期保障型人身保险

采用均衡费率。希望大家读完此篇文章能对保费的原理更加清楚,从而更理性地选购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