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人率真并不小性儿 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林黛玉的聪明点赞


青春年少时以为真的就是美的对的,一切圆融的世故的,都是虚伪的、可厌的。等到明白一些人情事故,发现个性是把双刃剑,就喜欢起学宝钗来,等到老了历尽沧桑,看遍尔虞我诈,口是心非,才觉得世界上最美的品质是率真。

贾宝玉获得了黛玉的爱,再与宝钗共同度过今生,似乎他得到的最完满。可是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吗?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再也遇不到黛玉那样的人了。

黛玉样样出手不凡,无论写诗填词,都那么有才华;她从不自傲,她身体不好,不喜女工,却花费心思给你做荷包,让你带着;她不逼你追名逐利,却在你写不完作业的时候乖巧地躲起来,不让你分心,看你实在完成不了,就主动当枪手;写诗临楷样样在心,你挨了打,别人嘘寒问暖,送医送药,独她没法前来,因为太心疼,哭得眼睛像桃子,没法出门了;宝钗理性,也算对宝玉好,但是比起黛玉的爱。哪一种更可贵?傻子都知道。


黛玉乍看小气,实则大气,貌似任性,实则聪慧,她丰富曲折地像一层又一层的风景,要读懂她,你得绕过那层层表象,第26回黛玉白天记挂被父亲叫走的宝玉,晚上特地去怡红院看望宝玉,明明宝钗在里面,她却遭遇了闭门羹,哭着回去,第二天写出撕肝裂肺的葬花词,她不恼无礼的晴雯,只恼不叫开门的宝玉。经过说开了知道是丫头们懒得动,宝玉说要教训,她说该教训,不然得罪了宝姑娘贝姑娘事可就大了。调侃之间就过去了,她没有对晴雯纠住不放,尽显大家闺秀的气量;在栊翠庵品茶,妙玉呛她大俗人,她一声不吭,事后也不记仇;湘云说她像戏子,她不生气,却耿耿于怀给湘云使眼色的宝玉;倒和湘云有说有笑;湘云、袭人和宝钗贬黛,她在窗外听到,竟然丝毫也不计较,只感动于宝玉的辩解。计较是因为在乎,只要她最在乎的人没有负她,其他人爱怎样就怎样,她全不在意。这般潇洒,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说他聪慧应该没人反对。却很少有人看到她有作贤妻的潜质。宝玉自以为悟了,写个偈语,宝钗很紧张,简单粗暴地加以销毁,黛玉说不该撕,看我的,她随便一证,宝玉就哑口无言,自惭逻辑上连个姑娘都不如,还参哪门子禅,从此断了走火入魔的念头,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假如黛玉嫁给宝玉,他至少不会出家。


如果有机会治家理政,黛玉未必不如别人。她有知人之明,尤二姐进大观园,别人都给凤姐点赞,只有她和宝钗担心尤二姐;他有用人之长,紫鹃成了她的后天亲人,潇湘馆里从来没有争吵;她竟然还有财商,第六十二回,黛玉道:“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完全不是人说的不食人间烟火。

感性的人未必没有理性,就看有没有机会罢了。拿黛玉的才华和脾气说事儿,就断定她不宜家,未免有失公允,处理矛盾,背景强大的宝钗,以不变应万变,黛玉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不藏不掖,直指要害,打你个措手不及。她坦然率真,无招胜有招,周瑞家的送宫花,擅自改变顺序,最后给她,她没有接,看了看,不动声色地问,是单给她一个人的,还是都有,她知道周瑞家的刁钻势力,就先给她挖了个坑,周瑞家的不知道跳了进去,瞬间被黛玉制住。“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无可辩驳,换别人未必有她这锐气,只能默默生会闷气,面对欺软怕硬的势力人,你越厚道,她以为你愚弱可欺。不如犀利出手,加以警告,假如有下次,周瑞家的还敢不敢怠慢黛玉?


厉害有厉害的好处,聪明灵秀如黛玉,本可以藏起锋芒,收起棱角,小心翼翼地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可是她没有。不是不能,是不为也。六七岁刚刚入贾府的林黛玉就懂得察言观色。有心计不用心计,知世故而不世故,这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黛玉这种人,作朋友,她不会害你,作妻子,她不会负你。认定了你,她就全心全意地对你,不知不觉间你也会愿意为她的真性情买单。和那么多美好率真比起来,她的那点小脾气实在是瑕不掩瑜。她的朋友都在呵护她、宠溺她,连宝琴都成了她的小跟班。她用最真实的面目。直面稀烂无边的世俗,干脆爽利地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