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人”到“企业人”

大学毕业高高兴兴进入企业,从“校园人”变为“企业人”,有的很快进入角色,有的则比较慢,有的经过历练出类拔萃,有的平平庸庸,关键在于如何转型,成功实现从“校园人”变为“企业人”。

首先,“校园人”和“企业人”有一定差别。

目标不同。大学生主要目标是学知识长技能,顺利大学毕业,获得学位,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为以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企业人”则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KPI指标,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从基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个台阶达成自己的目标。

环境不同。校园环境相对比较简单,面对的是老师、同学、家长,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而企业则接触的人比较多,有领导、同事、客户、外部协作单位等,比较复杂,节奏紧张,需要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才能扮演好各个角色,成为好员工、好下属、好服务者。

能力不同。作为“校园人”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应试能力,掌握知识点取得好成绩,而“企业人”除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外,还要对内对外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后者学校老师没教,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其次,从“校园人”向“企业人”转换什么。

心态转变。从浮躁心态转向理性心态,被动心态转向主动心态,回报心态转向付出心态,散漫心态转向责任心态,高傲心态转向谦卑心态,小我心态转向大我心态,态度有时比技能更重要,心态不好,又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而转变心态是最难的。

知识能力转变。以前在大学更多的是书本上专业知识,而到社会到企业更多需要社会知识和企业产品知识,应知应会,了解公司是什么样的场所,职场员工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而能力则从学习应试能力转向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后者需要在企业里积累积淀,需要上级领导和前辈师傅来教。且有些经验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的。

思维方式转变。

以前在校园学知识更多的是逻辑思维,直线思维,1+1=2,而在企业思维方式则更复杂,有发散思维、平行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系统思维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管用什么方法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需要多角度看一件事做出评判,不是站在自己部门、岗位的角度孤立看问题,换位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更灵活更广。

最后,如何转换?

其一,转变观念。明确我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到底我为什么而工作,为谁而工作,如何尽快融入企业,更快适应公司岗位工作,能够把所学用到企业中,为企业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利用公司这个平台锻炼自己,与企业共同成长。

其二,调整心态。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浮躁,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低调做人,摆正位置,虚心向上级、前辈同事请教业务上的问题,熟悉业务,作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再从优秀到卓越。

其三,磨练自己。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砥砺品质,完善人格,使自己更成熟,成长的更快,成为公司部门不可替代的人,“修身齐家”,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舍弃小我,顾全大局,学会站在公司的立场思考问题,释放正能量,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其四,勇于担当。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以目标为导向,刻苦钻研业务,缺啥补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读书、读事、读人”,与上级和同事建立信赖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推卸责任,增强责任感,成为对社会对企业对上级有用的人。

进入企业是人生的转折点,将迈入新的人生阶段,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积极主动适应岗位工作,奋发上进,尽快融入企业团队,为社会、企业、家庭创造更大的价值,让人生更圆满。

转载请注明出处:董栗序,ID:donglixuweixin

董栗序:MTP、问题解决、绩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