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最好的愛,是互惠的


羅素說:“最好的那種愛是互惠的:彼此很愉快地接受,很自然地給予,並且由於有了互惠的快樂,彼此都覺得整個世界更有趣味。然而,還有一種絕非少見的愛,那就是一方吸收著另一方的活力,接受著另一方的給予,但他這一方几乎毫無回報。某些生命力極旺的人便屬於這吸血的一類。他們把一個又一個犧牲者的活力吸淨,但是當他們越發生機盎然時,那些被榨取的人卻變得蒼白、乏力而遲鈍了。這種人總是把他人當做工具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卻從不承認他人也有他自己的目標。”(《幸福之路》)


的確,都說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但即便是身為父母,也希望他們的付出將來能夠得到兒女孝順的回報,更不要提對他人的付出了。


奈保爾,有媒體以這樣的標題介紹他——“除了寫作,奈保爾就是個惡棍”。

“別人怎麼看我,怎麼說我,我完全沒有興趣,根本就無所謂,因為我是為這個叫文學的東西服務的。”奈保爾在《大河灣》裡的開場白,彷彿也是他自己的告白。

奈保爾與瑪格麗特·穆雷瑪格保持長達24年的情人關係。為了他,瑪格麗特離開了丈夫和三個孩子。她三次因奈保爾懷孕,卻只能三次墮胎。後兩次,奈保爾甚至都不付醫藥費。她時常因為被他打得鼻青臉腫而無法出門。當奈保爾結識第二任妻子後,立刻與瑪格麗特分道揚鑣。而奈保爾承認,自己的婚外情毀掉了第一任妻子帕特的生活,而他公開承認嫖妓的行為,更是把她逼上絕路。他說:“可以說是我害死了她。”



巴爾扎克的一家,巴爾扎克的親友和戀人,幾乎都為他作過大大小小的奉獻,而誰也沒有從他的文學成就中獲得任何好處。

巴爾扎克在《絕對之探求》借克拉埃夫人之口說道:“你們的美德,不同於凡夫俗子的美德;你們屬於世界,不能屬於一個女人或一個家庭,你們像大樹一樣吸乾了你們周圍土地的水分……”這大概也是作家為自己辯白的話吧?

愛上一個人,而這個人只懂得索取,從來不知回報,那麼,乾脆走開吧。

要麼這種人是不懂愛,也不會愛,要麼這種人就是隻有自我的,你怎麼也填不滿那個坑。


很多名人,就不怎麼懂愛,因為他們小時候就跟父母關係很差,父母不怎麼喜歡他,家庭也無多少溫暖。


羅素說:在兩人真正相互關心的意義上說,愛不僅是促進彼此幸福的手段,而且是促進共同幸福的手段,是真正快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凡是把自我禁錮起來不能擴展的人,必然錯失了人生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東西,不論他在事業上何等的成功。一個人要麼是少年時有過不幸,要麼是中年時受過傷害,要麼是有著什麼足以導致被迫害妄想症的因素,才會使他對人類充滿憤怒或仇恨,以至變得野心勃勃而缺乏愛心。

太強的自我是一座監獄,你若想充分地享受人生,就得從這座監獄中逃脫。所有真正的愛,這是一個人已逃出監獄的標誌之一。光接受愛是不夠的;接受的愛應當能把給予的愛激發出來,唯有當接受的愛和給予的愛等量存在時,愛才能達到它的最佳狀態。




當你愛上一個不懂愛的人,還是忍痛割愛地走開吧,因為無論你怎麼付出,都極難改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