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懂事,越绝望 | 原生家庭的不幸,需要一生去治愈

撰稿 | 雷泽宇

编辑 | 幸福力主创团队


最近看《超级育儿师》时,兰海老师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童年是人生的起点,我们穷尽一生的力量,都无法找到最初的那个自己,所以善待自己和别人的童年。”


你的人生起点是怎样渡过的?

图源:《哆啦A梦:伴我同行》


是自由自在的玩耍,不用担心后果;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无需在意用词是否恰当;享受着家人的宠爱,解放自己的天性,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还是不敢玩耍,害怕弄脏衣服惹父母不高兴;隐藏自己真实的愿望和想法,做父母心中的乖小孩;观察父母细微的表情、情绪,父母开心,自己才松口气。


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那听话懂事的孩子呢?大多数父母可能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听话、懂事的、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可听话的孩子们“快乐”吗?


01

你小时候被父母夸过“懂事”吗?


《少年说》中,一位高一学生,给2个月的弟弟写了一封信。

图源:《少年说》

她希望弟弟可以不那么懂事,因为她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因为怕爸爸妈妈担心,所以在校期间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们,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了起来。因为怕爸爸妈妈对自己失望,所以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她对自己的弟弟说:宝贝,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这辈子都不能忘却的。要爱刀子嘴豆腐心的爸爸,理解他,不要顶撞他,为了照顾你,他已经两个月没有睡过整觉了。要爱最伟大的妈妈,她为了你从115斤胖到了160斤,经历了两次胎停才等到你的到来。


听了女儿的话,台下的妈妈压抑不住自己的眼泪,对女儿说:“妈妈也希望你不用那么懂事,你不用取悦所有人,坚持做你自己,不要总太委屈自己。”

图源:《少年说》


02

太过懂事,是对自我的保护。


太过于乖顺、懂事的孩子,可能会压抑自我,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甚至会讨好别人,可能会有“别人开心、认可自己,远远比自己开心快乐重要”的想法。


电视剧《不完美的她》中,有个叫穆莲生的女孩,爸爸去世后,妈妈穆静给莲生找了个继父。继父嫌莲生是个累赘,对莲生百般折磨。

图源:《不完美的她》

把莲生当作游戏靶子射击玩耍;让莲生穿着公主裙、涂口红,任意摆弄;把莲生装在箱子里,让她妈妈猜在哪个箱子里,莲生被闷得满头大汗,累到虚脱,还怕妈妈担心,安慰妈妈说:“我没事,很好玩” 。

图源:《不完美的她》

小莲生因为妈妈喜欢继父,始终努力讨好着妈妈和继父。带妈妈去废弃的游乐场玩,还把妈妈给她的零花钱攒起来,给妈妈买了零食,自己手工制作了贝壳手链做礼物。

图源:《不完美的她》

但妈妈在莲生被虐待的时候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为了和继父在一起不惜狠心抛弃莲生。

图源:《不完美的她》

也许她是出于单亲妈妈的无奈,但对一个弱小的、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而言,如果自己被欺负时,最亲的亲人在冷眼旁观,就只能装出“乖巧”的样子,通过努力讨好大人来保护自己。

图源:韩剧《请回答1988》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懂事是很深的绝望,它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表面上是为家长带来省事的好处,也许骨子里就是出于恐惧。


小时候觉得能成为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挺好的,这样既能让父母开心,也不会与父母产生矛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越长大越“懂事”,越会“察言观色”,也越“放不开自己”,无法将真正的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害怕别人会讨厌自己。


羡慕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在地生活、玩耍;心疼那些懂事的孩子,因为他们很早就学会了妥协、忍让和“默不作声”。


懂事的孩子不会给父母造成麻烦,可是他们也没有得到无惧无畏的快乐。

图源:韩剧《请回答1988》


03

太过懂事,也是一种悲哀。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角松子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妹妹从出生起就卧病在床,父亲将全部的爱,甚至是所有的笑容都给了妹妹。


无论松子如何努力乖巧、讨好,都无济于事,得不到任何关注。


直到有一次,松子和父亲去了游乐园,小丑表演鬼脸时,她模仿了一下扮鬼脸,因妹妹病重而常年阴沉着脸的父亲,终于露出了短暂的笑容。

图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那是她童年中唯一温暖的一次回忆,从那之后,她总是做鬼脸来讨父亲欢心,想让父亲回头看自己一眼,希望父亲喜欢自己。

图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上父亲想让她上的学校,选择父亲想让她做的职业,努力成为父亲心目中的女儿,对父亲百般讨好,按照父亲的意志走人生的道路。


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松子仍旧得不到任何关注,甚至连个好好听她说话的人都没有,最终彻底离家远去。


世界上的某些东西是平衡的,在童年时欠下的“东西”,成年后会以其它形式或更为深重的代价补回来。


之后的生活,松子一直渴求在关系中寻求认同,不断讨好别人。


她不是爱得太多,而是期待太多的爱。


她说过一句话:“我活着,为了爱,如果有爱,我就可以爱,爱就是人生”。


04

孩子,你可以不那么懂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时候越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因为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肯定为生活主导,失去自我表述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的需求,内心压抑得十分痛苦。

图源:《不完美的她》

老话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爱闹的孩子有人疼”。不哭不闹的孩子照顾了别人的情绪,却把不快乐,深深藏在了心底。


在知乎上查“懂事的孩子”,绝大部分的话题都集中在孩子太懂事,容易不快乐上。的确如此,那些懂事的孩子有多细腻、多体贴、多会替别人着想,内心就有多委屈、多失落。


一个孩子,就该在他幼年时代做他该做的事,放肆地疯玩、尽情地欢笑、适当地情绪化、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能够说“不”。


请那些习惯于懂事的孩子们,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只有表达、只有勇敢地说出口,别人才能真正明白你的想法,即使面对的是父母。


不要害怕会让别人不高兴,如果总是关注于他人的情绪,自己的情绪可能就被压抑在心底了。


不要害怕遭受指责、挑起矛盾(不管这些指责合不合理)。偶尔拌拌嘴,激情昂扬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出他人的不合理,你会发现这样的辩论,能够让你获得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


不要害怕拒绝别人,你要知道有的时候,帮助别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你要相信,你的父母是爱你的,他们不会因为你不够懂事而讨厌你;你的朋友是喜欢你的,他们不会因为你不够懂事而远离你;你自己是优秀的,因为你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自己。


带着“伪装”的面具前行,会很辛苦,

你不必在成人的世界里扮“大人”,

做自己就好,享受大家带给你的爱。


孩子,你可以不那么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