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超男”带你走进中国“轴心时代”!

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华夏民族文脉厚重,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百家争鸣,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而先秦诸子,则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轴心时代。

什么是轴心时代?它是上个世纪中期,西方学者雅思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北纬30度上下的古文明区内,诞生了影响人类日后数千年思想走向的大思想家,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犹太先知、印度的释迦牟尼,而在中国,则是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名人,先秦时期名人众多,首当其冲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

他是诸子百家第一人,也是影响最大的人。百家争鸣因他而起,由他而终。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风气之先,也是众矢之的;不可超越又必须超越,难以尽说又不能不说,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名人。

儒家:孔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曲阜尼山(今山东曲阜),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氏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第二年生下孔子。孔子生来头顶的形状是中间低、四周高,像尼丘山一样,故起名叫孔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从小好学,十五岁时便立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但他一生忧患,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开办起民间私学。当时孔子虽然已是名扬天下,但他并没有成为当时公认的“圣人”,而只是孔门弟子、再传弟子、私淑弟子以及儒者所尊奉的“圣人”。

孔子从51岁任中都宰到任鲁国大司寇,共有4年时间为官,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从政岁月。虽然时间短暂,孔子却以“夹谷会盟”“堕三都”等著名历史事件留名青史。

55岁推举政治举措遭受失败,最终被逐出家乡。经历了长达14年的游历生涯,也经历了妻离子散、漂泊无依、多次被困遇险、严重时遭遇绝粮,连续7日断粮,但他依然坚守理想,坚韧不拔。这14年,是孔子一生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他思想成熟与丰富、精神锻铸与新生的14年。

在生命的最后5年里,孔子汇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国文献,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整理、编辑成系统的教材。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他临死前还与子贡感叹“天下无道”,但他或许没有意料到,儒家学说会在他死后历经千年而不衰,得到全人类的重视。

这样跌宕起伏人生经历就是圣贤孔子的一生。从治理中都,到堕三都失败被迫出走,再到绝粮被人嘲笑,最终回归国家。孔子为了实现以仁治国的理念,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孤独凄苦。却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道家: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有据可查的史料不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只是说:“老子者,楚若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正史中,记载老子生平事迹的也不多,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老子韩非列传》,这篇传记记录了老子的一些事迹。相对于其他的历史资料,司马迁的《史记》更为可信。

没有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真正姓名都可能无人知道了。后代学人对年纪大的尊师称“老”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子原来是古代的一个爵位,后来变成对大学问家的尊称,孔子、曾子、孟子都是如此。老子是老与子的合称,意思就是年纪特别大的德高望重的老师。

据司马迁记载,老子原来是周朝的太史,博览群书,精通古代往事,也知道未来的趋势。老子看到周朝衰败,不可复兴,就西出函谷关,离开华夏大地。这时函谷关官员关尹,他也是一位修道人,善于观察天象,看到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经过。关尹一看是老子经过此地。出了函谷关就不是华夏了,关尹知道老子去意已决,就强留下老子为他著书,于是老子碍于老朋友的面子,就写了《道德经》五千言。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墨家:墨子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他先是师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同时他也是古代全能型的思想家,提出数学论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例如,“倍”的定义、“同长”的定义、正方形的定义。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还提出宇宙论,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

墨子也是一位机械学家,他曾花费三年时间研制出能飞的木鸟(风筝、纸鸢),成为风筝的创始人。

接下来,小K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先秦诸子》,由它带大家走进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

《先秦诸子》

作者:易中天

作者是易中天,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新译(国语)读本》等著作。

并曾出版“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他信奉“读书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他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2006年将继续主讲《易中天品三国》。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

全书共六章,28万字,28幅精美插图,内容涉及秦诸子第一人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书中对于先秦诸子的“梳理”很有自己的特点,他觉得儒家是一个“基点”,他将从孔子入手,讲述孔子的德行与学问、从政与育人,为我们还原一个走下圣坛的孔子。其余三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是在与儒家的“对话”中阐释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虽然这三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儒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歪曲”,但是“矫枉才能过正”,某种意义上也确实击中了儒家的一些“要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以外的其它“诸子”纷纷谢幕,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王朝的中央集权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思想界,对于提供精神世界的多样性来说,无疑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但他既不尊孔也不独尊儒术,只是通过儒家引出儒、道、墨、法几家学术。也正因为选择了以儒家为线索,其他与儒家没多大牵连的诸子就没进入这本书的讨论范围。但我们知道,先秦,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学术百家争鸣的局面,称得上“百家”的绝不会只有这四大家而已。根据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的划分,诸子百家可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先秦时期,学说纷纭。儒墨道法农兵杂,阴阳纵横小说家。光是这几家就写不完。易中天以四两拨千斤手法,拿儒家与道、墨、法三家做对比,点名各家思想版图,引出各自领军人物,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先秦的他们风骨傲然而不自知,这样的风骨,却灿烂了整个中华历史的星河。同时,我们也正需要这样一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未知的窗户!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亚马逊Kindle】在字里行间,一起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