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可以继承家业,却选择独立创业的“叛逆少年”-克洛德·莫奈


罗曼罗兰说:“他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光荣,而他自己却认为,故居和花园才是他最美的作品。

奥塞博物馆里的众多画家中,有一位是拥有一双可以看透各种光影、色彩、并且将这些运用到了出神入化地步的画家,大家猜是谁?

没错,就是将印象派发扬光大的莫奈。

虽说印象派的创始人是马奈,但将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并且把它提到一个不可触及高度的人可是莫奈。

拥有如此厉害眼睛的画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莫奈自画像

其实第一次认识莫奈,还是201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放春假,想在巴黎周边找点乐子,就和朋友一起在“华人街”网上团购了吉维尼小镇的莫奈花园短途旅行。

进入莫奈花园时,真的是被花园的纷繁如锦惊艳到!据说当时设计花园时,莫奈是充分考虑到了光影色彩、自然的层次与变化,所以这样一看,花园本身就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


花园-屋后

这个花园是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定居后, 自己亲自设计的。花园在巴黎的郊区,在法国厄尔省的一个市镇-吉维尼(法语:Giverny)。从巴黎坐车过去差不多要1个小时左右(印象中)。

水园-日本桥

By the way,在这里无论怎么拍,你发现自己都很上相,而且像已经经过了精心的构图与修饰, 恰到好处。

倒映在水中的日本桥


自我回忆就到这里,言归正传,莫奈在这个花园里画了很多作品, 其中最负盛名的还是一系列关于《睡莲》的画作。

从1897,莫奈就开始画睡莲,一直画到了1926年,画了181幅。这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宏伟史诗”。

奥塞博物馆里现收藏的睡莲画作,分别是:《绿色和谐的睡莲池》

《蓝色睡莲》

《绿色和谐的睡莲池 》 莫奈 法国 1899年 布面油画 89x93.3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睡莲池》 里拥有很多日本园林元素:日本桥和竹林。其实在设计莫奈花园时,莫奈就没有遵照传统法国园林所讲究的对称均衡,而是选择了幽静式的东方艺术元素丰富了花园的美与和谐。

池边的花草也是严格按照四季时令和植株高低来种植,这样睡莲池畔的植物,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气氛。

对于《睡莲池》的美,这里借用诗人马拉美对睡莲池的描述:“它浓浓的白,包含着一个空无所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 ,在意外的脚步来临之前,在我走开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儿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蓝色睡莲 》莫奈 法国 约1916-1919年 布面油画 81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群青、湖兰的水面上,“睡莲”的红花白蕊简洁、飘逸,而画面中央的白睡莲被周围池水渲染出了淡淡的蓝色效果,蓝色系色彩的明度变化勾画出水面轻微的波动;画面上的的蓝、白、红等色彩得以充分体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吉维尼花园的鸢尾花》 莫奈 法国 1900年 布面油画 81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吉维尼花园的鸢尾花也是在莫奈花园里诞生的, 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到盛开的鸢尾花和色彩斑斓的光与影。各种色彩组合和色调的巧妙搭配,让画面充满了音乐的韵律感,不仅如此,颜色的层次感也造成了视觉上的变化和转折,仿佛一首动人心弦的旋律直接触及心灵。

插播:

组画的概念-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区分它们的,仅仅只是大师对光与色的瞬间捕捉。这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我只能爱你一生一世,可这座我种下的花园,他们的生命足够穿越宇宙,伴你永生永世。”

26岁的莫奈在和朋友去巴黎郊区采风时看到了19岁的卡米耶,一见钟情,就此爱上了这个行走在田野间的精灵。

他们相爱的故事真的如《传奇》的歌词所说一般: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凭借着爱情的火花,莫奈以卡米耶为原型创作出了名噪一时的《绿衣女人》(1866年)

同年,以卡米耶为原型《花园里的女人们 》也应运而生。


《花园里的女人们 》莫奈 法国 1866年 布面油画 255x205cm 巴黎奥赛宫博物馆藏

这时的莫奈还有爸爸的经济支持,相对宽裕。为了画这幅巨作,他直接租了一个花园,然后在庭院中挖了一个大坑,把画布降了下去。他自己站在挖的土壕里作画,油画上半部在地面上,下半部在壕内。

画面上的四个女人,其实都是卡米耶一人。但是为什么装束、发型、姿态都是不一样,是怎么画下来的呢?

其实这四个造型是莫奈提前就画出来的草图,然后将这些图再组合到一起。

画面上使用了大量的浓绿色,尤其是眼前坐在地上展开白色裙子、手持遮阳伞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既有林间射入的阳光,又有树木的阴影,这种细腻入微光影绘制,真实再现了午后花园独有的美。

这幅画在当时算是非常前卫,可是并未入选1867 年的沙龙。不过倒是被印象派画家的巴齐耶以2500法郎的高价购买,然后以每月50法郎付给莫奈。

这幅画不久之后,卡米耶怀孕,并在1867年诞下长子让·莫奈(克洛德·莫奈之子)。(那时他们还没有正式成婚)

mon chéri:为什么没有成婚呢?

是因为他们掉入了狗血的爱情故事情节:莫奈是家有产业需要继承的富家公子,由是一个要追求自己的画家梦而对家业置之不理的叛逆公子,而卡米耶则是洗衣工的女儿(也就是我们的灰姑娘)。

父亲反对这份爱情,逼他们分手!

莫奈执意自己的选择,父亲直接停止了对他的经济支持。父子二人彻底决裂。

就这样,莫奈开始了他用绘画谋生的日子。但是要谋生谈何容易。。。

没人知道莫奈穷困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雷诺阿(想认识画家的请点击⬇️)送来面包,他们就会饿死......

当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要出世,莫奈的画被又遭到了巴黎官方沙龙的拒绝, 就算莫奈天天勤奋画画想要让生活好起来,可是依旧解决不了生活上的重担,生活的压力让莫奈一度有轻生的念头。但幸亏莫奈还拥有爱情,妻子卡米耶的爱和鼓励,让他重新振作。

1870年6月,卡米尔与莫奈正式结婚,在上帝面前宣誓终身相爱,不离不弃。同年莫奈创作出不朽的传世杰作《日出·印象》↓。这幅作品现藏于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

布面油画‎48 cm × 63 cm 巴黎马尔莫坦美术馆

1879年9月,与莫奈患难与共13载的妻子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

他后来回忆说,在卡米尔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对那已无表情的年轻面孔仔细端详,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要为这即将离开我的爱人画最后一幅画。这幅画就是-《临终的卡米尔》。

1886年,莫奈创作了后续两幅,一幅是《撑阳伞面向左的女人》,一幅是《撑阳伞面向右的女人》,模特是资助人奥修德遗孀爱丽丝(后来成为他第二任妻子)和她的女儿苏珊娜。作品的脸部总是模糊不清,再也看不到卡米尔那样恬美、生动的画面。

后期,爱丽丝伴随莫奈的时间很长,但莫奈从没给她专门画过肖像。因为他心里一直爱着卡米耶,但也因为爱丽丝的事情,对亡妻感到什么抱歉。可以说,卡米尔去了“天国”后,莫奈便再也没有画过一幅人物肖像画。

《撑阳伞面向左的女人》 莫奈 法国 1886年 布面油画 131x88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洁白的女人打伞站在花草丛中,长发和面纱在风中飘动,遮蔽了脸部,白衣白裙、芳草萋萋、阳伞和飘舞的丝巾,勾画了一幅朦胧的画面,虽然人物形象很模糊,连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见,但随着笔触堆叠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风和女子丝巾上跃动的阳光以及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

《撑阳伞面向右的女人》 莫奈 法国 1886年 布面油画 131x88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莫奈只有一双眼,但那是何等厉害的一双眼!”-保罗·塞尚


《圣拉扎尔火车站》 莫奈 法国 1877年 布面油画 89x93.3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为了画火车站,莫奈可是动用了大关系-铁路总监。

他穿着自己仅有的一身体面礼服,以大画家身份去见铁路总监,直接开明见山地呈明来意。

本来以为会费些口舌,没想到铁路总监竟直接下令清理车站,专门将火车停在站上随时听从大画家调遣,如需要即可喷出烟雾。

莫奈画了一套七幅组画,这是其中的一幅。画家巧妙运用那呈矢状形的高而尖的玻璃顶棚(19世纪典型的建筑风格)作为画面主轮廓,自然形成庄严的金字塔形构图,火车头喷出的烟雾笼罩着中远景,在阳光下显得辉煌迷朦。在那金字塔形大棚的庄严轮廓下,这富丽堂皇而又轻柔美丽的色彩谱写了一首工业文明的赞美诗。

火车到站时升腾起的蓝紫色蒸汽与玻璃屋顶透射下的灿烂阳光交织缠绕,给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梦幻的金黄。这富丽堂皇而又轻柔美丽的色彩谱写了一首工业文明的赞美诗。

这时候莫奈的妻子卡米尔正身患绝症,他期待着科学奇迹的出现,能够将奄奄一息的她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还他生活以色彩;他用画笔将这份期盼凝固,成为不朽的杰作。


《夏末早晨时的干草堆》 莫奈 法国 1891 布面油画 60.5x100.5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组《干草堆》画作其实是莫奈为了证明自己对光影理解是正确而画下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光线下,效果是不同的。

这组画总共有十五幅,几乎每一幅作品的色调、笔触和氛围效果都各不相同。也证明了印象派画家的另一个被人不认可的信念:影子也是有颜色的。


《穿过薄雾的阳光下的伦敦国会大厦》莫奈 法国 1891年 布面油画 60.5x100.5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普法战役爆发时,莫奈逃离法国,为避战乱住在阿姆斯特丹,后又到英国。英国的雾让他有了更多的创作欲望:“对画家而言,没有比英国更惊奇的国家了!”

这组“国会大厦”系列,有十几幅作品,主要是展现阳光透过雾气时所呈现的效果以及阳光反射到河面上的效果。

画面上的复杂色彩其实就是伦敦在大自然的光照下的真实写照。

人们常说的“伦敦上空紫色的雾”,就是来自莫奈的这幅画,但曾经的伦敦人还为此埋怨莫奈把伦敦的雾画成紫红色。可事实是因为他们都埋于生计奔波,没有人真正知道飘在空中的那些雾的颜色。

最后事实证明莫奈是对的!

正如塞尚(Cézanne)对莫奈这样评价道:“他只有一双眼睛,可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啊!”

他用眼睛创造了现实的美和诗意,也用自己的眼睛带着我们开启了无限想象的远景。你觉得呢?

(以上图片均来自Google)

Reference: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B%E5%8B%9E%E5%BE%B7%C2%B7%E8%8E%AB%E5%A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