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与主力操盘的逻辑关系


缠论在股票中的直观应用属于形态学的范畴,此外缠论也讲究心法,试图达到形神合一的操盘状态。

今天我们只研究缠论在股票形态学上的直观应用。

股票的形态学就是根据股价运行的轨迹所画出来的各种图形用来直观表示股价、成交量等运行的轨迹。

最常见的有日线级别的K线图,成交量图等,还有年、月、60分钟、30分钟等等分时级别的图形,此外还有均线、MACD、KDJ等等一些由各种数学统计方法派生出来的分析曲线图形等。

炒股票的人总是试图通过对以上这些图形的分析来得出对股票走势的判断用来指导自己的操作行为。

人们总是试图在股票运行和形态规律分析之间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因为人们相信股票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

缠论在股票分析中出现正是建立在试图通过缠论的形态学分析,找出股票波动的规律来,再用于指导人们对股票的操作行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缠论在股票分析中最重要的二个形态分析要点。一个叫做"中枢",一个叫做"顶底分型"。

先说中枢,中枢就是K线上下波动在某一范围之内,当K线突破了原有的范围,如果是向上突破就会被认为是股价会向上运行,反之,如果是向下突破会被认为股价今后会向下运行。如下图所标示。


再说说顶底分型,如图所示。很多人都学过就不再赘述了。

实际上缠论中所说的中枢就是人们常说的箱体,二者是一回事,没什么区别。而缠论所说的顶底分型就是人们常说的多方炮、红三兵之类的形态。不过缠论中有二点与传统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很明显的区别,一是缠论中只分析实体K线,认为只有实体K线才是有意义的形态,排除了对上影线和下影线的分析。二是缠论中只认实体K线,不管它是阴线还是阳线,只分析K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的形态,而不管K线的阴阳。这恐怕是缠论与传统形态分析方法的最大区别了。

通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缠论中的中枢分析方法是用来分析K线运行的中期趋势,顶底分型分析方法是用来分析K线的短期运动趋势的。

如果你是一个做短线的散户,那么你只需要学好顶底分型分析方法就可以了。当股票在K线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底分型形态后就立即介入,然后在K线出现顶分型形态后立即出货走人。用这种三五天的短线操作方法搏取短线利润。这种操作方法的好处是一般不会被深套,与大盘走势关系也不大,除非大盘出现极端走势。但这种方法需要操盘人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操作,所以并不适合上班一族来操作。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你就会发现所谓中枢分析方法实际上是顶底分型分析方法的放大版。如果你把中枢的那一堆K线看做是一根K线的话,中枢以外二端的K线就组成了顶底分型中的别外二根K线,这样问题就很简单了,按照顶底分型的固有模式来分析中枢K线形态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

从中期走势来看这其实与我们的箱体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当一只大牛股走完以后,人们回过头来才忽然发现原来在这只股票大涨以前看上去似乎上下大量起伏的波浪K线形态,此时早已变成了一个直观就能用手画出来的小幅波动的箱体。与现在高高的股价相比,当时看上去大幅波动图形现在看上去波动很小,有的近乎一条直线。

当人们身处在箱体里面的时候是无法察觉这个看上去毫无规律的上下波动只是在一个箱体里波动而已,不走出箱体是无法看清箱体的本来面目的,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所以缠论的中枢分析方法和传统的箱体分析方法或许能更早的让人们看清楚中枢或箱体,从而选择相应的操作。这就是形态分析的价值所在吧。

从主力操作一只股票的过程来看,股价在中枢或箱体中运动的时候正是主力通过股价的上下波动激活场内筹码不断卖出而主力持续吸货的过程,向上突破中枢或箱体就是主力完成吸货开始拉升股价并随后开始出货的信号。如果向下突破中枢或箱体,就意味着这只股票没有主力或者主力有继续向下打压股价的可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缠论中的形态分析正是对应了主力操作股票的过程和节奏,这就是缠论分析方法与主力操作股票走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至于说这种形态分析方法能不能准确的跟踪主力的操作脚步,这就很难说了。因为股市不是主力一家的股市,它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太多了,小到操盘手的情绪、散户的跟风情况、主力的资金调度、标的公司的利好利空消息,大盘的整体走势,大到行业的突发事件,行业的价格行情、国家的产业、金融、货币政策、国际上的其它股市的走势,重大突发国际事件等等等等,无一不时时刻刻对股市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所以,很多情况下一只股价的短期走势也有可能是主力都无法控制的。所以,正是由于股市的随机性,任何的分析方法,都不可能有太高的准确率,只能当做参考而已。

达尔文说过,生物圈中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大的物种,而是能够适应地球环境不断变化的物种。

顺应变化,才是最大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