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邯郸之战秦国惨败,六国为何不趁机恢复元气?

长平之战时期各国疆域图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秦国夺取上党,太原和武安等多个地方。秦军继续围攻邯郸,赵国奋力抵抗、危在旦夕。此时,秦国对六国是虎视眈眈,大有吞并三晋、一统天下之势。

邯郸之战后各国疆域图

邯郸之战,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屡次击退秦军进攻。在势气的鼓舞下,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支持抗秦,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赴楚国求援,于是合纵有了新气象。四国联军里应外合,把秦军打的闭关函谷,损失30万。

于是,韩国收复了上党,赵国收复了太原,魏国收复了河东,楚国则趁机灭了鲁国。按照这个情形,六国应该有两种方案。要么选择继续合纵攻秦,夺回更多的领土;要么就趁机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再次崛起争霸。但是结果是六国火拼,秦国恢复了元气,最终歼灭六国。为什么六国没有继续团结合纵攻秦,或者暂止兵戈、休养生息呢?

五国伐齐的恶劣影响

五国伐齐之前,秦国对六国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山东各国频繁合纵抵御秦国。但是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和燕国、齐国和赵国、燕国和赵国的矛盾被激化。再加上秦国占领了宋国的陶邑,时刻武力监视齐魏两国,齐国彻底倒向了秦国。

燕国受赵国威胁大,在长平—邯郸之战的时候,燕国选择配合秦国偷袭赵国,结果和赵国结下了不解的仇恨。

齐国和燕国选择了亲近秦国,对六国合纵是个极大的破坏,从此山东六国合纵时刻会遇到齐燕两国的背后破坏。

秦国对外政策更加成熟

继范雎的远交近攻后,秦国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尉缭子。尉缭子是一位天才的战略家,他高屋建瓴提出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的灭六国整体思想深受秦王嬴政的认同,其后秦灭六国基本上就是按这个步骤一步步进行。

除此之外他提出的“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也收到了奇效:齐国之所以袖手旁观和齐国相国后胜被秦国重金收买有关;赵国名将李牧的死也和赵国相国郭开被秦国重金贿赂有关。

六国君主昏庸谋臣无能

到了赵国后期,六国君主昏庸无能,缺乏前期的雄才大略,也没有清晰的政治眼光。对秦国妥协,抱残守缺、苟延残喘成了对外政策的主流。朝堂之上也多为朽木,有志向有才华的谋臣都去了秦国。

燕王喜好大喜功,不顾燕国国力,频繁的偷袭赵国,结果被赵国打的元气大伤。

齐王建坐等灭亡,经过五国伐齐后,齐国实力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人称雄争霸的野心。

赵缪幽王昏庸无能,听信谗言,杀了李牧,自毁长城,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韩王安得过且过,时刻在秦军的武力威胁之下,合纵又搞不起来,只能割地侍秦。

魏安釐王缺乏血性,虽然有个弟弟信陵君,也曾光辉一时,信陵君死后走向灭亡。

楚考烈王乱政频繁,楚国末期也出现了王室血缘争端,政局不稳,国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