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潍坊崛起

潍坊如何融入胶东经济圈?目标是什么?如何发展?


山东崛起“第四增长极”,潍坊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

胶东城市群是“第四增长极”。这一概念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崛起。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发展活力强劲的区域发展共同体,至此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

事实上,胶东一体化规划早在11年前便已初露端倪。2008年10月16日,山东省政府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作为全省“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的“一体”部分,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脊梁。在这份规划里,精准定义了“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半岛城市群”的概念。


此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青岛都市圈……一项项城市规划推动发力,而伴随着这些规划的出炉,胶东五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到了2019年,胶东一体化的规划迎来了新的机遇。2019年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聚焦关键领域促进有效投资”时指出,制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落实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有关举措。支持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北部湾等重点城市群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

这一报告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列为全国重点城市群,对山东、胶东五市来说,前所未见。

2019年6月份,山东省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9月,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又将加快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议题;2019年12月,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专题会议审议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胶东五市同处胶东半岛,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拥有深厚的人脉联系、感情基础和合作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各具特色,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此外,胶东五市与日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交流合作频繁,这对推动胶东五市与日韩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辟“一带一路”东西国际大通道,有着天然的优势与雄厚基础。

而另一方面,胶东五市也具有不俗的经济实力,完全有机会成长为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外的中国第四增长极。截至2018年底,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65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31834.53亿元。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都市圈报告》中,胶东半岛城市群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及宜居竞争力四个维度分列全国第五、第三、第四和第二。

而区别在于,胶东地区作为山东绝对的经济龙头,长期以来一体化程度不高,各城市各自为政,并没有发挥出城市群的集群优势,这也使胶东乃至山东在城市组团发展的浪潮中,发展动力略显不足。

也正是基于这一现实,2019年以来山东省着力明显加快了胶东半岛城市群的推进速度。潍坊也加快了融入的准备。


2020年的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找准潍坊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和青岛都市圈,扎实推进青潍一体化先行区规划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率先破题。”

有着大发展格局和强烈开放意识的潍坊,正在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全面提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开放度。潍坊正在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和全球市场,很显然,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和青岛都市圈,意味着潍坊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遇,让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加向海洋靠近。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景下的潍坊作为——

统筹优化全市资源禀赋,坚持全域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为推动全市域全方位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日前,市发改委发布《潍坊市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4月10日至4月21日。

该计划行动目标到2025年,潍坊全面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基本实现。与青烟威日协同发展全面增强,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