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地区已流行冠状病毒,但死亡率不高?

无论得了什么病,在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病的时候,死亡率往往并不高,不管是癌症,还是现在的冠状病毒肺炎。

人们知道自己感染病毒之后,几乎都是要么在医院,要么宅在家里比较少活动,没有活动,缺乏适量的运动,这恰恰是死亡率高的一大主要原因。

从一些信息可以看出印度,埃及,印尼等多个国家染上病毒的人数应该很多,但由于没有检测死亡率一直很低,没有检测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得了病,整个地区的死亡率都不高。


一旦检查发现确修得病住进医院之后,死亡率开始节节上升,几乎所有国家开始确诊肺炎爆发前时候死亡率都不高,但当达到万人时,死亡率越来越高。这里面隐藏一个信息,就是病人入院之后死亡率就大幅上升了。

另外从一些信息,美国去年大流感以及意大利去年末出现过类似冠状病毒肺炎,特别是在意大利某个地区在抽血检测过程发现居民很大比例具有冠状病毒抗体。那个时候冠状病毒肺炎还没有被认为是大流行病,许多人当普通肺炎治疗了,治疗后人们按正常方式生活,然后不知不觉没有症状,身体也康复了。

这一方法同样在美国那里得到体现,美国有很多肺炎感染者,在马云的检测试剂没有送过去进行大批量检测之前,美国确诊的病人不多,死亡率也不高,但这不又代表美国感染的病人不多。然而在进行大批量检测并确诊之后,死亡率开始大幅上升。


这同样在英国那里得到了体现,英国前期在英国首相没有确诊之前,也有很多人感染,这点从回国留学生确诊比例能看得出来,但没有大规模检测时,英国的死亡率不高。等到英国首相确诊住院,然后进行大批量检测,发现许多感染病毒的,然后死亡率迅速上升。

这似乎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检测,没有确诊就没有病人。而一旦确诊有病,然后就真的成了病人,离死就不远了!这是种很奇怪的现象,从另一方面分析会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首先没有确诊就没有心理压力,正常生活运动工作都象以往一样,身体的机能按正常运行,这对于阻击病毒的扩散和免疫作用起了积极的作用。

而确诊之后入院或居家不住,生活习惯会被打乱,生理失调,心理压力也过大,睡眠不好造成免疫力下降,这种情况下病毒加剧对身体的破坏。然后就是离死亡不远。

进行群体免疫,那就不要对他们做确诊,让他们像平常一样的生活,这是群体免疫力需要的环境,确诊是对群体免疫最大的打击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