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播出,它已锁定2020最佳美食纪录片

《舌尖》之后,谁能独领国产美食纪录片的风骚?


毫无疑问,是两年前上映的《风味人间》

作为《舌尖》前导演陈晓卿离开央视的“证明之作”,《风味人间》的爆火,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舌尖》的某种打脸。

有了陈晓卿的《风味人间》:

没了陈晓卿的《舌尖3》:

你看,是不是高下立判?

据说在看《风味人间》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奇妙遭遇:

《风味人间》后,陈晓卿这位大叔没有停下脚步,他相继拍出了:

《风味原产地》潮汕篇&云南篇:

作为主咖参与拍摄了《风味实验室》:

然而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他的《风味人间》,能否再出续集?

在《舌尖》江河日下,《人生一串3》仍未面世的情况下,2020最期待的纪录片大ip,非《风味人间》莫属。终于,粉丝们苦等两年,《风味人间2》终于在今天官宣了。

在这里,我大胆预测:《风味人间2》就是今年最好的美食纪录片。

毕竟,没有人比陈晓卿更会了!


穿越四季,跨越山海,寻找风味

评价一部美食纪录片,当然就是先看它里面的美食好不好吃。

而《风味人间1》中,一集50分钟,50分钟的时间涵盖了20道美食之多。

先感受一下什么是人间风味

西北荒漠的手抓羊肉-

江南水乡的秃黄油-

河洛平原里的凉拌碾转-

西南深山里的清炒冷笋-

天涯海角的海南鸡饭-

腾讯视频为《风味人间1》作的宣传标语中提到: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

因此,《风味人间1》中不仅有中国美食,还有外国美食。

更有意思的是:《风味人间1》不是在盲目介绍外国美食。

每一道外国菜,都与中国美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比如说:

安徽晾晒火腿-

VS西班牙窖藏火腿

西北的洋芋搅团-

VS法国瀑布土豆泥

陕西的葫芦头泡馍

VS伊朗的的羊肉汤泡馍

广东的河鲜鱼生

VS日本的海味刺身

通过中外美食的联系,让观众能站在全球视角上,理解各国美食之间的异同。

说人话就是:“山川异域,美食无界。”

《风味人间1》的这波操作,无疑是十分超前的。

那么《风味人间2》的拍摄视角,会有变化吗?

预告片早已给出了答案:

跨越高山、海洋、河流,不同的土地,碰撞出相似的美食。

看来第二季,《风味人间》也要采取相同的视角做美食了。

此外,预告片还提到:

遍寻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超过300种美食。

看来,有了第一季的成功,《风味人间》的拍摄组,能到更多的国家拍摄美食了。

那些各有特色的外国美食,与中国美食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让我们拭舌以待。


舌尖铁三角,二度回归

评价一部纪录片,除了本体美食以外,文案、解说、音乐真的相当相当重要。

文案的好坏,直接能影响该纪录片的观感;

解说的声音,能决定你是否还能继续看下去;

音乐的辅助,能调动你观看时的情绪。

毫无疑问,《风味人间1》在这三个方面,做的是极好的。

先说文案,我们先来欣赏《风味人间1》里面,有关安徽晾晒火腿VS西班牙窖藏火腿,的一段文案:

然而历尽岁月凝练的风味,依然在餐桌上千回百转。

不论是热气腾腾地上桌,还是直接食用,把鲜肉修炼成火腿,东西方工艺异曲同工。

这是来自欧亚大陆两端的,不谋而合同样是说“中外美食的异同”,

《风味人间》寥寥数笔,就含蓄地写出了两者间的关系。

你们可以看看,上面我对相同事物的形容,有多苍白无力:

我的原文

两者一比,高下立判。

再继续看:

水汽充沛,万物疯长,打笋最要把握时机,

夫妇俩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追赶冷笋的最佳年华。

看完两段文案,你的感受如何呢?

对我个人来说,《风味人间》实在把文案写到了极致

文艺、理性,又不乏美食的风味在其中。

所以百度搜“风味人间文案”,能有54万条搜索结果,就不足为奇了。

再来说说解说。

即使文案再出色,没有一名优秀的解说将它娓娓道来,观众的评价依然会大打折扣。

毕竟我们在看美食纪录片时,不仅在看,而且在听。

某纪录片的评价,非《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1》的解说,是李立宏老师。

李立宏老师。何许人也?

简单来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1~3季》都是他配的音。

再加上《风味人间》,国产美食纪录片的半壁江山,都留下过他的声音。

他的嗓音理性而深沉,几乎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但一字一句间极有味道,仿佛是一位老者,在讲他的所见所闻。

真正的解说,从来不是蹦跳着大喊“哇这道菜好好吃!”

能娓娓道来一种食物的风味,并让看客产生画面感,才是最高级的解说。

李立宏与陈晓卿的合影

因此当得知第二季开播的消息时,网友们真的很期待李立宏老师,能再配一次音:

最后,再讲讲《风味人间2》的作曲:阿鲲。

阿鲲的履历也很辉煌:同样是《舌尖》的作曲,《流浪地球》的音乐也是他所作。

《风味人间》能爆火,阿鲲的音乐功不可没。

《风味1》第三集,澳门大厨师Joe哥的出场,颇有90年代港片大佬的风范:

那么在这段中,阿鲲的配乐是哪一首?大家可以去网易云听一下:

Joe哥和中环阿鲲 - 风味人间 纪录片原声大碟

《风味1》第一集,台湾小伙出海捕猎旗鱼,勇敢地与惊涛骇浪搏斗:

你就能明白,阿鲲此人的作曲功力。

陈晓卿、李立宏、阿鲲三人,其实也就是《舌尖》原来能够辉煌的主心骨。

草,陈晓卿与李立宏长得真像啊

因此,《风味人间》也被许多人视作《舌尖》的精神续作,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国3》。

《风味人间2》,他们又再次聚首。

你说,我们能不期待,他们的强强联合吗?当然了,不要忘记讲好故事

一部美食纪录片,美食固然是主体,但美食背后的

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倾听。

这个度很玄妙:故事的份量不能超过美食,故事的本身也必须要讲清楚,要讲出感觉。

在这一点上,《风味人间》把美食与其背后的情感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好,不需要大篇幅赘述平常人家、小摊小贩的艰辛。

却能通过画面把食物中的人情味,诠释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我最钟意我妈煮既Tacho”

澳门人安娜,因为葡萄牙当地没有制作Tacho的决定性食材,毅然决定留在澳门。

她最开心的,就是能看到儿子爱吃自己的拿手好菜。

“比我更辛苦的是女人,拿回去还要晒稻子。”

“还好。”一对朴实的农村夫妇。就这么在镜头前撒起了狗粮。

秘鲁,这个坐拥4000多家中菜馆的国家,“吃饭”的谐音变成了单词“Chifa”,专指中餐馆。

中餐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成为了另一个国度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也牵挂着众多秘鲁人和秘鲁华人的思乡情。

新一季《风味人间》,同样会讲好故事,记录无数张动人的笑脸。

“啥子都可以忘,豆瓣不能忘!”

“法式料理的DNA,就藏于此!”

“粉条,嘎嘎好吃!”

“我们的萨拉米,独一无二!”

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4月26日,你准备好接受《风味人间2》的到来了吗?

微信搜:厨房人类(今日头条首席靠谱美食家、网易新闻签约作者)“泛食文化”漫画,公众号漫画特辑让你过足瘾,还有“可以白嫖的厨人周边免费送!”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