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河南省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李江伟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在河南广泛种植,大力发展花生种植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 “四优四化”,优质花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2018 年河南全省发展优质花生种植面积达 14. 67 万 hm 2 ,比上年增加近 20 万hm 2 ,其中新乡市种植面积近 8 万 hm 2 ,并将逐年递增,广大种植户将越来越重视花生品种的选择和配套种植技术的学习应用。本文通过探讨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关键点,分析现有种植结构和模式,以期提高种植水平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为花生种植提供参考。[青钱柳头条号网络首发]

1 花生栽培的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花生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种方式落后。广大种植户还是按照老传统、老习惯选留种子,普遍会选择同一品种的荚果,不注意淘汰贪青晚熟、过早死亡或曾遭受病害的植株荚果,种子活力不足,极易遭受病害侵袭,影响后期生长发育,品质产量下降。缺乏创新性,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出于人力、财力等成本考虑,部分花生是以大规模撒网的方式进行种植,导致花生密度高低不一,出苗率低,影响后期管理,造成大量优质土地的浪费,也缺乏对花生新品种选择的主动性。缺少集约化管理。大部分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客观事实,使得优质高产高效花生不具备在大规模的生产土地进行种植的条件,由此导致科学有效的集约化管理方式不能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种植成本的提高,收益下降。缺少科学的田间管理。现如今,由于部分花生种植方式都是以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为主,所以在田间管理方面存有不合理因素,种植户对花生品种相应的栽培配套管理技术关注不够,如,不注重土肥条件,长期使用化肥、没有适当轮作等造成花生种植的土地条件不佳,基层农技部门需加强推广。

2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 1 品种选择

结合地区的气候环境、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花生品种。目前来看,河南省内主要是 “豫花”、“开农”和 “远杂”等系列花生新品种,其中,豫北主产区主要是豫花 15 号、豫花 47、豫花 9326、远杂 9847、开农 61、开农 176 等品种; 豫南、豫西等主产区主要是远杂 9102、豫花 37、远杂 9307 等品种。

2. 2 土壤选择

花生属于地下结果类农作物,对土壤适应性广,但要求高。确保优质高产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土壤条件,最好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具有一定排水能力的沙壤土地。同时,花生忌重茬,宜植新茬地,普遍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确保产量,可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改善土壤条件。除此之外,土壤有机质应大于 1. 0%,pH 值控制在 6. 5~7. 5 之间为宜。

2. 3 整地准备

做好整地准备工作,是打好优良种植基础的重要措施,对花生优质高产栽培非常重要 。种植之前需

要深翻土地,耕层深度 20~30cm,翻后镇压 2 遍使土地平整,确保土层上松下实,不板结。深翻时最好添加适当的农家肥,为花生生长提供良好养分。

2. 4 种子处理

要选择饱满双仁果花生,晴朗天气晾晒 2~3d 以唤醒种子活力,后剥壳进行选种分级,排除小粒、破碎粒、病虫害粒、发芽粒、霉变粒等不合格种子,尽量选大粒种子进行种植,避免出苗不整齐现象。播前可用卫福、多菌灵或千金粒秀进行拌种,提前预防茎腐病、根腐病和蚜虫等苗期病虫害。

2. 5 播种时间的选择

花生播种时间一般在 4 月下旬—5 月上旬。播种过早,会影响花芽分化,出苗慢,病虫害易发生,一旦遭遇低温阴雨天气就会出现烂种现象; 播种过晚,则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影响生长发育,结荚少,产量品质降低。

2. 6 田间管理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一般种植 8000 ~ 10000 穴/667m 2 ,每穴播种 2 粒,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并清除杂草,定期做好翻土、除虫等工作。当花生种子处于种苗期时,应当预防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生长中期,应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同对肥料数量合理把控; 初花期,可在花生叶面上喷洒适当的硼砂水,促进叶片生长速度,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植株内的营养积累和结果数量,对虫害进行防治; 在生长后期,运用根外施肥的方式,降低花生根茎与叶片出现过早衰老的现象,为花生健康生长提供营养保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花生下针期后需水量逐渐增大,要及时浇水补充水分,同时注意不能有积水,否则影响根部呼吸,甚至导致烂根。总体上,施肥要科学合理,原则上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针对性更强。

3 主要病虫害和防治策略

3. 1 主要病害

茎腐病是花生病害的主要病害,被称为烂脖子病,危害很大。主要发生在连作多年的花生地块,一般在花生成长的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此类病害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和爆发性,田地发病率为 20%~30%,严重者达到 60% ~70%,造成花生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提前预防,选种发现霉变或腐烂的种子及时剔除,做好晾晒工作,通过紫外线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降低病害的侵害率; 科学种植方式可避免残株上的病菌对花生根茎造成损害,如合理轮作,最好和小麦、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土壤中病菌,控制菌源; 药剂防治,通过使用 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根据种子重量的 0. 3% ~0. 5%拌种,亦或根据种子量 0. 5%~1%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以淹没种子为准,浸泡 24h 取出播种。另外,在药剂防治中还包含农业防治、药剂喷雾、生长期药剂防治等方式 。

3. 2 主要虫害

花生在成长期间常见的虫害有蛴螬、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本文主要分析蛴螬和棉铃虫的应对和预防。总体上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提前处理土壤,采取翻土利用紫外线直射杀消虫子或虫卵,或对土地进行消毒灭菌。

3. 2. 1 蛴螬

主要发生在花生苗期和荚果期,苗期导致缺苗断垄,荚果期幼虫不仅侵蚀果壳也易在果实内部滋生。防治方法: 防治适期是幼虫 1~2 龄期,在 6 月下旬—7 月上旬开始防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蛴螬极易产生抗药性,可轮换用药、使用新农药或农药复配剂等手段,如甲基异柳磷与辛硫磷、毒死蜱等轮用,聚酯类农药与甲基异柳磷混用。对于覆膜种植的田块,要确保药液注入土壤,达到灭杀目的。

3. 2. 2 棉铃虫

主要以幼虫食害花生叶片和花蕾。

防治方法: 提前调查虫情,最好在卵盛期开始调查,5 点取样,每点查花生 20~25 株,当有虫株量达到 5%~10%时,可运用化学防治手段应对,普遍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3000 倍液,或 15%茚虫威乳油 2500 倍液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花生种植业正走向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要想种植出优质高产的花生,需要选择优良的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花生品种,并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花生,并走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道路,实现花生生产机械化,降低种植风险和成本,形成规模效应。此外,高油酸花生因油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益而将逐步成为未来花生种植的趋势,应对其加强专门研究,引导种植户,尽快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