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狂魔希特勒 “简单善良”希特勒

这个魔鬼要从塔西佗说起。

对塔西佗的认知,不该停留在前一段被舆论广泛提起的“塔西佗陷阱”,更大的层面是,他写出了号称史上“最危险的书”,为希特勒的纳粹大屠杀提供了古老的理论依据。

文艺复兴时期,一本沉寂千年的小书《日耳曼尼亚志》,在欧洲大陆的某个修道院角落里被意大利学者发现。

这本短短20页的书,据考证是罗马帝国史学家塔西陀在公元98年所著。书中,塔西陀描述古日耳曼人为“高贵的民族”。事实上,塔西佗可能从未踏足过日耳曼的土地,此举意在警示腐败堕落的罗马人。

但在一部分德意志人看来,这是日耳曼人优越性的铁证。

希特勒拿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其奉为“黄金宝典”和“日耳曼圣经”。其中的一些句子,成了他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理论依据:

“我(塔西佗)个人同意把日耳曼尼亚的居民视为世界上一种未曾和异族通婚因而保持自己纯净血统的种族,视为一种特殊的、纯粹的、除了自己而外和其他人种毫无相似之处的人。

“(日耳曼人)具有坚贞的品质,他们既不受声色的诱惑,也不受饮宴的引诱。无论男女都不懂得幽期密约。”

塔西佗的溢美之辞希特勒很受用,在践行这一套“高贵”理论之前,他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

作为希特勒的贴身保镖,罗胡斯·米施是希特勒最近距离的观察者之一。据罗胡斯回忆,希特勒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和善”的人,“有教养”、“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

希特勒还是个素食主义者,不吸烟不喝酒,过着修道士般的苦修生活。纳粹将领古德里安评价他“从不知道怎么体会生活的乐趣”。

另外希特勒还推行了一些很有进步意义的举措。

比如公共场所禁烟。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以政府名义干预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的国家。到1941年,德国60个城市已经全面实现了公共场所禁烟。

比如提倡健康的饮食理念。希特勒主张食品少糖、低脂,要少吃肉类和罐头。他反对吃的过精过细,基本上只吃蔬菜。

在很多资料记载中,希特勒都是一个动物爱好者,对家庭和孩子照顾得很周到。这些材料无不表明了希特勒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时,他还希望所有人都具备这些优秀品质。

希特勒热爱高雅艺术,反对“低俗娱乐”。注意,这里的“低俗”是指印象派作品。

三联书店出版的“新知文库”中,德国某个作家写《第三帝国艺术博物馆》时写过希特勒的艺术观。他对现代艺术大加抨击和排斥,认为现代艺术是“畸形的瞎涂乱抹”,是“疯子和颓废派”的艺术表现,是“蜕化”的艺术风格,只有纯正的雅利安人种的艺术家作品才能拿上市面。

事实上,低俗与否很难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艺术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和包容性,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应该获得生存的土壤和空气。是糟粕,会随时间湮灭,比如封建社会的三常五纲。是经典,被禁也总会流传,比如清朝禁书《红楼梦》。

然而,“善良的”希特勒头脑过于“简单”,抨击印象派过于“颓废”,毒害人心。他还把这个个人喜好,强加在所有人身上。

希特勒的肃清不仅表现在文化上,也表现在人上,并最终演变成了骇人听闻的纳粹大屠杀。怀着种族优越感的希特勒,为了“民族的高贵”,“人种的净化”,叫嚣着抹杀犹太人在地球上的存在。600万人死亡的惨剧发生前,有人会想到这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能做出的事情吗?

如果有读者认为希特勒的“人种净化”只针对外族,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臭名昭著的“T-4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从1939年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希特勒自杀。他为此计划专门成立行动小组,由卡尔·勃兰特和菲利普·比勒负责,对德国境内的伤残儿童、重病患者、精神病人等一切所谓“不良人群”采取安乐死措施,以此改良人种。

为保证这一行动顺利实施,法西斯德国招募了一批漂亮女护士。这批护士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将他们不知不觉地杀害……

纳粹的字典,缺少人性二字。希特勒让人看到,一个“高贵”“善良”的人能够变得多么可怕。

不过,塔西佗是无辜的。毕竟,几千年前的文化只能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理解,希特勒对古日耳曼的复兴无异于自我毁灭。

但是收获这一教训,人类付出的代价不免惨重。

此后,对法西斯和二战的反思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相关的学术讨论也很有价值。

2006年,英国自由撰稿人Cyprian P. Blamires首次编辑出版了《世界法西斯百科全书》。这本750页的书籍收录了24个国家100多名学者撰写的500多篇文章,被认为是法西斯主义研究的学术共识。书中,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是:

“一种具革命形式的极致民族主义,此民族主义决心要动员所有“健康的”社会和政治能量,以抵抗其认定造成民族衰败的威胁,以实现国家或民族脱胎换骨的目标。该民族主义方案涉及政治文化的复兴,包括支撑政治的社会及伦理文化的重生,而在某些案例此重生包括了基于种族学说的优生学概念的复兴重生。

今天,二战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警惕、反思法西斯主义无论何时都有现实意义。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希特勒的人间惨剧也不是一夜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