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龙:未来社会资本的流向

周一早起,似乎已成习惯。只因周末宅在家,除了吃喝玩乐,就是会结合国内外的热点,选个感兴趣的话题,找些文章进行深度阅读。早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阅读后自己的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

昨天预报的大雨,今晨才毛毛地飘下,空气略显潮湿,让仲秋带着点浅浅的凉意,窗外的几颗山楂也应景地红了。

观察国内外的形势,只需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会议,国家领导人的言行,国家各部委出台的文件,基本上就能做出简单的判断。

最近,国家领导人去了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流域,重点关注了三农、生态文明以及科技创新等问题。国务院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有何深层次寓意呢?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爆发全面危机的风险急剧提高。各国都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也不例外。问题是宽松带来的货币增发如何消纳?结合现阶段国内经济运行现状和形势分析,明显感觉到未来巨量资金的流向越来越清晰。毋庸置疑,流向房地产和大基建的渠道已经被截流。可能的流向就是科技、生态和乡建。

一、科技实力与技术创新。未来,科技实力就是国家竞争力。这个观点全国上下已达成共识。国际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遏制和打压,已经让国人警醒。可喜的是,最近,资本市场注册制已落地,高科技企业IPO明显加速。将有一大部分货币通过资本渠道流入科技型实体企业。资本市场的扩容和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是居民社会财富增值的又一次难得的机会。

二、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是国家十三五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特别是针对产业升级改造也基本完成。未来,在这方面的持续投资强度可能会减弱。预估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投资会逐步加大,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阶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是农业大国,城镇化率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长期存在投入不足,十四五规划有望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列为重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乡村建设与发展。总体来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一直很重视。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面临机遇与调整并存的时间窗口。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长期发展的不均衡,目前也到了必须正式面对时候。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而快速实现的工业化,为后来的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而且是别无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三农获得的红利远少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这也是导致现阶段农村市场经济停滞不前、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14亿人口,8亿农民的大国,三农问题的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奔小康的队列中怎么能少了广大的农民。国力强盛,没有了农业为基础,那也无从谈起。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一定会提到相当的高度,大量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下乡已经从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面有所动作。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三农”不再是负担也不再是问题,而会成为应对国际国内金融危机的坚实基础。国内有前瞻性眼光的大企业家已经开始布局,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乡贤回乡力扶新农村建设。如果说,历史上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下乡,六十的待业青年下乡,都是为了被动应对社会危机,那么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复杂环境,这次社会精英和资本主动下乡,意义非同寻常。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准备好了吗?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