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熱詞#伴侶

我筆下的伴侶,令我終生難忘……

他叫何連治,其父是北京第三機床廠工程師,當時有一個“接班”政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隨著上山下鄉制度廢除,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待業青年,為了解決子女就業之問題,接班之風愈演愈烈。

按當時要求,父母退休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頂替空下來的名額,但不一定要繼續做父母原來的工作。這種方式既可解決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又可解決單位的缺員問題……

當時的他,完全可進入北京,成為國家正式員工。可當時他,正在學醫,學成之後,他想當一個鄉下醫生,為幾千人身體健康保駕護航,他依然決然的放棄了“接班”頂替上班這個“美差”,而他的伴侶劉新俊完全支持他這種做法……

他的愛人是王均及唐林公社有名的放影員,後在師訓班學習兩年,到王均中學任教……

正當她事業前途無量時,她的母親卻患上腦血栓半身不遂,吃喝拉撒睡都需一個長人陪護照理~可到那找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孝敬的人呢?!她思來想去,辭掉原先學校和公社電影放影員的工作,幾年下來,她和弟妹、弟弟共同承擔起照顧母親的工作,因弟弟、弟妹都在單位上班,但他們利用一切機會照顧老人……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一對夫妻,終生伴侶,相互為對方無私的奉獻忘了自己,四個“不求”令人敬佩!一生“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這才是真正的伴侶……

而劉新俊何連治這對伴侶,不僅在伴侶上是這樣,而她他對待母親及婆母(岳母)與家人上也同樣如此!

一生“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她母親八十多歲去世後,她的八十多歲的婆婆又臥床不起,一直伺候照看到九十多歲,她的孝心和付出的心血從來沒半句怨言,因為在她心裡始終有一句鼓勵鞭策自己的良言:一生“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後福。”也許是她他們的善德感動了“天地”,他們的兒女都很自立,一個在國企上班,一個在醫院工作,他們的姑爺和兒媳,比兒女都孝敬,這些正是她他們無私伴侶相互奉獻與積善德所賜!

一生“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多希望天下世人~每個伴侶都這麼去做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