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尊重、智慧,初心,成就公益之美

我及我的团队经常组织志愿者去儿童村、敬老院、山区学校等地方做公益,很多人问我,你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在哪里,我想我做公益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懂得,即便再微小,还是可以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每次活动都进行得很顺利:我们的组织者精心策划,地方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充分焕发出自己身上正能量的一面……活动热热闹闹进行,每个参与者似乎都有点兴奋——帮助别人,乃至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毕竟会让人心里升起些微崇高感和成就感。

当我们坐在独居老人生活用品极简的土坯房里,拉着他们的手与他们聊天时;当城里的孩子和乡村学校的孩子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黄土操场上混作一团打起了篮球时。

这个时候你会忽然了解,什么才是慈善之美。它不是手中的捐赠证书,不是与受助者合影的纪念照片,更不是站在高位的施予,而是你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受助者感受到温暖与关注。或者,让他们原本消极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

要成就公益之美,需要几个关键词:真诚、尊重、智慧、初心

惟真诚可消融一切阻隔。当我们从发达的城市来到偏僻的乡村,那些生活清贫的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存状况与我们相差甚远。我们必须从内心真正地认同,我们不是来寻求优越感,而是真心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使他们生活得更好些,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未被社会抛弃,也不会被社会抛弃。

帮助别人时,一定要尊重对方。“设身处地地想想,有谁会愿意接受嗟来之食呢?其实,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对自己的行为都满不在乎,不懂得检视,或者只是为了做做样子,然后在朋友圈晒一晒,收获一堆溢美之词,又怎能说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呢?

做任何事都需要智慧,帮助别人也一样,要用智慧使每一次的帮助都取得效益最大化。例如,予人实际的物质帮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关注与希望。只有感觉被尊重,弱势群体才会安然接受帮助;只有知道仍然被人惦记,他们才会更有信心地生活。言语上的问候与鼓励,技能上的教育与培养,都能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鼓舞,从而自信自强自立。

很多人问我,你坚持公益这么多年是为了什么,放弃周末的时间去做公益是为什么,你舍钱舍物去做这些事是为了什么,我说为了我的初心。我做公益并不图什么回报,就是为了守住一份当初的初心,用我的实际行动待定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当中,用我的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每当看到他们洋溢的笑容时,我想我的初心是值得的。

微信朋友圈里曾收到这样一篇文章,内容大致是说,当你对人施予财物时,请不要让他弯腰来拿。真心赞叹作者的善良之美,因为在“不让他弯腰来拿”之中,已经蕴藉了满满的真诚、尊重、智慧、初心。
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公益之美,都能拥有公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