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粤明为变胖道歉?去年我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潘粤明

最近一直在看网剧《龙岭迷窟》

,由小说《鬼吹灯》这个顶级IP改编的剧,我不是小说迷,看这个剧只是为了看这个男人:潘粤明

自4月1日开播以来,口碑一直占领国产剧的榜首,豆瓣评分8.2,喜欢悬疑和盗墓题材的小伙伴倒是推荐你们看一看。

潘粤明在剧中饰演男一号胡八一,和他搭档的还有贫嘴王胖子。

周末的时候我在看这个剧,芝士博士过来瞥了一眼,然后问我:潘粤明在里面是演王胖子吗?

哈哈哈哈哈哈!我笑到停不下来,但不得不承认,潘粤明确实发福了不少……看剧的时候,弹幕一直在飞:潘老师胖了,胖了,胖了……

潘老师这文风还挺俏皮?

其实,去年夏天,我也有幸见过潘粤明本尊,因为一个合作项目,在欧洲拍摄。我们工作人员和艺人团队一同在欧洲待了11天,坐着游轮,边玩边拍。自那次合作之后,就完全被潘老师圈粉了。


生活很随性,呆萌不含糊

去年8月,我们在瑞士的巴塞尔集合。在登上飞机的前一天,潘粤明还在剧组拍摄到凌晨,那时候正好刚刚拍完《龙岭迷窟》,所以当我们采访他“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什么”时,他还完全沉浸在这部剧里。

筹备这个拍摄项目前期,我还略有点紧张,毕竟是艺人,得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全部考虑周到,以防现场出现所谓的“耍大牌”、不配合等情况发生。然而,和潘老师及他的团队合作这11天中,我感受到的是平等、礼貌、谦卑,一点都不事儿,简直是天使艺人和天使团队了。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因为我们是游轮旅行,全程住在游轮上,每天抵达一个新的目的地,上岸观光游览,晚上开船前回来就行。吃饭的话,有时候安排在当地的特色餐厅吃,有时在船上吃。一艘船最多只能容纳174位客人,而且这艘船是专门服务中国市场,也就是说客人全部都是中国人,船上的员工都说中文,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在欧洲旅行也能像在家一样自在。

因为全船客人相对来说比较少,船上的餐厅只有2个,一个是可以同时容纳全船客人吃饭的自助餐厅,另一个是18小时开放的面吧(座位较少,且仅提供面食和沙拉等小食)。一般到了饭点,大家基本都会选择去自助餐厅吃饭,除了自助式的菜品,还有菜单可以点餐,船上的吃吃喝喝都不用额外付费,全部都包含在了船票里。

潘粤明在游轮上,喝着吕德斯海姆咖啡,观看移动的风景

那么,我的难题就来了。当所有人都在船上吃饭时,该怎么安排潘粤明及团队一行人的吃饭呢?自助餐厅也没有包间,毫无私密性可言,送餐到房间吃,又显得太局促,而且房间也容纳不下团队那么多人,分开吃饭太孤单了。于是决定将面吧区域封闭起来,只给潘粤明团队用餐,菜品与自助餐厅一致,虽然麻烦些,但至少可以让他们避开游客安静地用餐。

然而,到了饭点,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没有去面吧用餐,而是坐在自助餐厅的尽头两桌,与其他游客在同一个空间里用餐。潘粤明戴了一顶帽子,其实也挺好辨认的,而且船上的游客都知道此行潘粤明在这艘船上。经纪人跟我说:“我们就在这吃吧,这儿挺好的,不用那么麻烦。”船上的客人素质也很高,没有蜂拥而至地求合影求签名的情况,给艺人留足了空间。

之后的每一天在船上用餐的时间,潘粤明一行都坐在固定的位置,陪伴着父母一起吃饭。

潘粤明的母亲说他:“生活中很随意。” 他自己评价:“我们北京人,看上去懒洋洋的,出活儿的时候不含糊。”平时,潘粤明说话带着粘牙倒齿的北京腔,透着慵懒与松弛,却不打妄言,言辞精准,还时不时扔个包袱。

潘粤明在游轮上做法式薄饼

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潘粤明,是如此得接地气。和普通人一样,对吃这件事,完全没压抑自己的天性。

在瑞士巴塞尔吃到了当地网红冰激凌


在甲板上,一边欣赏着德国科隆的夜景,一边和我们吃起了船上的小烧烤

据潘粤明的朋友爆料,他在剧组拍戏时有次跟朋友吃饭,饭前默默从包里掏出一盒腌萝卜,于是朋友就好奇地问他是从北京带来的吗?结果潘老师答道:“带什么啊,自己在宾馆随便腌了点。”


哈哈,发福不是没有原因的。

潘粤明还创立了一个品牌,取名PSS,我问道,这是啥意思呀?潘老师答道:“潘帅帅,潘瘦瘦。”

这么可爱的潘粤明,能不圈粉吗?


工作很认真,团队超团结

除了随和的性格,评判一个艺人是否专业就体现在了他对工作的态度。

这次的拍摄项目其实是一边度假一边工作,潘粤明期待这样一个假期也很久了。扣除春节两周休假,2019年的他一直泡在剧组里,通告板密密麻麻,场景一幕幕转换。时间在跑,他追着时间跑,“起不起得来,也得起;不管累不累,也得吊威亚。”

而到了欧洲,还得倒7个小时的时差。他们抵达巴塞尔时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8点了,第二天我们就安排了满满一天的拍摄任务。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换地点不停拍,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做艺人也是挺不容易的,在摄像机前永远要保持饱满的状态。

当欧洲之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潘粤明做一个快问快答。地点定在了德国科隆。然而在到达科隆的前一晚,潘粤明在船上喝多了,不是嗜酒,而是在与我们一个导演告别(因导演第二天因突发状况需要临时回国)。潘粤明还是个性情中人啊!

但也没想到,潘粤明的酒量也没有多好,第二天早上起来还吐了,导致早上的状态有点欠佳。虽然还是勉强录了快问快答,可是拍出来的效果有点“肿”,正打算跟经纪人说要不要改天再拍一次,但其实合作框架内艺人的工作时间是固定好的,开这个口也有点困难。没想到潘粤明主动跟我们说:“今天实在不好意思,是我不好,改天你们再安排采一次吧!”

简直要感动哭了!

于是在抵达荷兰小孩堤防风车村时,又采访了一次,这次的状态就又恢复到阳光大男孩了~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招什么样的员工,老板都希望手下的性格要和自己搭一些。潘粤明团队可以说是异常得团结和温馨了。

每次在一起吃饭时,我都能听到他团队的小男生说:“潘老师,这个好好吃,快吃!”“潘老师,这个荷兰肉圆你快尝尝!”“潘老师,我帮你点一杯零度可乐。”哈哈,再一次感受到发福是有原因的……团队都如此得“助攻”。

潘粤明还在微博上发了团队在巴塞尔三国交界处的合照:

潘粤明打卡同款地,我也来拍一张:

在欧洲拍摄艺人,交通也是个大问题。得提前预订好给他们的专属车,在一些大城市还好,还能订得到奔驰商务车,而在一些小众的城市,压根就订不到这样级别的车。比如在海德堡,只能订到小巴士,于是我非常不好意思地去跟经纪人沟通,没想到经纪人却异常开心:“没关系的!小巴士挺好呀,我们一帮人终于可以坐一辆车啦!下次也不用搞2辆商务车,这样挺好的!”

哈哈,出乎意料地满意?团队也太团结了吧!


无问西东只是画

关注潘粤明微博的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进剧组也要把画具带上。

这次也不例外,边旅行边写生。

对热爱绘画的演员潘粤明来说,旅行的意义一半是休息,一半是采风。旅途中,看到任何有意思的事情,他忙不迭用手机“咔嚓”下来,留做素材。潘粤明说:“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都在忙着创业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人很疲惫的话,事倍功半;如果压力得到释放,使了八分力就能做出十二分的事情。美是对心灵的按摩。

我们在巴塞尔拍摄那天,安排了巴塞尔美术馆,恰巧那天是以毕加索为代表的抽象派特展的最后一天,恰巧潘粤明是很喜欢毕加索的,让他按耐不住地心潮澎湃。


看展过程中,他边专注地听取讲解,边拍下感兴趣画作的简介和细部,“要回去以后细细研究。”在硕大的美术馆里,他来回徘徊。临走时,下了楼梯,发现错过一个常规展厅,立刻小跑着折回身去,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件藏品。

潘粤明在小孩堤防速写

问潘粤明,你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他答:“是在阳光下画画,肆意地画,忘情地画。”


我们总是习惯看明星的娱乐八卦,但呈现出来的那些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炒作的,不为人知。但别忘了,明星也是人,他们有真实的一面,也有打造人设的一面,公众人物还是要做好表率工作,粉丝们也请理性追星。

对了,我也帮你们都问过了《白夜追凶2》啥时候播,答曰:还没开拍呢。

再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