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培养孩子社交,要从小搭建友谊框架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和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听起朋友说他家的小姑娘在幼儿园没有朋友,整天就是独自一个人玩耍。作为妈妈的她心里很交集,担心自家小孩儿独来独往会对性格造成伤害。

可是当她去问小姑娘为什么不交朋友的时候,小姑娘却振振有词的说我和欣然是好朋友。妈妈听了哭笑不已,孩子前段时间回家才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诗诗。

可是当她向孩子询问的时候,孩子却说他自己喜欢漂亮的花朵,可是诗诗却不喜欢,但是欣然喜欢,所以她就想跟欣然一块儿玩儿。

其实现在好多小孩子交朋友都是这样的。今天喜欢跟这个玩,明天又喜欢跟那个玩,总是有不同的理由。

做家长的心里是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和每一个人都有好相处的,不至于孤单。在家的时候很难发现社交问题,但是在幼儿园就很容易展现出来。

当孩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他的社交问题就暴露的多。例如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家霸王出门绵羊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北鼻的异想世界》,里面讲到小孩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社交意识.。

而当小孩子和自己身边的人有互动时,他们大脑内部有关社交的部分会变得非常活跃,因此我们可以从小就培养小孩子的社交能力。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要先知道友谊框架。

一,了解认识友谊框架

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朋友首先要明白孩子在社交时是存在友谊框架的,而这个框架又被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三岁至六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没有固定的朋友,他们对朋友的认知也不过是能够和他们一起玩的人。并且由于年龄关系这个阶段他们往往更愿意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耍,因此会忽略别人的邀请。家长们要知道这属于认知问题,并不是社交力底下的原因。

第二个阶段:五岁到九岁

该年龄段的孩子很喜欢群体玩耍。他们不能忍受自己独自玩耍,所以会很广泛地寻找玩伴,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可以一起玩耍。并且小孩子会为了让别人和自己一起玩而采取各种方法。

第三个阶段:七岁到十二岁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年龄已经大了一些,他们在和同伴相处中能够在意对方的想法,并且对朋友拥有很强的占有欲,即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有自己以外的朋友。

第四个阶段:十二岁到十五岁

这个阶段孩子们对友谊有了更多更加不同的认识,他们会寻找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并且愿意为了朋友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此时的友谊仍然具有很强的占有欲。

第五个阶段:十五岁以后

随着年龄增长,对同伴关系的认识也就越深刻,此时的朋友关系是比较成熟的,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决裂,也不会因为占有欲闹矛盾。并且由于信任和志同道合,他们的友谊往往能够延续很长时间。

二,家长应避免出现的教育误区

家长看到孩子遇见了社交难题,总是避免不了焦虑,但焦虑伴随着不理想的教育方式,家长在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误区。

①避免过于干预孩子交友

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总想要事事都要帮助孩子,却没有想过他们是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孩子遇到社交问题时,家长总是很急切的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然而这样做不仅不能够帮助孩子,甚至会让孩子养成依赖性格,更难交到朋友。

②不要因注重亲子互动忽略孩子交友

也有的家长因为很注重亲子互动,所以在自己和孩子的互动中如果有别的孩子参与进来,不由自主的担心产生矛盾等问题。其实这些完全没有必要,正确提高孩子社交力的方式就是要让他主动与别的孩子接触,发展良好关系。

约翰·马里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喜欢在一起玩耍的小猴子分部分出来单独放在另一个笼子,结果他们失去了和同伴玩耍的机会,并且变得非常呆笨。③孩子并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

③孩子并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

还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所有人都是朋友。其实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也会有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如果强迫他跟所有人做朋友就会遏制他真实的想法和行为,甚至于不能够交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朋友。

④及时制止交友中的错误行为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在社交中的错误行为时,要努力帮助孩子纠正错误。避免因为这些错误导致孩子无法交到朋友。

三,如何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

一个好的社交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我们常常说的人脉,就是通过社交的形式积攒起来,想要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还是要学会对症下药,这里有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接受别人的示好,积极发展友谊

友谊的发展是双方面的,并不能单纯的说我想要和你做朋友,你就必须想和我做朋友。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双方都自愿的基础上的。

所以当孩子遇到别的小朋友的示好的时候,要主动的去接受这种示好,并且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要和对方友好交往。

同时孩子们遇到自己想要去接触的朋友也会主动示好。示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是语言和非语言两种。

在语言示好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主动询问,积极提供帮助,或者邀请对方一起玩耍的方式来交朋友。而非语言是好则表现在主动靠近其他小朋友或者是在一旁很认真的观察他们。

我们分别举一个语言和非语言示好的例子。蔡少芬的两个女儿参加同一档节目时,小女儿就展现出很多社交问题,当女儿向他求助时,他给出的方式就是语言,要求孩子表现得爱笑,主动,并且要做回自己。这就是语言示好的魅力。

而非语言则是要求孩子态度友好一点,因为小孩子往往不懂得怎样去交朋友,他们通常会用推,拉,威胁或者强迫等方式去对待别的孩子,就很容易被疏远。

第二种:和自己的朋友保持联系

在成年人社交里我们都懂得保持联系,关系才能长久,小孩子们的关系也是这样。良好的关系需要维持。

小孩子们之间保持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认同,通过握手,拥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爱或者是在对方遇到麻烦时积极提供帮助等。

这些行为可以有效地帮助小朋友之间保持联系,维持一段友谊的发展。并且当其中一方做出这样的行为时,会使得另一方也不自觉地做出同样的行为,使得双方的友谊联系更加密切。

第三种:遇到麻烦时一起解决

小孩子们年龄比较小,并没有多么大的礼让意识,而且由于年龄关系,很容易在平常交往中出现矛盾。矛盾也是考验双方友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当遇到矛盾时,如果双方能够一起解决,并且积极地寻求解决方式。那么矛盾不仅不会带来麻烦,甚至会让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正确教育孩子进行社交是父母一定要做的事情。父母正确的教导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摆脱社交问题。

马·劳迪斯·卡兰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上大学的孩子缺陷更严重,他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社交能力低的孩子存在严重能力和生理的缺陷。

因此,父母更要注意孩子的社交问题,并且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去帮助孩子走出缺陷,去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