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岁高龄的爷爷有“十六个孙女”在石门中医院当护士

在乡下,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谈叫做“讲白话”,年青人用微信沟通交流被称为聊天。如今,大家利用互联网传递价值信息和身边的有趣故事叫分享。

在这里,我要分享给大家的故事是:我的年过94岁高寿的父亲和石门中医院一群护士的“爷、孙”情———

进城住院,科室16名护士集体认94岁老人做“爷爷”

骨一科科室年龄最小、身材最小的护士郭梦最先来到我父亲病床前叫“爷爷”

3月16日早上上班后,医院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和当天上早班的所有护士一起落实照顾老人的具体方案。

2018年3月中旬,我父亲在他被寄养的水田敬老院摔倒导致股骨骨折,3月14日下午5时后入住石门中医院骨一科(1007)病房接受检查治疗。3月15日经过了一整天的检查。我在陪他作各项检查的途中,曾许诺给他做手术治疗的。但是,当检查结论出来之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考虑,认为手术治疗方案风险极大,于是,决定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我父亲在得知将采用保守治疗方案给他疗伤的消息后,脸上流露出落和不快。为了消除他的思想情绪求得他积极配合治疗,我特意请主治医师李医生给他解释了放弃手术、采用保守治疗方案的理由和好处。

3月16日早晨8点过后,骨一科的医生、护士都按时上班了。父亲的病房里迊来了许多身着白大褂的护士,她们围在我父亲的病床前亲热地叫着“爷爷”,问这问那,量体温测血压,大家根据他的年龄和伤情状况共同讨论并落实具体的护理方案.........

当护士们走出我父亲住的1007房间后,同室20病床的男性病友告诉我:他在1007病房住了一个多月时间的院,从这间病房不知进、出了多少骨伤患者。像今天查房会诊人数来得多、阵容强大,他还是头一次看到。他说来的这一群人中有医院的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上早班的护士悉数到齐了。当时,这位病友还和我父亲开了一个玩笑“您老人家寿高年长,有福气,进院才两天,就迎来了那么多领导和护士来看您,大家聚在一起喊“爷爷”,您都顾不上和她们打招呼!

正如临床病友所说, 父亲住院的前一个星期,由于股骨骨折,身上疼痛历害,对于从早到晚来到他病床前问候叫“爷爷”的护士们,他只有忍着伤痛佯装笑脸表示回应。

我父亲进院的前一个星时间,每天晚上我都是通宵守坐他的枕头前,所以从早到晚护士们来到床前问候他的景情,至今历历在目,犹如眼前————

“爷爷,今天好些了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爷爷,您吃早餐了吗?”

“爷爷,我给您量一下体温……”

“爷爷,我给您测一下血压……”

“爷爷,我给您打针了……”

“爷爷,给您换药了……”

“爷爷,给您擦药了,这是剔伤的药……”

“爷爷,从今天起,开始给您做雾化,作雾化是起化痰作用的……“”

“爷爷,给你做电疗按摩,防止静脉梗化……”

…… ……

在我父亲住院期间,有一位身怀六甲,即将生小孩的护士,每天上午、下午各打三瓶水的针有时还会更些,仅她一人一天就会来到我老父亲亲热地叫上10次“爷爷”。整个科室的护士一天至少在他问侯30多次,叫上至少30次“爷爷”。科室有一位年龄最小、身材最小名叫郭梦(病友告诉我,不知她名字,只知有人叫过她“梦儿”)。我父亲住进病室后,她是第一个站在我父亲病床前叫“爷爷”的护士。站在病床前叫“爷爷”的那刻的景象,神像她是我父亲的小宝贝孙女,天真又可爱。出于职业习惯的原因,我掏钱手机拍下了父亲住院时科室医护人员问候诊疗时的珍贵瞬间。

很多次,我曾亲眼目睹护士们走到我父亲病床前问候叫爷爷时,他眼角涌一股股热泪,这是他心存感动的热泪,难得从早到晚有那么多的护士走到面前一声又一声地叫“爷爷”,是何等地珍贵……

每天晚上,时过12点之后,病房的病友们就熄灯休息了。前一个星期,每天晚上我都守护坐在他的枕头前,从转钟到天亮期间,值夜班的护士几次打着手电走到我父亲病床前轻声细语“爷爷,睡着了吗,给你量一下体温”。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在这里使我领悟了一点”医者仁心”的哲理……

时间一天又一天地在不知不觉中渡过。护士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打针、擦药、量体温、测血压等等服务。每天都能听到护士们无数次地呼唤“爷爷”那亲人般地问候。从进院之初,我父亲频繁地听到“爷爷”那亲切地问安感到陌生和不安,久而久之,面对每天无数的问安“爷爷”,为此感到自豪。在他脸上流露出异样不舍的表情。

在医院接受治疗 一个星期之后,父亲的身体一天一天地好转,精神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好。尽管股骨折断不宜久坐,但除了打针、擦药躺在床上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床沿边。还不时地和同室的病友聊聊一阵白话。每天早上可以吃上一小碗稀饭加几个小笼包或两个煮鸡疍。中午和晚餐都能吃上一中碗饭。这种饮食状态一直保持到出院之前的先一天。

入住半个月后,在主治医生李医生的建议下,出院保养康复。住院期间,从我和父亲的多次交流中已透露出他唯一的心愿则是通过住院治疗后,能够恢复到以往行走自如的状态。但是,当我把医生建议出院保养的信息告诉他后,虽然满口答应出院。但他的内心并不乐意。所以,我又一次请主治医师李医生帮忙给他细心地解释。

出院时,老人闷闷不乐只因不舍半个月的“爷、孙”情

3月28日早上,我按之前的早餐方式给他买来早餐,他说不想吃!最终还是没有吃!中午,我给他买来午饭,他还是说不想吃,最终也没有吃!为此,我百思不解,为什么在要出院的这一天偶然不吃早餐,也不吃午餐了呢?莫非是不想出院?

等我办好出院手续来到他病床前,我说:“你早餐不吃,中饭也不吃,不感觉饿吗?”我说的,他听到了,却是沉默不语!19床的阿姨是来自东城下边乡下的骨折病人,我们相处了半个月,说话交流也很投缘,她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告诉我:“你父亲的意思,还不想出院,天天从早到晚,护士们你来叫一声爷爷、他来听一声爷爷,他舍不得离开了!他说回去了没有这里好?

28号下午,按原计划出院回到了父亲被寄养的罗坪垭敬老院。

回到敬老院后的前三四天时间,我和父亲交流,他仍然一言不发。就连之前无话不谈的几位院友找他讲白话,也只是廖廖数言应付。

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不知所措,无计可施。第四天晚上,我表姐(我父亲的外甥女)得知我父亲已出院,打电话要来看望他,表姐来到敬老院看他时,因为近两年时间没见过面,俩舅甥聊了很多很多和很长时间。之后表姐告诉我,“听舅舅说话的语气,他还想在石门中医院住,他说医院的那些护士个个都热情”!

………

常听和父亲相处很好的院友们谈论:说我父亲从石门中医院出院回到敬老院后的大半年时间,和他们闲聊最多的话题便是在中医院住院的那一段难忘往事,每一天,都会听到好多的护士亲热地叫“爷爷”。正是那段天天见面、相处了半个月的爷孙情,令他老人家铭记在心,久久不能忘怀。

在文章结束之际,再次感谢为我九十四岁的老父亲精益求精、热情服务疗伤的骨一科的所有医护人员。委屈十六名护士给我父亲做了半个月的孙女,这一份难得的爷孙情是无法忘却的。也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