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书法史,一口气读完3000年!

(图文源自网络)


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六千多年,现存最早的汉字体系是商代的甲骨文,经过历史的变迁,书法在不断地演变,从甲骨文到金鼎文、石鼓文,篆、隶、楷、行、草的出现,形成了一清晰可见的运行轨迹。



1、商周時期书法


商周時期的书法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又称卜文、卜辞。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3600多年的历史。同期还出现了金文,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主要记载帝王分封、赏赐、征战、契约、祭祀等内容,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殷商·甲骨文


殷商·蝌蚪文


西周·大盂鼎


西周·毛公鼎铭文


西周·散氏盘


2、春秋战国时期书法


这个时期的书法仍然以钟鼎文为主,秦国出现了《石鼓文》。它是刻在形状象鼓的石头上的文字,石鼓文属大篆体系,又称“籀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春秋·子仲姜盘铭


石鼓文拓本


3、秦朝时期书法


秦朝书法主要是“书同文”(即全国统一书写文字),确定小篆为标准字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方便治理国家,采纳了丞相李斯提出的全国统一使用文字的主张,让李斯以籀文为基础,删繁就简,改难为易,创立秦篆(即小篆)在全国推广使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文字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是秦国创立了秦隶。将篆书的圆笔曲线改为隶书的方笔直线,加快了书写速度,是文字改革的又一重大功绩。


秦·李斯·小篆《会稽刻石》


秦·李斯·峄山碑


4、汉朝时期书法


自汉代,汉字已基本定型,同时书法各体都具备,且日趋完善,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其中汉隶的风格和成就最为突出。


西汉·西狭颂


东汉·张迁碑


东汉·鲜于璜碑


东汉·曹全碑


汉·《袁安碑》


汉·祀三公山碑


汉·孔宙碑


在汉隶定型的同时,行书、草书也应运而生。由于行书、草书写起来比隶书更加方便快捷,隶书的演变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草书方向发展,先是章草,其后是今草(又称小草)、狂草(又称大草)和行书。二是向楷书方向发展,形成了带有隶书风味的楷书。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才真正成熟。


汉简也是汉朝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书法形式。它是写在竹、木片上的文字,称之为“简牍”。


居延汉简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但在书法方面却有高度发展,这个时期楷、行、隶、草多种书体同步发展,书法名家层出不穷,艺术风格多姿多彩,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期。


三国时期,魏国钟繇将隶书演变为楷书,成为楷书创始人。


三国·钟繇小楷《宣示表》


三国·顿首州民帖


三国·皇象·文武帖


三国·皇象·急就章


三国·吴·谷朗碑


西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索靖和卫瓘,多擅长草书,王导善行草,王廙善章草,王羲之的书法受他们的影响较深。


东晋时期是我国书法最兴旺发达时期,极高的书法艺术成为我国的最高标志,许多作品已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经典。“书圣”王羲之,“小圣”王献之,世称“二王”,变古法,创新风,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西晋·陆机·《平复帖》


东晋·爨宝子碑


东晋·卫夫人书法


东晋·王羲之·《得示帖》


东晋·王羲之·《豹奴帖》


东晋·谢安·中郎帖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


东晋·王珣·《伯远帖》


南北朝時期,南朝传承“二王”书风,北朝民间刻石书法繁荣,尤其是北魏的碑刻、摩崖、墓志、造像题记众多,书刻风格纷呈,多以奇肆雄强、古拙质朴的风格为主调。著名碑刻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摩崖石刻有《石门铭》,墓志有《张黑女墓志》等。


北魏 ·《张猛龙碑》


魏·《张黑女碑》


南朝·陶弘景·瘗鹤铭(水前本)


南齐·王僧虔·《万岁通天帖》


6、隋唐时期书法


隋朝统一全国后,书法承上启下,融汇魏晋南北朝之书风。代表隋朝书法成就的主要是刻石。著名书家有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孙。


唐代是继魏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高峰。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独尊王羲之书法,大力收集摹拓王羲之书迹,朝野上下学王书之风日盛,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尤其是楷书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名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书权、虞世南、诸遂良等,草书名家有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唐中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都得到全面发展。


隋·出师颂


隋·董美人墓志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欧阳询·《季鹰帖》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


唐·薛稷·信行禅师碑


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柳公权·《草书蒙诏帖》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李阳冰·《小篆城隍庙碑》


唐·李世民·《温泉铭》


唐·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碑额)


唐·颜真卿·《刘中使帖》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唐·陆柬之·《文赋》


唐·李白 ·《上阳台帖》


唐·贺知章·《草书孝经》


唐·张旭·古诗四帖

唐·钟绍京·灵飞经


唐·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唐·李隆基·鹡鸰颂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五代·徐铉·《今有私诚帖》


7、宋朝时期书法


宋朝书法开创了崇尚写意的书风,领军人物蔡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四位书法大家,史称“宋四家”,他们冲破唐朝尚法的束缚,追求书法个人意趣的书风,他们的书法各具体势,自成风格。尚意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北宋·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


北宋·黄庭坚·《松风阁》


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北宋·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北宋·米芾·《蜀素帖》


北宋·米芾·《粮院帖》


北宋·蔡襄·《离都帖》


南宋·吴琚·《急足帖》


南宋·陆游·跋 《北齐校书图》


北宋·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北宋·赵佶·《闰中秋月》


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北宋·范仲淹手札


北宋·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秦观·《摩诘辋川图跋》


北宋·薛绍彭·晴和帖


北宋·蔡京·《节夫帖》


北宋·林逋·《松扇五诗卷》


北宋·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南宋·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南宋·陆游·《怀成都诗卷》


南宋·范成大·《雪晴帖》


南宋·辛弃疾·去国帖


南宋·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


8、元朝时期书法


元朝书法以继承为主,出现书法大家赵孟頫。他提出遵循古法,崇尚“二王”的思想,扭转了宋末师法不古的书风,成为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


赵孟頫 《秋深帖》


邓文原·跋王羲之雨后帖


倪瓒·淡室诗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卷》


鲜于枢·《杜诗魏将军歌》


9、明朝时期书法


明初,“台阁体”盛行,形成了一种工整呆板,一字万同,千人一面的书风。明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书派”,崇尚晋唐风韵,反对“台阁体”,反对只重个性,不重传统的书风,纠正了“台阁体”带来的流弊。祝允明、文征明成了吴门书派名家。


明·祝允明·《前后赤壁赋》


明·宋濂·《烟江叠嶂图跋》


明·唐寅·《落花诗》


明·唐寅·《自书词》


明·朱元璋·大军帖》


明·张瑞图·《草书千字文》


明·黄道周·《孝敬定本》


明·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明·董其昌·《草书手札》


明·释担当·草书扇面


明·吴承恩·《扇面七言律诗》


明·米万钟·《草书扇面》


明·倪元璐·《行书尺牍》


明·陈洪绶·《行草尺牍》


明·于谦书法


明·王守仁·《铜陵观铁船歌》


明·解缙·《自书诗》


明·徐渭书法


10、清朝时期书法


清朝乾隆、康熙皇帝喜帖学,故帖学盛行。但楷书走上了“馆阁体”之路,与“台阁体”一脉相承。清朝后期帖学渐衰,金石碑学之风开始盛行,出现了金农、邓石如、何绍基、吴昌硕等一批著名碑派名家。


清·查士标·《行书送友人诗扇》


清·邓石如·《隶书论书立轴》


清·康熙·《草书八言联》


清·乾隆·《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


清·八大山人·《行书题画诗》


清·蒲松龄·《聊斋诗存》


清·金农·《和四言联》


清·郑板桥·《行书论书立轴》


林则徐书法


清·刘墉·《论书轴》


清·赵之谦·《隶书联》


清·张裕钊·对联


清·康有为·《行书对联》


清·吴昌硕书法


清·沈曾植


11、民国近现代


从民国直到今天,书法人一直在寻找碑帖融合之路,经过上千年的继承和上百年的实践,碑帖从来都是一家,写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写好。

民国·孙中山


民国·袁世凯


李瑞清


清·弘一法师



毛泽东

周恩来


于右任


蒋介石


鲁迅


齐白石


郭沫若


陆维钊


沈尹默


徐悲鸿


林散之


沙孟海


王蘧常


徐生翁


谢无量




山水墨缘书画拍卖是一个国画、书法、纯手绘作品的交易平台。 愿景为让更多民间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得到认可! 让知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飞入千家万户! 让更多的家庭可以融入艺术气息! 让孩子们在书画氛围中成长! 让中国风再次流行起来!

1、欢迎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山水墨缘书画拍卖”,一起欣赏书画,希望您每一次与书画的结缘都是舒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