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夷陵还棺成都,东吴:没有水军的刘备不足惧

根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五月还棺成都,八月后葬于成都南郊惠陵。4、5月天气虽然没有当今酷热,还是会面临尸身腐烂的情况,且当时巴蜀陆路难行且中断,因此在初步处理刘备遗体后,扶棺从永安水路逆流而上,直至成都。全程约900公里,用时不足一月,这跟蜀国水军的成型和成熟有关。

刘备灵柩回归成都路线图

刘备攻吴的真实意图

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荆州已失,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安抚荆州派系将领,争取益州民心,为新生的蜀汉政权树威,不得不东征攻吴。很大程度上的目的是用战争威慑东吴,让其妥协交还荆州部分地区,因此不顾赵云反对,御驾亲征东吴显然沉默的诸葛亮是知道刘备的意图,也是支持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是不愿意打这仗的,一来是怕蜀、吴相争的结果,最后便宜了曹操这个渔翁;二来怕曹操趁机夹击东吴,两面受敌,东吴必亡;三来蜀汉的水军作战能力比较强,不同于曹操的旱鸭子军队,两军交战,损伤难料。这三种结果,孙权都不愿意看到,因此遣书请和。刘备盛怒不许,刘备这时显然还不想谈判,而是越过蜀国边境,占领巫山、秭归一线,才停止东进,这也是蜀吴交战神秘的一段和平时间。

谈判没有结果,但是孙权向曹魏称臣改变了历史走向!

曹魏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让孙权可以腾出手来,全力阻击刘备,从而爆发夷陵之战。

显然刘备没有完全要与东吴死磕之心,否则在占领秭归之时,就该东进荆州,让防备曹魏的诸葛亮、赵云调军参战。求稳的刘备面对东吴的反击有点措手不及,在没有诸葛亮辅助的情况下,刘备显然力不从心,加上轻视名气不显的陆逊,最终惨败夷陵,不得不退回白帝城。

东吴能够取胜,很大功劳在逊陆,东吴诸将在刘备来犯的时候大多同意给刘备迎头痛击,只有逊陆很冷静的分析了刘备新来,将士锐气强盛,不可力敌。并且提出疲兵之计,徐徐图之。这一计策明显很好消耗了刘备的军心和物资补给,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在夷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吴书》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徐制其弊耳。”


蜀国三大将皆是水战能手

夷陵,是荆州西面门户,刘备占领夷陵,便可顺江而下,直达荆州,所以占领夷陵的战略是相当致命的一击。依靠蜀国的水军牵制住东吴的水军,而再以陆军进攻东吴,同样缺兵少将的东吴面对水陆齐下蜀军,东吴最终不得不满足巴蜀的要求,再次联盟,依靠巴蜀的屏障来争取时间布置长江防御体系。

这种战略思想显然出自诸葛亮之手,刘备只是个执行人而已,是“跨有荆益、结好孙权”的第二次试探,企图通过战争威胁夺回荆州部分地区,将其作为据点,进一步巩固三国彼此牵制的局面。

蜀国的水军是在三国争霸战中成型和强壮起来的,班底是荆州水军,而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面对新形势也成为了水陆两战皆通的将领。

1、赵云、关羽先后镇守荆州,扼住东吴的咽喉,吴蜀联军也卡住了曹魏的南下的脚步。

2、赵云辉煌水战就是随诸葛亮入蜀灭璋逆江而上,平定沿途郡县,直至江州。这时赵云继续领着水军征战,从外水上江阳,碾灭其他刘璋的势力,最后在成都会师诸葛亮。

3、关羽攻樊城也是水战的辉煌之战。于禁、庞德来援,关羽借暴雨决堤淹七军,并乘船追杀,擒于禁、斩庞德,俘虏曹军3万有余,威慑曹操,震慑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4孙权要拿回荆州,便以母病危的借口要孙尚香带阿斗回归东吴,扣作人质,赵云一人一船堵住船队,并顺利夺回阿斗,在长江担任巡逻任务的张飞掩护下,全身而退。张飞的出现,说明蜀国3大将都已经成为熟练的水军将领。

《赵云别传》载: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刘备放弃水军是夷陵大败的主因

1、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第一错误就是放弃了水军

刘备“舍船就步”,从而失去了沿长江东下这个巨大的军事威胁的优势。只要水军在长江驻扎,就扼住了东吴的咽喉,没有人敢轻视蜀国的水军;刘备只需要派出将领,带领蜀兵、沙摩柯等五奚蛮夷的杂牌兵,从陆地出击,这就让吴国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

水陆夹攻,东吴没有将领敢放弃水路去进行陆战,就如当初陆逊也不愿意与仗势而来的刘备交锋。

《三国志·陆逊传》中载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即使要进行陆战,刘备也该召唤赵云从江州沿长江东上,合兵秭归,再攻打夷陵,至于诸葛亮还是镇守成都调度。

很明显在几个月的休整期,刘备根本没想到东吴会投靠曹魏,而是注重于与吴国谈判的结果。当得知吴国与曹魏修好,陆逊主动出击,才大怒兵发夷陵。

2、张飞被杀,伐吴水军无良将

刘备攻吴,调张飞从阆中到江州,为的就是领导巴蜀水军,但张飞在途中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刘备的计划就除了意外,面对无良将率领水军的窘局。刘备从来都不是一个独力可战的武将,缺少了张飞的领军,因此在夷陵错误百出。

张飞之死刘备把账算到了孙权手上,面对两个结义兄弟的被杀,刘备对孙权的恨可想而知,自然在占领秭归后谈判条件之一就是要交出杀关羽、张飞的凶手,很明显孙权不会答应,否则谁还会投奔孙权呢?张飞一死,完全打乱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规划,给这场伐吴之战蒙上了阴影。

《三国志.张飞传》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3、刘备第三个错误就是驻扎夷陵山上,想据险而守

实际上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退出长江,就相当于让出补给路线,成为吴国“围而不攻”也能耗死的“瓮中之鳖”。这是在吴国作战,让出长江就是自毁一臂。

这还是刘备欠缺水战经验所致,蜀国水军经关羽失荆州元气大伤,加上又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的杂牌兵,因此对水军信心不足,从而放弃水上的优势,转入陆战。

驻扎夷陵山上,借树林解热,张飞都不会犯这种低级常识错误。很明显刘备面对东吴的反击,已经失去了理智,把自己放在了最危险的境地。8月,陆一把火把将整片山烧了起来,最后刘备只身逃回白帝城,把蜀国的水军力量再次削弱。

《三国志·陆逊传》载: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刘备思想准备不足,浪费了前期的胜果,没有借势直取荆州,让东吴有了准备时间取得曹魏的暂时修和,转而全力对刘备出手。刘备兵败夷陵,主因就是放弃了水军的优势,并且急怒攻心,放弃了水军的优势进入陆战,偏偏还跑到一个“火山口”夷陵驻扎,最终被一把火烧的逃回白帝城郁郁而终,蜀国的水军又添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