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何所谓唐代“江湖”?

从古至今,江湖都是文人墨笔下逃不过的一个话题。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亦或是挚深情谊,都是多彩江湖的构成。然而,"江湖"一词本为地理合称,意指"自然水域",之后发展成其引申义——"江湖"文化。意识形态反映于文学作品中,唐代"江湖"观念有何意义,在"江湖"观念的影响下又会衍生出怎样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中的江湖世界如何,都言江湖纷扰,那所谓的现实"江湖"世界是如何,我们所应崇尚的江湖又是何样,是血雨腥风还是岁月静好,大抵也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吧。

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一、所谓"江湖"

"江湖"这一概念,在文化作品尤其是小说中可谓是热门题材。历代都不缺少反映"江湖文化"的文艺作品,然而却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江湖"。到了唐代,出现了豪侠小说创作的高潮,"江湖"社会也渐成规模。唐代武侠小说创造的江湖世界,为后来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奠定了基本格局。

1、有人才会有"江湖"——游侠

游侠与游民群体构成江湖。侠客是中国历史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每当时逢乱世,侠客往往是受百姓需求的一类群体。唐代作为一个任侠成风的时代,大致有三种游侠,第一种游侠如王维诗中写道:"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主流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排斥其存在,因其出身于贵族而且部分侠客还继承了秦汉侠者的良心和风度,他们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不用为生计问题担忧,不同于平民侠客需要利用自己的本领谋生。

唐代第二种游侠的身份为刺客或侠盗,虽然他们的行为挑战国家法纪,反抗社会秩序,但有时也替百姓做主伸张正义,这类民间游侠对唐代"江湖"观念的构成起着积极影响,对后代影响也很大。当然唐代游侠也并不完全都代表正义,一些受雇于权贵阶级的黑恶势力结党行凶,狭义观念较弱,是游民群体中恶势力的代表。

刺客

除游侠外,后世所谓的江湖中还有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刘平在《近代江湖文化研究论纲》一文中罗列了关于"三教九流"的若干解释,他提到江湖人及其行当大致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侠义的"巾(算命)、皮(江湖郎中)、李挂(百戏表演)、和平、团、调、柳"等各种说唱类表演方式,从事者基本上是"合法"的;另有"风(拐卖人口)、马(巫术骗钱)、燕(赌局)、雀(色诱)"等邪门歪道的职业。二是"三教九流",但在这个江湖范围中,"皇帝"、文武官吏、庄田(农民)等不包含于内。三是与中国社会演进有密切关系的由一般三教九流发展而来的各种江湖团体,如秘密社会、匪股、丐帮等,他们的多样性存在为"江湖"的形成奠基。没有形形色色的"江湖人",没有多姿多彩的"江湖事",如何能构造出让人神往的"江湖"世界。

有人的地方才会有"江湖"。

青花三教九流纹人物大盘

2、"江湖"社会与"江湖"世界

"江湖"文化是一种兴盛于宋代的游民文化。文化为社会衍生奠基,共同生活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脱离了宗法制度的游民选择非传统谋生手段而生存。随着这个群体的扩大,逐渐形成了"江湖社会"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空间。而"江湖世界"则是在"江湖社会"基础上虚构衍生出来的,以小说为载体,是文人对游民社会生活文化的提炼和升华。一般认为《水浒传》是第一部着力描写"江湖世界"的文学作品。

水浒108将

《水浒传》向我们描述了宋代江湖社会的全貌,宋朝是一个民间文化扩充发展的时代,市民意识、情调和文艺作品不断发展,与唐代社会文化浓郁的贵族情调有所不同,唐代文化大部分是精英文化的产物,因为宗法制度对民间的约束力比较强,这种制度为百姓提供了稳定的田产和居所,可以使百姓不需流离。

然而自然灾害和战乱对宗法制的冲击很大,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宗法制开始失去对百姓的束缚力,社会秩序明显混乱,这种社会联系一旦毁坏,就很难恢复。当原有的生产方式不能保障人们的生活,百姓为了生存就会放弃原来的生产资料,这时就为"江湖社会"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抛开文化武侠小说中充斥着那么多血雨腥风和打打杀杀的"江湖",回归现实,其实我们都是身处于江湖——社会。只是现代的这个"江湖"处于和平年代,没有那个江湖里的杀戮,生存不再是人们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现今社会江湖上的尔虞我诈、职场上的阴奉阳违比武侠小说里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思想支配行为,无论是虚构世界还是现实,"江湖"都有其自己的一套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某种观念的形成,必然有其社会环境的依托。"江湖"社会出现,"江湖"观念自然存在。

虚拟or现实的江湖梦

二、唐代"江湖"观念

唐代任侠成风,为江湖社会的出现奠基,游民社会形成了很多基础性的观念,游民和侠客群体的观念也对唐代"江湖"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宗法制本来为百姓提供了稳定的田产和居所,可以使百姓不需流离。但是,

安史之乱后宗法制度对唐代民间的束缚力已经开始下降,所以唐中晚期的人口流动成为宋代江湖文化兴盛的前兆。唐代"江湖"观念有了发展也有了新变。

1、生存为前提——活下来才有希望

游民是宗法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没有身份定位的一类人,不同于传统四民有稳定的收入和生产方式,因此也没有需要承担的社会义务。他们既不用遵守社会规矩,也不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比起道德规范,游民有着更实际且强烈的生存需要,所以儒家式的道德评价在游民社会并不受重视,与主流社会不同的点在于他们衡量个人成就的标准是一个人闯荡社会的能力高低。因为游民社会的安全系数很低,所以江湖人为保证安全,不仅要有谋生能力,更要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游民社会中,活下来,才有资格谈在"江湖"中有所作为,生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2、"江湖"本质——血腥与暴力

江湖社会崇尚武力,游民群体有强烈的反社会性、富有主动进击精神、接纳了传统文化部分阴暗面,还具有浓厚的帮派意识。把一个游民推向江湖的顶峰往往依靠暴力化。没有"道德"这一层温暖的外衣后,江湖社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恃强凌弱的本质。

唐代侠客也有嗜杀的特点,甚至将这种行为视为一种另类的"时尚":"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李白《蜀道难》)诗句折射出侠客们残忍、轻贱的生命心态,他们将嗜杀视为值得效仿的行为,而江湖却将这种行为视为"古今所无"的侠义行为。嗜杀只是江湖豪侠残暴性第一个层面,更甚者嗜爱吃活物和人肉。从某种程度上说,嗜杀和嗜血都是出于游民的生存需求,而不是他们的本性,游民为了立足于江湖有时不得不对敌人采取残忍的手段

李白

3、"江湖"规矩——法治到人治

"人治"是宗法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血缘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也就是费孝通所说的"乡土中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都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以及命令条例。

游民脱离了主流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也意味着他们远离了统治阶级管理范畴,他们不仅自身守法性很弱,国家法律给予他们的保护也是很片面的。所以,江湖社会"重人治,轻法治"观念既与游民社会的特殊性有关,又与宗法制社会自身特点有关。

"人治"维系游民社会的秩序及安定,"人间判官"敢为他人所不敢,自行伸张正义,弥补法律空白。而当法律和他人都不能帮助自己时,游民只能采取自救的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江湖"人治"的另一种形式。同时由于游民维权意识较弱,以及唐代律法给人们生活提供的保障有限,在遇到苦难时,游民更愿意选择相信灵异界的力量,也不愿依靠律法。

游民对官府的态度上也体现"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对于他们触犯法律的行为,他们希望官府可以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实际上,这是游民期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主流社会认可的一种理想心态。但他们并不是寻求法律上的保护,而是希望官府可以从人道角度同情他们无奈的处境和不得已情况下的犯法行为。唐代以后,游民群体的扩大,这种"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逐渐形成了备受江湖人士推崇的"江湖规矩"。

唐代的骑兵与步兵

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唐末的战乱给贵族政权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此后建立五代十国政权的君主几乎都不是贵族出身,五代十国的社会环境为唐代游民的意识形态提供"登堂入室"的契机,而宋代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风貌的变迁进一步促进了游民意识形态的繁荣。

1、"江湖"观念的演变

告别唐代的贵族气息后,宋代开启了自己全新的文化领域,在这个以市井市民为主角的新文化环境中,隐性的"江湖"观念发展为显性江湖文化,水浒、三国故事受到百姓的推崇;一些萌芽性的观念形成了具有普泛价值的"江湖规矩"。在民间,"结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契约关系,这种没有任何条约、法律保护的"盟誓"堪比个人性命。宋代以来的水浒故事和三国故事将"结义"的价值推举到了极致的地步,拉帮结派是普通游民在江湖社会中生存下来的一个依靠,尤其是在战乱时期。

没有任何一个英雄可以可以单枪匹马驰骋江湖,必然有其追随者为帮其建立心目中的江湖世界而前仆后继。"人为知己者死",情谊这个东西,在江湖社会更显其珍贵。现代而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是如此,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以一己之力游刃有余,朋友是什么时候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桃园三结义

2、做自己的英雄,笑傲江湖

在一千余年前的唐代社会,"江湖"是一个隐性而神秘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的存在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唐代"江湖"观念对明清侠义小说、近现代武侠小说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回归现实,"江湖"并不只是古代文学作品遗留下的一个符号。人生不自由,动辄受羁于各种既定的规定之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可以开声吐气、尽扫抑郁的"江湖世界"。所谓江湖,是每的和。在那里,可以自由漂泊,处处充满机遇,让我们每个人能在琐碎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英雄梦想。

当然,在现实这个传统的人情社会中,我们始终面对着在一个复杂又艰难的"江湖社会",充斥着家长里短、抑或有勾心斗角。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居庙堂"是很遥远的理想,在梦想中的"江湖"里,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南帝北丐、东邪西毒",无所不能、行侠仗义。但在现实的"江湖"里,我们只能学会做一个聪明的"韦小宝"。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这是芸芸众生不可不承认的现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关系,只要怀揣理想,尽己所能,终会在自己的江湖世界中成为英雄。

小舟从此寄,江海寄余生

结语:对人类而言,"江湖"——既是虚拟,也是现实。小说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个朝代"江湖"的缩影,然而所谓的虚拟江湖世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现实世界的映射。从古至今,无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永远在历史的星河中闪耀。时代有其自筛性,向前奔赴的只会是越来越好的。当今时代"江湖"一词似乎已不再被频频提及,所谓"侠义"似乎也离我们的生活很是遥远。其实不然,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就处处是"江湖",只不过少了些刀光剑影,多了些柴米油盐,不必费尽心力准备配妥剑、换好装才去闯荡"江湖",其实我们早已身在其中,历史从未断代,江湖也从未消亡……

参考文献:

1、《乡土中国》

2、《江湖社会习俗》

3、《唐代侠风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