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会穿越沙漠去西天取经吗?

今天的文章是《童行100本书单亲子伴读课》的系列篇,这门课程由郝景芳领衔,与童行教研团队遍历市面近万本儿童绘本,联络各领域专家学者,精选100本好书作为3-6岁孩子在家启蒙的绘本教材。童行书单是打开全景视野的通识启蒙书单,从孩子的自我出发,逐渐打开视野,进入全景世界,带他们遍历地球各国和宇宙时空,最终给他们留下对未来的问题。我们期望给父母最实用的工具,能够简单快速用起来,将最好的理念落地,实实在在给孩子优质的启蒙,也更希望能带给父母信心和力量:原来我也可以给孩子讲这么包罗万象的知识,原来我的孩子头脑中也有这么丰富聪明的想法。方便大家查找课程和系统的学习,我们将所有已更新的课程做了一个合辑,您可以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汇总」—「目录」—「伴读知识」获取所有课程。

周三

知识

全文共3137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长大之后,才看得懂西游记的种种隐喻,无论是“心猿意马”的佛教指示,还是“三打白骨精”之后的驱逐与回归,都需要放在一个人的修行与成长中才看得懂其含义。同样的,西天取经的整条路途,也需要看成是一个人成长的隐喻

一个人要成为超脱智慧的佛,要先经历多少人间奸佞和邪魔歪道。

而沙漠,就是挑战中的挑战。

如果你穿越过一次沙漠,就会惊异于取经路途的艰辛。还记得三月的时候去过一次沙漠,在戈壁滩上,看到茫茫无人烟的大漠黄沙和森严如枯鬼的雅丹地貌,感叹这样艰险的路况,怎会吸引丝路上的徒步客,年复一年踏上旅途?

在那样的大漠中,稍有不慎,就尸骨无存。前后都离人烟极远,半途中如果遇到危机,前后求援都难以获得;而路上的风沙又是极为可能的,当风沙席卷,连一座城都拔地而起,更何况脆弱的肉身?当我们挖出千年前被埋葬的丝路古城,又可曾想到,曾死去的单独个体,数量甚至远超古城中人。他们早已化为齑粉,只在天空中,记载着曾经的执着。

这种时候,一个人不禁向童年的圣书发出灵魂拷问:到底是为什么,让一个人穿越沙漠到西天取经?这中间的坚定到底是什么?

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最难穿越的就是匮乏。

没有经过匮乏的理想,都只是业余爱好。所有作为一生追求的理想,都必然在某些时候遇到匮乏的考验。

从一个里程碑到另一个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长,几乎漫漫无尽头,中间既看不见前方希望,又看不见来时安稳,不知道是否走错了路,想求人问路都找不到,只能承受所有的孤独、恐惧、自责、相互指责、苦痛、难以忍受的挑战,在匮乏中咬牙坚持,在一无所有中握拳忍耐。

如果没有穿越这些一无所获的时期,就像穿越沙漠,一个人几乎很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可是在穿越的过程中,一个人难免对理想产生质疑:

为什么我要去西天取经?就不能等天竺僧人把真经带来长安吗?在长安读经不一样吗?我是不是不该上路?我是不是走错路了?西天真的有真经吗?如果一切都是一场空怎么办?在岔路的繁华城市中是不是也有真经?

如此种种。

比起单纯气候的风沙挑战,这种自我怀疑的折磨是更大的挑战

一个人不是不能坚强,但如果对沙漠尽头的西天产生怀疑,那几乎不可能穿越任何匮乏的时期。

当一个人在办公室孤独地996加班,忍受着上司的刁难,做不出任何成功的项目,曾经的理想似乎渐行渐远,感觉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同时愤恨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花天酒地躺着挣钱,可自己却只能在沙漠里艰难跋涉。这种时候,啃噬自己内心的怀疑几乎让一个人崩溃。

这种怀疑对谁都是适用的。可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让你获得真经的根本不是西天,而是沙漠。

西天不过只有无字真经,让你立地成佛的根本不是你取得的白纸,而是你在沙漠尽头中经历的痛苦。是你自己的忍耐写成了自己的真经,你在沙漠中获得力量。而这根本无法传递,任何想取真经的人,必须跟你一样穿越那些匮乏的沙漠。

在那一刻,你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主题展开

荒漠,是匮乏、艰辛、贫瘠的代名词,在人生之旅中,我们终将负重前行、咬牙坚持,穿越这一片荒凉与寂静,到达心中的彼岸与绿洲。但这终归只是隐喻,在最初的最初,荒漠在孩子眼里,与大海、与森林,并无本质的不同。

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造化的天成,它们都孕育着生命,也承载着生机,更甚者,它们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我们共享与同一个地球。

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将借着绘本,去认识真实的、丰富的、复杂的荒漠,因为一切一切的延展,都建立在真实的认知基础之上。而这一份积累也将随着他的成长,变成他理解人生的苦涩隐喻,悠长意境。

因此,荒漠主题的展开,将带孩子认识荒漠中的每一面。

荒漠中的自然

提到荒漠,我们想到的都是黄沙漫天、沙丘绵延,排成一线的驼队在寂寥地行走,无人驻足,无人停留。但是,荒漠从来都是荒漠吗?其中的沙与石从何处来?海边的沙子和荒漠里的沙子是一样的吗?沙与石,都是自然大生态的一部分,水蚀掉了石,风运来了沙,沙与石,风和水,在大自然的视角里,也在不断循环。

荒漠中的动物

荒漠不是字面上的荒凉大漠,除了远去的驼队,它也是个丰富的生物世界。在如此贫瘠的荒漠中动物怎么生存?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特别的技能?孩子们熟悉的长颈鹿和袋鼠,是荒漠草原的原住民,孩子们喜爱的狮子和大象,也在荒漠草原的生态中谋生,甚至那些不容易看见的蜥蜴、毒蛇,也都在荒漠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动物与环境,就这么相互适应着,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荒漠中的人

荒漠常常与荒无人烟相伴而行,但是,荒漠中也有人类生存,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同时,荒漠有天成的,也有人为的,有些荒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正在由我们的努力去改善,从这个角度讲,荒漠与人,又是互相影响的。

绘本推荐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荒漠】主题背后的丰富内涵,我们精心选择了四本绘本,涵盖荒漠的种种方面 ▼

小龄组(3-4岁)为:

《夏天》

《袋子里的心》

大龄组(5-6岁)为:

《非洲有没有小熊?》

《沙漠的礼物》

小龄组

01 |《夏天》

这是一个发生在沙漠中的故事。夏天,大太阳在天空中燃烧着。一群又渴又热的动物在荒原上无助地走着,想找一块阴凉地。突然,它们看见远处有一棵树,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朝那棵树跑去。一场争夺战就要开始了。

最终胜利的当然是个头最大的大象。不过,动物们都在一旁嘲笑着这位胜利者。因为,那是一棵光秃秃的枯树,就像一把漏雨的伞,根本没法遮住太阳。这时,动物们看到一对父子在烈日下相互扶持着前进。

之后,动物们不再争抢,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学会了合作。这是一本认识荒漠、认识动物的绘本,也是一本了解竞争与合作策略的故事

02 |《袋子里的心》

袋鼠妈妈有一个小宝宝,她非常爱他。可是,无论妈妈说什么,小袋鼠什么也不愿意做,他只愿意做一只躺在妈妈袋子里的小袋鼠。

每个孩子大概都能从小袋鼠身上,发现那个上幼儿园时嚎啕大哭的自己。因此,这本书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它教给了孩子,什么是分离,给予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勇气。

此外,通过阅读这本绘本,孩子们也将了解,澳大利亚干旱的草原和荒漠是什么样的,袋鼠又是如何在那里生活的。

大龄组

03 |《非洲有没有小熊》

马托和家人一起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一天,一辆汽车载着来旅行的一家人来到了村子,其中有个小姑娘,怀里抱着一只奇怪的动物。马托在大草原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

汽车开走了,小姑娘也跟着离开了。可是,她忘记带走了她心爱的动物。马托沿着车子行驶的方向一路追去。在路上,他遇到了河马、狮子、大象还有长颈鹿,动物们对马托手里的动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跟着马托一起奔跑在草原上。

这是发生在荒漠上的人的故事,有原住民,有旅行者,有打破平衡的外来者小熊,孩子能看到不同地方的不同的生活,而且,在故事里的非洲,人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将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美好地种子吧。

04 |《沙漠的礼物》

美国的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那里人际罕至,只有零星的动物、植物能够忍受那样的酷暑。而绘本的主人公阿里,就是那里唯一的人类。

阿里有水井和庭院,有一方小菜园,生活不成问题。他最大的苦楚,就是孤单。有一天,一只松鼠就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了阿里的生活中,阿里也希望自己能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融为一起。

这个故事将告诉孩子,到底怎么做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是当一个索取者还是给予者?当我们给予对方却不领情的时候,应该怎么看待?

在阅读荒漠中的人的故事的同时,孩子也将了解,人、动物和荒漠,是如何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实现和谐相处的。

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无法让孩子从小到大强悍、战无不胜、无坚不摧,但我们可以让他们从小记得有关沙漠的童话。当他们有一天自己面对那漫漫黄沙之路,他们会突然领悟过来,原来荒漠一直是一场隐喻。孩子们会从中获得力量。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荒漠之旅吧。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

第一辑集锦丨我是谁:从自己出发,去了解世界

第二辑集锦丨我在哪里:用16本绘本,种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种子

第三辑集锦 | 我如何看世界?7大主题28本绘本带孩子系统感知

更新中:第四辑

森林主题 | 如果生活里没有童话,也许是因为没有森林

森林 第1课 | 《小树的四季》你害怕改变吗?

森林 第2课 | 《我在森林里长大》花朵会笑吗?树木会哭吗?

森林 第3课 | 《月光森林》 摆脱限制,就是自由吗?

森林 第4课 | 《我……有梦》小时候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后来怎么了?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汇总」—「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83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