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40美元的油价,百年未有的局面,始作俑者却可能是抄底的人

昨晚的原油一直在刷新我的三观。

夜报里,10美金的原油价格感觉让我感到震惊。

发完夜报的时候,WTI2005跌到了4美元,我在朋友圈里又震惊了一次。

等到一觉醒来,WTI2005竟然最低跌到过-40,我的天啊!

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发生过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教科书上说这是资本家太恶毒,宁愿把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没想到还不到100年,这种事情又要上演了。

所以,这事不是我太年轻,我再年长个50岁也碰不到这事。

最有意思的是,巴菲特生于1930年,刚好错过了1929年的大萧条,世道轮回,在人生最后几年把这落下的课给补上了。


巴菲特始终没有逃过大萧条


说回原油。

原油期货会形成-40是很机缘巧合的事情,最大的贡献者其实是各路抄底的资金。

原油跟牛奶有个共同点,都很难长期储存,如果不能迅速被消耗掉,存续个3-4个月是很麻烦的事情。原油难存的点在于油易挥发,得密封储存,需要很专业的技术。通常情况下原油的存储空间是不小的,比如我们的战略储备油是由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牵头的,在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设置有8个战略储备库,合计可以储备2860万吨的原油。


舟山战略储备库


但是对于交易所来说,储存空间却并不大,因为大多数时候期货合约实物交割的占比是很少的。一旦存货越来越多,交易所就会通过上涨储存费来调节,比如前几天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储存费从2块涨到了4块一天。一旦原油的生产速度高于消耗速度的时候,存储空间就会被消耗,储存费用也可能会跟着涨。

期货的交易跟股票的交易有个最大的区别,期货是每个月就要交割一次的,要么把持有的合约平仓,要么实物交割。在油价正常的年岁,因为消耗很正常,所以交割也不是什么大事,拿到原油随手就能做其他地方卖掉。

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沙特、俄罗斯、美国等产油国的价格战导致原油的供给远大于需求,期货交割过来的原油在交易所储存费用高,拉出去又卖不掉,相比较后续会产生的仓储和运输费用,负价卖掉都是划算的。这个就跟当年的倒牛奶一样,储存跟运输费用远大于牛奶的价格了,最划算的还是倒掉。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有储存问题的商品都有变负数的可能。

回到WTI上,WTI期货原油的仓库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地区,最近交易所仓库的储量直线上升最近一周的储量拉出了一根超长的线,看下图最右:


WTI在美国的原油储存库库存爆满


没有了储存空间,5月交割的时候,多头面临的选择有2个,要么强平,要么实物交割后承担高额的储存费用。

而wti2005最终会被打倒-40美元这样匪夷所思的价格,关键原因也是流动性的问题,几乎所有极端价格出现,最终罪魁祸首都是流动性问题。

参与原油期货交易的人分2种,一种是实物的贸易商,这种人参与交易的目的通常是套保,但是如果真的需要实物交割也是可以选择拿实物的,另外一种就是纯投机商,这种人就是靠价格低想赚些差价,真给实物也接不进。

wti2005从20一路往下掉的时候,中途引来了不少抄底的,毕竟如果油价从0.01反弹到1也是100倍的收益,小仓搏一搏,别墅可能靠大海。


WTI2005成交量的变化


从交易量上就能看出来,在20美金左右的时候抄底盘一直在增加,但是真的从20美金往下掉的时候,抄底盘一路爆仓,到最后没有了任何敢于接盘的人。随着期货价格一路走低,流动性越来越差,最终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观。


而从全球的油价角度,因为流动性的问题在某月的仓单上出现这种极端价格是正常的,但是在全球范围的交易看,低于沙特的开采成本都是比较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