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薪火代代傳

主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十月革命的一場大火燒出了神州大地的一片紅,1921年至1949年整整28個年頭的拋頭顱灑熱血染紅了長城內外,從天子腳下的紫荊城到黃沙呼嘯的戈壁灘,從大浪滔滔的母親河,到白雪皓晗的布達拉,從生機勃勃的呼倫貝爾,到溫婉動人的江南水鄉。紅色將各族人民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爆發出了最強大的力量。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我們能聽到中華民族的吶喊,或是水調櫻寧,或是嗩吶震天,或是號子鏗鏘,亦或是戰鼓轟鳴,所有華夏兒女的聲音在此刻都在呼喚著祖國崛起,民族解放。戰火洗禮後的紅色是那樣的鮮豔,從首都天安門上毛澤東同志莊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這紅色的薪火愈發炙熱,愈發猛烈,紅色的旗幟,紅色的希望。1949年10月7日,天安門城頭升起五星紅旗七天之後,白公館關押著的革命志士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他們激動地歡呼著,但是隻能用耳語般的音量;他們激動地擁抱著,但是下一個動作只能是在鞭打中連連打滾。那一夜,無人入眠,羅廣斌忽然有了一個主意:“同志們!我們也應該做一面五星紅旗,等到重慶解放時,我們要扛著這面紅旗衝出牢門,去迎接我們的黨。”勝利的希望點燃了獄中難友的意志,就這樣他們扯下紅花棉被,用鐵片磨成小刀,用黃色草紙刻出了五顆五角星。不知道五星紅旗如何排列,他們就在一起討論,認為五角星應放在紅旗中央,形成圓圈、五星紅旗做好了,勝利的曙光卻沒能刺破敵人最後的瘋狂。重慶解放前夕,無數革命志士倒在了獄中,但他們卻依然熱血沸騰地將堅貞與歡樂繡進紅旗中。

紅色的誓言,紅色的方向。“一個有希望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1961 年剛到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任書記的吳仁寶面臨這個只有500 多畝農田的蘇南小村莊提出了自己的構想。 “中央講“宜統則統,宜分則分”華西人多地少,宜統!”在他的指揮下,華西村在全國各地農村普遍實行聯產承包的潮流中堅持集體所有制,由 30名種田能手承包全村農田,富餘勞動力轉移到村辦企業。就這樣華西村在2003年建成了收入突破100億的華西集團。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吳仁寶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帶領華西村一躍成為“中國第一村”。有了方向才能看見目標,有了方向才能前行,匯聚改革開放的蓬勃偉力,堅定不移沿著改革開放道路前進,全國人民始終相信跟著黨的腳步就能過上好日子。

紅色的信念,紅色的信仰。紅色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初衷,更是我們這隻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英雄本色,紅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長壯大了93個年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當歷史的長河流經你我身旁,我們在這磅礴的浪濤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聆聽革命先輩的諒諒教詢。金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紅色永不蒙塵,新時期革命軍人的根基在這裡,黨和人民的期盼在這裡。政治建軍讓我們堅定方向,改革強軍為我們注入力量,科技興軍給我們強大武裝,我們要堅信:只要跟著黨的腳步前行,強軍號角定能分外瞭亮。


32167部隊54分隊 萬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