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煖客孟尝君》第一、二、三节

#每天学点《古文观止》#第六十一篇第一、二、三节

给您说这一段《古文观止》当中的回目《冯煖客孟尝君》。

说的是齐国有一个叫冯煖的人,这个人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原文写不能自存。

怎么办?这人也得活着,想了个主意,找了一个人给孟尝君递话。

那位说孟尝君是谁?这人可了不得,战国四君子之一。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好交朋友。您要是听过隋唐,里边形容秦琼秦叔宝,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

专诸之前咱已经说过了,是一个刺客。交朋友就跟孟尝君一样,门客遍天下。冯煖就找了一个人疏通关系,到孟尝君这说说,愿意给孟尝君当个门客,也就是找个饭辄了。

孟尝君就得问那,说你冯煖到我这来,你能干什么?你有什么本事,有什么特长。冯煖这个人还挺实在,直接就说,说没什么本事。孟尝君一听着笑了笑,也没当回事,就把他留下了。

孟尝君手下这批人一看,孟尝君可能也不太在意他,所以手下这批人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上行下效,主多大奴多大,所以冯煖在孟尝君这也没有什么好的待遇。比如说就拿吃饭这个事儿,只给他吃素的,只是吃菜。

按理说你原来都不能自存,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现在有吃的应该就算不错。应该知足吗?没有。吃菜吃了一段时间,冯煖不满意了。怎么办?开始发牢骚。这人发牢骚的方式还挺特别。他靠在一根柱子上,用手指弹剑,可能是把宝剑当乐器。

大长剑,咱们回去,没有鱼,咱们不吃了。

这位冯煖冯大爷要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甩这么两句闲话,没准大伙也就不当回事。因为本来就没人在乎他,可是他又弹又唱的,这大伙看着就新鲜了。

就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说给他的饮食标准要和其他门客一样。

大伙一看说,嗨,咱孟尝君倒是真好,交朋友。对,人也太和气了。

按理说冯煖你这下该满意了吧?没有。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发牢骚了,还是一边弹剑一边唱。

大长剑,咱们回去,没车坐,咱们不干了。

这回大伙更把他当个乐子了,当个笑话看了。

不过还是把这件事传给了孟尝君。孟尝君一听这说,给他安排车,跟门下的门客的出行标准一样。

好家伙,原来一个不能自存的人这回是有好吃的,还有好车,您想想。这日子过得那真是土鸡变凤凰。

这哥们倒是一点儿都不低调,这回有车坐了坐上车,高举着自己这把剑,路过了自己朋友的家,跟朋友说说看见没有,哥们现在给孟尝君干活,孟尝君对我这么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哥们又不满意了。我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说财富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其实并不长久。您就拿那些中了大奖的人,可能高兴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迅速地回归平淡,甚至可能会变得空虚。我也没大富大贵过,不知道这道理对不对。

反正看冯煖这个人好像是这么回事,开始没的吃,后来终于能吃口饭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要吃鱼,能吃上鱼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要坐车,这回有车坐了又不满意了。

这回他提什么要求呢?

大长剑,咱们回去,因为没住房,我们有家没有家。

冯大爷这回还是敲着他的这把剑。那位说了,这哥们老敲这把剑,不怕割手吗?其实不是敲在剑身上,而是敲在这个剑把上。原文写“剑铗”的“铗”就是“剑把”。

可能有人听到这儿说,难不成这冯煖又提出来了住房需求,胃口可是越来越大。

您就拿今天来说,这房子是几乎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不是有这么几个悖论吗?我也记不大清楚了。其中一个是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赶不上北京的一套房子,然后上市公司只要卖掉1%的股票,就可以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你说到底是股市的泡沫大,还是楼市的泡沫大,这么多年来,凡是唱空楼市的都打脸了,凡是唱多楼市的回回都正确,搞得年轻人很着急,恐怕现在不买房,以后就永远都买不起房了。

到底要不要买房子?我觉得这个呢,看您自己的幸福感从哪来?如果说您觉得没个房子就不幸福,您又买得起房子,我觉得您就买。如果您觉得有没有房子无所谓,反正人生在世这百来年怎么开心怎么好,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我觉得不买房也没关系。

您就拿我一个同学去年把房子也买了,把车子也买了。 现在是背着房贷和车贷,过着可以说是入不敷出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时不时要找我借钱,借钱的时候我就跟他开玩笑,我说这钱得多少利息?他说一个月之内就还就不要利息了,我说那要超过一个月,他说你说怎么办?我说超过一个月每天5%的利息。他说行,我说这么高你也能答应。他说你放心,肯定超不过一个月。

我说你怎么有这么大的把握呢?他说嗨,五个瓶子四个盖,来回来去挪,也就是东家借完了还西家,西家借完了还北家,北家借完了还南家,这么转圈地借呗,他觉得这日子挺好,我觉得也无可厚非。

你拿我本人来讲,我本人是一个不买房主义者,我觉得有地儿待就行了。当然了每一种选择都有它背后的成本,我就是错过了过去十年甚至十五年中国楼市的高速发展,但我把我的主要精力放到自身的成长上,收益也差不了。

反正就看您怎么取舍,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

今天说的冯煖,他是不是提出了住房需求呢?其实我刚才唱的那一段曲解了冯煖的意思。冯煖的原话是无以为家。什么意思呢?家里面的人是没吃没喝,我养不活我的家人,是这个意思。

这时候孟尝君身边这些人对冯煖那意见可老大了,开始是把他当个笑话,可是见他胃口越来越大,就觉得这人特别讨厌。贪心,不知足。

孟尝君知道了这个事儿,问身边的人,说,冯先生家里面有没有亲人?大伙就告诉他了,说他家里面有个老母,于是孟尝君就派人给他的老母送吃送喝,送使送用,让他的老母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

到这为止,冯煖不再弹剑而歌了。

有话则长,咱无话则短,说这一天孟尝君给全体门客发了一封邮件,就说那时候有邮件吗?没有,反正就是发了个通知。原文写出记,就是发公告。他问他的门客说谁懂财务?原文是“谁习计会”,计就是计算的计,会就是会计的会,和开会的会是同一个字。

什么意思呢?每个月一次计算财务,这叫计,会就是每年的一次,这叫会。他问谁懂技和会?集合一块翻过来就是会计。今天会计这个词十有八九就是这么来的。

孟尝君问了,说大伙你们谁懂财务能帮我到薛这个地方去收债?

说薛是什么地方?薛是孟尝君的封地。在今天山东省枣庄附近,因为此时的孟尝君是在齐王面前陪王伴驾,所以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地去。他现在要找一个门客帮他到薛这个地方去收债。

这时候冯煖回了一封邮件,说我能。

孟尝君看了看,这哥们谁?您看,就从孟尝君的反应,您就可以看出来之前孟尝君根本就没有把冯煖这个人当回事。虽然冯煖三番两次提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诉求,孟尝君都满足了,只能证明孟尝君是一个随和的老板,是一个老好人,但是不能证明孟尝君对冯煖很重视。

因为如果他重视,他不可能不认识冯煖,更不可能问出这么一句来。

我想起一个段子,不过事先声明,这是个段子,应该不是真的!说的是有一个阿里的员工,说的是老板很重视他。有一天加班,晚上很晚了,办公室里就他一个人了。这时候马云进来了,马云看见他说了一句话,令他终身难忘。马云看了看他说,你谁?那就说明马云根本就不认识他们。

孟尝君也是,他根本就不认识冯煖。孟尝君这么一问大伙就回答了说话,这人您不认识,这个就是唱大长剑那个人。

您看大伙对这个人是很看不起的,因为如果尊重,他肯定得这么说,这个叫冯煖,之前什么时候来的您可能不记得了,大概得这么说。但是没有,只是说这是唱大长剑回去吧那个人,取笑的口气。

孟尝君一听这也笑了,说,此人若真有这等的本事,那我真是怠慢了他。以前我都没有召见过他,赶紧把他请过来,就把冯煖请到了跟前,向冯煖是当面谢罪。

说先生,我田文(孟尝君叫田文),说我田文担任齐国的国相,公务繁忙,烦心的事是一大堆,再加上我生性驽钝处理不好,所以在国家大事上我就放了太多的心思,以至于我怠慢了您,没有好好招待您,得罪了您。先生您,大人有大量,别把这个当回事儿,您还愿不愿意替我到薛地去收债?

从这一番的表述您也可以看出来,孟尝君有这么多的门客,这么能交朋友是有原因的,说话情商很高。

冯煖听了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也知道这是客套话,所以简简单单就说了一句话,说愿意。于是打点行囊是备好了车辆,并把这些收债的契约,也就是债券带好了,就准备走了。

好了,今天的学习就这,咱们明天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