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荣誉称号“硬件”卡住的老教师如何破解评职称的瓶颈?

作者原创 欢迎转载 敬请注明

每次教师评职称,总是有人喜欢有人忧。

没有“硬件”的老教师,如何破解评职称的瓶颈?

朋友王宝,1964年3月出生,1980年10月任教。因为教学成绩突出,1986年被推荐上了师范。


师范毕业后,又回到了原来教书的学校任教。教学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

2001年,王宝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这个职称属于中级。按照那几年的规定,小学教师只能评小学职称系列,这个职称当时就算到顶了。

之后,王老师一直教语文课兼班主任。教学成绩一如既往的优秀。


每到教师节或者年底表彰,镇里评先树优几乎年年推荐他,王宝都婉言谢绝。说让年轻人上吧,评上他们,调动一下年轻人积极性,对年轻教师成长有好处。

转眼到了现在。

王老师一直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着。

这几年,基层教师职称晋升有了新规。

中小学教师不再分小学、中学,小学教师也能评副高、正高了。


问题来了!

职称晋升的条件很多,教龄要求,任职年限要求,学历要求。

其中规定,“任中级职称5年,班主任5年以上”可以晋升。还有重要的一条让王老师崩溃。那就是“任职以来(上次评上职称)必须有市级或以上荣誉一次”。


解读的细则是,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成绩奖、教学能手、讲课比赛奖等都可以。

王老师是2001年评的县级优秀教师。这个称号属于中级职称“任职之前”。之后,没有任何荣誉硬件。


眼看着和自己同时任教的教师,比自己晚的教师,自己教的学生,自己儿子儿媳,都一批批晋升了副高职称。自己被硬件死死卡在中级职称上。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视力、精力都大不如前。有时候在教室看不清书上的字,就到教室门口借着外面亮光看书。教学成绩也是渐不如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再评先树优,自然没用了王老师的份。

王老师一遍遍扪心自问:自己这辈子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平心而论,自己完全可以够副高的水平了。这样硬是被“硬件”卡住,该怎么办?

毋容置疑,像王老师这样被“硬件”卡住的老教师有好多好多。


为了公平,国家制定有关职称晋升政策无可厚非,大家都理解。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

像王宝老师这样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一辈子,不图名誉,全力扶持、推举年轻人的老教师是不是该有个说法?

各位看官,王老师,王老师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