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


理想的书籍

是智慧的钥匙

Jun. 30

2020

+


by: 行小宝




01


近些天,山东冠县陈春秀在高考“落榜”16年后,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并挖出一大批如“苟晶”等共计两百多人被冒名顶替,换走人生的热点事件,如此种种,不由地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



高考是无数普通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却可以被人给轻易地夺走。



陈春秀的顶替者,家中有钱有势,她用这个带着血泪的名额换来了自己舒适的生活。


苟晶的顶替者,她高中班主任的女儿,因为长相有5分相似,她的人生就这样被内定换走了,甚至第二次高考复读到现在也是疑点重重。


但不管怎样,她本可以有更好的未来,甚至当初青涩的她,就算疑惑也不敢维权,等到20多年后,陈春秀事件爆出来,她才敢说出这段往事。


有人会说,既然之前一直不说出来为什么要现在说出来呢?我想,她或许还是不甘心吧!尽管现在生活富足,日子过得也并不差。但是被冒名顶替换掉人生的那种痛,还是让她想要站出来问一句为什么?


陈春秀早早背上行李加入南下打工的行列,日子一过就是16年。


苟晶两次被冒名顶替,无颜面对家中双亲,远走他乡去了浙江打工,20多年之后,才敢说出来当年真相!


苟晶

陈春秀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你永远无法想象,陈春秀多少次在梦里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你也不知道,苟晶当初知道是班主任女儿顶替了她上大学名额之后,又因为妹妹在老师班上上学而被迫忍耐的辛酸。


与此同时,康辉2019年出版的自传《平均分》中的一段往事,也被神通广大的网友给翻了出来。


康辉和父亲


康辉回忆起自己高考录取时的波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


原来,康辉也曾遭遇被顶替的事情,差一点他就变成了另一个陈春秀,另一个苟晶。


那年康辉报考北广,成绩在三个候选人里面排名第一。


全家人都对康辉信心满满觉得他一定能够考上,可是北广一个电话打给康爸爸,竟然说:

你家康辉没有考上


原来是三个候选人里有一个家里是当地教育部门的官员,他们家动用权力关系把康辉顶掉了。


幸亏康爸爸没有妥协,他带着证据就上了北京,北广后来派人查证,最后才录取了康辉,让他的人生没有像陈春秀,苟晶等人一样被改写。


想想如果那时候康辉被人顶替了,没有去北广上学,那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央视的主持人,也不会有现在的名嘴康辉。


上大学这件事,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阶级晋升的唯一机会。

学历上差一点,人生就差一截。


最可怕的不是你没能力,而是连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都被人夺走。


没有什么比机会公平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巧取豪夺更可恶。




02

高考,是寒门子弟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


大家应该还记得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节选《范进中举》吧?


在古代,科举是普罗百姓光耀门楣的唯一出路,所谓读书改变命运,那不是开玩笑的。在当时中举的读书人是极有脸面的,所以范进还没中举的时候大家都看不起他。等他中举消息传来,便即刻门庭若市,富贵乡绅礼物如流水一般送来!



在现代也是一样的,虽然高考并没有科举那样能瞬间提升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效果了,但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这仍然是他们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


我以前看到一个故事,现在想来很是扎心。


记者问农民:


这批稻子卖了之后准备干什么?


给老婆扯块布,再给爹娘做几身衣裳。


不打算用这些钱做点生意吗?


咱大老粗啥也不会,怎么敢做生意呢!


那您剩下的钱准备怎么处理?


存银行,给娃攒着上学,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娃娃不一样!

……


一代人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世代传递,循环不已。更可怕的是满怀期待,想托举下一代走出自己这一代的阶层,却被告知,前路已经被堵死,穷人永远在底层不得翻身。


人之所以贫穷,直接的因素是没钱,深层因素是没有资源,没有信息,没有眼界与格局。如果连这唯一一条道路都被堵上,他们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英国BBC曾经做过一档真实纪录片,叫做《

人生七年

》。


整个过程就连拍摄团队都换了好几代,他们用接力的方式,追踪着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整整50年,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道出了这个社会的残酷现实真相。




出身富家的三兄弟,从小就被精心培养,合理规划人生,长大以后在家里关系的帮助下轻松进了剑桥等名校。


毕业后不是成了律师就是电视制作人,过着上层人士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和睦。


而底层的几个孩子,多数人都没有机会读大学,或者说是承担不起上学的费用。早婚、多子、失业,终身穷困,才是他们的共同写照。




在这14个孩子里,只有一个名叫Nick的幸运儿,

侥幸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他出生在乡村,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可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


毕业以后移民美国,成为了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教授。



这个纪录片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


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


有的人用尽一生,也无法逃脱贫穷的魔咒;有的人却出生在罗马,生来就享有最好的资源


对于寒门学子而言,最大的残忍不是没有金钱,而是没有上升的通道。



即便你有聪明才智,不给你施展的空间,你也无法实现阶层的进阶。


而这些,除了大学,寒门子弟还可以从哪里获得呢?


进入大学,也许并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但至少能护住你不沉沦谷底。


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也许就是一个人命运的分水岭。

正如陈春秀,正如苟晶,正如康辉,有人成了农妇,有人成了淘宝店主,还有人成了央视主持人!

人生际遇,莫过如此,

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03

永远不要低估教育的意义


写到这里,小宝有句话想说: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客运站、小地摊、咖啡馆、飞机场。”

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是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素质,有什么不同?



读不读大学,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个人气质、价值观、格局都会不一样,更不用说人脉和资源的积累。


这让我想起一个教育学上的“

分层理论

”,指的是大学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鉴别人才,把人划分等级,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未必很有钱,但至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会为了明天的生计而发愁。


而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明明很努力,可苦于没学历,即便是同样的工作,他们永远干的是最累的活,拿的是比别人少工资,能说他们不努力吗?


也许未必,只不过当别人在努力读书学习的时候,你在耽于玩乐;那么当别人在享受付出收获的时候,你也只能咽下这杯自酿的苦果

,被现实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不要低估了教育的意义。


因为那张薄薄的学历证书背后,是你吃过的苦,读过的书,熬过的夜。

你的这些经历,铺成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