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停車難”!西安中心城區將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不少於5000個

4月22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就西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作推進情況邀請多家區縣和單位負責人作了通報。

西安將推行居民綠色出行積分制等工程

西安市交通局局長張健在會上表示,創建交通優化提升示範點、示範段、示範區,如立體自行車停車示範點、完整街道及交通秩序示範段、曲江旅遊交通示範區等。

“構建校園周邊安全上學路、打通慢行專用‘啟航通道’、建設西安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試點‘開放小區’建設、搭建基於MaaS(出行即服務)的公交出行平臺、推行西安市居民綠色出行積分制”等工程。同時,將開展擁堵點治理、在建項目施工圍擋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公共停車場建設、道路交通標誌標線整治、綠道建設、常規公交線網優化、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整治、綠色出行宣傳教育等專項行動。已完成了156條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方案設計,累計建成綠道17.09公里,開工建設24條示範街;研究討論北辰大道、太華路立交等6條體育中心的配套道路提升改造工作。

目前經開區鳳吉路、鳳翔路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通過採取重新鋪設、取締路邊停車位、適當拓寬道路、將單行道變為雙向車道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環,提高通行效率。高新區開展丈八四路與錦業一路十字堵點疏解工作,目前已啟動丈八四路至丈八南收費站保通路建設,汙水管道施工順利。

西安交警將在這四個醫院和學校做校警聯動、醫警聯動試點

前幾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佈了西安交警在醫院周邊對就醫人員違停車輛人性化執法的暖心新聞,醫院、學校停車管理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在4月22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西安市公安交警支隊就此做了回覆,目前交管部門已經在醫院、學校周邊停車管理問題上做了相關工作。

相關負責人表示,醫院、學校周邊停車問題一直也是公安交管部門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難點。針對這一問題,交警支隊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交警支隊每年都會按照公安部相關要求,針對醫院、學校周邊的交通標誌標線進行排查治理,確保道路有序、安全;去年公安部會同國家住建部、交通運輸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在我市召開了“全國城市停車治理工作現場會”,現場觀摩了西安市兒童醫院停車管理情況,這為進一步做好醫院、學校周邊停車管理工作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目前,交警支隊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以唐都醫院、交大二附院、高新一小及陝師大實驗小學作為試點,初步建立了校警聯動、醫警聯動工作模式,增設路內錯時停車泊位,完善周邊交通設施,開展醫院、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推動建立醫院、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長效機制。

金花路立交建設將全面啟動 建成新開門立交

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但華喜在會上表示,曲江新區作為全市文化旅遊業的主要承載區,車多人多,交通壓力巨大,優先破解交通難題已成為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接下來,曲江將全力加快黃渠頭北路、創意大道等6條市政道路斷點連接,高標準完成裴家崆路、五典坡路等10條市政道路建設,加快拓寬改造航天大道、雁翔路等2條主幹道。同時,制定《曲江新區旅遊核心區域交通改善規劃》,全力配合西安地鐵5號線和8號線,加快曲江創意谷、曲江池等8個地鐵站點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建多元化的交通出行網絡,有效串聯各大商圈景點,打造文商旅高度融合的“黃金經濟線”。

特別是,在西安文化CBD區域,堅持規劃引領、超前謀劃,與國際頂級設計團隊法國AREP合作,在全市率先運用TOD開發模式,對標法國巴黎之門、日本六本木、廣州珠江廣場,對城市交通進行系統化、整體化、一體化設計,打造產城一體、功能複合、集約高效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

在曲江核心區,全面啟動金花路立交建設,建成新開門立交。以大唐不夜城區域為核心,完成30處交通信號智能化改造,讓智慧交通成為文化旅遊快速發展的加速器。

在大明宮區域,加快斷頭路打通,確保大明宮西側建強路、大明宮段的經九路年底前如期貫通,全面優化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周邊交通環境。

在杜陵區域,系統梳理路網結構,加快金花南路打通、雁翔路改造,高標準建成雁翔路、金花路、雁南路等5座現代、時尚、便捷的人行天橋,確保三兆村環村路北段5月1日前建成通車,杜陵考古遺址公園6月1日建成開放,讓更多市民遊客走進杜陵,感受大遺址的時代魅力。

此外,從4月份開始,曲江聯合公安交警、城管執法、社區物業等力量,全面啟動全域亂停車整治大行動,以大唐不夜城為試點,加快啟動實施陝西大劇院西側停車樓、老植物園地下停車場及不夜城兩側商業地下停車場連接工程,新增車位2400餘個,全力以赴破解停車難題。

高標準完成南三環曲江段、新開門南路等15條道路綠化景觀改造提升,新建城市綠道12公里,啟動曲江新區至高新區三環自行車專用道示範段建設,確保曲江花影公園、曲江大華社區公園、體育運動公園等3個公園年內建成開放,讓道路與公園融入全域景區,助力城市交通功能品質再提升。

永興坊、解放路、五路口、火車站將有旅遊交通微循環

新城區區長王徵表示,新城區是西安的主城區,是省政府、西安火車站所在地,是西安的城市“會客廳”,有西安汽車站、三府灣客運站等省市重要客運站點,有康復路、輕工等80個批發市場,有西京醫院等8家三級醫院,有129所各類學校,還有永興坊等網紅景區。

行政、衛生、商貿、教育、文旅等資源的集聚,帶來了轄區交通“車多、人多、擁堵多”的“三多”現象,目前新城區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0萬輛,每日過境約47萬輛,而全區現有停車位僅4.5萬個,供需比達到了1:6.6,緩堵保暢的壓力很大。

目前新城區結合區交通現狀,著力通過保暢通、促完善、做試點等工作舉措,優化提升中心城區交通,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針對華清西路、尚儉路、長纓西路等7條重點擁堵路段,按照“一路一策”的思路制定實施方案,組織交警、城管、街辦等協同開展綜合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7條重點擁堵道路方案設計,年內完成交通疏解實施並驗收,確保道路治理有突破,交通出行有改善。

同時,完善區慢行系統,建設以長樂路等東西縱向主幹道為軸、南北橫向延展的慢行交通,便捷群眾出行。全力增加轄區停車泊位資源,正在建設華山十七街坊小區停車樓,預計7月底前完成,將增加車位290個,正在協調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共享停車資源,改善西京醫院周邊停車位緊張的狀況。

與此同時,今年新城區將著力推進三個試點:建設示範街試點,啟動建設西新街(解放路東新街路口—西華門段)示範街區,目前已完成初步方案論證設計,正在徵求意見進行完善;擴展封閉空間開放試點,在已打開民族大廈和悅薈廣場之間封閉空間的基礎上,在有實施條件的小區進一步試點打開封閉空間;打造“微循環”系統試點,在開通連接康復路、三府灣汽車站、火車站、省汽車站公交(719路內環)微循環的基礎上,探索實施八路軍辦事處、順城東巷、皇城坊、永興坊、解放路、五路口、火車站旅遊交通微循環,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

西安啟動編制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

西安市住建局局長苗寶明表示,市住建局圍繞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全力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九路和元朔路立交等30項工程加快推進,西延路與西影路立交、秦漢大道與西銅路立交、新興南路地面段建成通車;累計打通斷頭路110條,地鐵建成運營132公里,建成公共停車位9.1萬個,投放公共自行車7.9萬輛,交通出行愈加便利。

開展科技八路、西部大道、鳳城五路、西灃路等4條道路、65.7公里路網規劃和建設方案論證。32條斷頭路打通任務中,已打通2條,26條在建,4條正在前期準備階段。快速路建設取得突破,西南二環立交項目唐延路至南二環段已實現雙向通車;體育中心一標段、體育中心二標段、朱宏路主線路、太華路主線路、北三環主線路正在施工階段。

啟動編制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開展第三輪地鐵站點建設規劃一體化設計,增加並優化地鐵站點出入口,完成地鐵8號線建設地面交通疏導分流方案。建設自行車專用綠色通勤示範段,開展“南三環曲江—高新段”方案設計。下發《西安市公共停車場建設(第一批)計劃》,分解下達建設任務,確保中心城區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不少於5000個。

華商報記者 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