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 願你冬不寒,日日暖

今日1時24分迎來

“立冬”節氣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是終了的意思

有農作物要收藏起來的意思

此時,寒風乍起

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就要來了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時,水上開始結冰

不過水只是初凝,冰結得並不堅固

二候地始凍

立冬後,土地開始凝寒

慢慢開始凍結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

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史話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

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

在我國農耕社會時代

先民們勞動了一年

在立冬這天要休息

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所以,此時有飲宴祭祀的習俗

慶賀一年豐收,並祭祀先祖

保佑明年獲得豐收

立冬習俗

迎冬

過去是個農耕社會

勞動了一年

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

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

就是最好的比喻

祭祖飲宴

冬天是收穫收藏的季節

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

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

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

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

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時士大夫家拜賀尊長

又交相出謁

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

謂之“拜冬“

立冬養生

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

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

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

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餃子

立冬是秋冬節氣之交

交子之時吃餃子,為新舊交替之意

也是一道備受喜愛的美食

有才何須多開口,萬般滋味肚中藏

秋冬之餃,請多多包涵

火鍋

古人在立冬之時

祭祀顓頊、玄冥之神

而如今,更適宜為滋養五臟六腑的好時節

來一鍋火鍋滿足你對吃的所有想象

把山河風月都收進溫暖的懷裡

羊肉

溫暖的胃,是對抗寒冬的必須

《本草綱目》有載:“羊肉暖中補虛

補中益氣,開胃健身”

羊肉火鍋搭配蔬菜是入冬進補食選

薑母鴨

鴨肉一直是滋補、養胃的好食材

更是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餚

啤酒鴨、烤鴨、醬鴨、八寶鴨、周黑鴨

而薑母鴨溫而不燥

選用老母鴨填以老薑母,用新鮮的芝麻油爆香

薑母的辛辣完全滲透鴨肉

滋而不膩,食之有味,是此時進補的越冬之王

生蔥

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

大蔥味辛、性微溫,可抗菌,促進消化吸收

聰慧的人們早已懂得食大蔥抵禦寒邪

在北方部分地區

人們在立冬後,喜歡生蔥佐飯

立冬詩詞

古時,詩人逢節賦詩,

在立冬時,古人都在做些什麼呢?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從昨天開始,天氣變冷了,滿樹的紅葉落了一地,園子裡的西風吹走了紅葉,只有那菊花不負秋天,依然傲然盛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既然是行吟,那麼,就不懼怕路途遙遠,風景盡收眼底。秋冬相交的時節,彩虹消逝在海邊,留下的大雁飛下塘坳。回去的時候,一定要乘月而歸,但是山中的朋友一定許我夜裡隨時敲門探訪。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秋風將庭院裡的樹枝都吹下來了,此時正是黃葉紅楓的時節,我卻客居他鄉。一點禪燈,半輪明月,今天比昨天的寒多了。

立冬寄語

立冬來了,最寒冷的季節來了

北風呼呼,天寒地凍

冬日裡也有溫暖

一杯熱茶,就著暖陽

就是美好時

兩三好友,對雪小酌

亦是心中溫暖

願你在冬日裡

有知心好友,有熱茶配暖陽

願你的冬日,天不寒,日日暖!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