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酒而死於酒

在我國曆代詩人中,“酒名”最大的恐怕要數李白了、郭沫若說他“生於酒而死於酒”。李白畢生飲酒,真是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其次酒的軼事不可勝計,而最有趣的莫過於“醉飲牡丹詩”了。相傳,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前賞牡丹,宣李白吟詩助興。這位“迷花不事君”的“酒中仙”,讓高力士為他脫掉靴子,望了一眼花魁,乘著酒興援筆而賦:“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使龍顏大悅。

詩與李白齊名的杜甫,其“酒名”遠不如李白,但他的嗜酒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杜甫十四五歲時酒量便大得驚人,人稱“少年酒豪”他一生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生活困苦,然而“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事實上這位“少年酒豪”也是以酒為歸宿的。年五十九歲的杜甫避難到湖南的來陽,恰遇來河氾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詩聖被洪水所困。縣令慕其詩名,親自送去酒肉表示慰問。杜甫已數月不見葷腥,飢腸轆轆,見了美酒自然是一醉方休,誰知這一“醉”竟千古不醒了。

生於酒而死於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