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這樣的方式記錄你的童年

我用這樣的方式記錄你的童年

小孩兒們的狀態,能跑的時候絕不好好走路。喜歡拍他們自然的狀態,瘋著,跑著,鬧著,個個都像小鹿一樣歡脫。可是我們校園裡人員密集,跑鬧存在安全隱患。當他們看見我舉著相機,以為是要抓住罪證,會立即收斂,臉上表情也隨之尷尬起來。又不能說你們玩鬧時候的樣子最可愛,那就不知會混亂成什麼樣兒了。這個問題把我為難夠嗆。

也會有很配合的小孩兒,發現了你,知道你在拍照,立即伸出神一樣的剪刀手。唉,剪刀手……很想讓他換個姿勢,那又會破壞了氣氛,剪刀手就剪刀手吧。後來我追憶了很久,這個姿勢是何時開始出現的,我小時候的照片裡還不興這個。倒是不難看,只是沒有新意而已。

會有那種鏡頭前特別帶感的小孩兒,拍起照來比上課來勁,不僅拍他的時候極盡表現力,他一旦看到你在拍別人,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混跡進來,他不管你拍的是一個,兩個,三個還是一群。反正就是個樂呵,那就拍吧。

也有不配合的,看到鏡頭,瞅你一眼,頭就扭過去了。分析這樣的小孩兒的心理,並非反感,而是害羞。

還有時候,盯住一個場景構圖好了,剛要按快門或者已經按了快門,猝不及防地,“嗖”地竄進一匹小野馬,給你一個模糊的虎背熊腰,也可能是半個身體,還可能只是伸進一隻腳。多數情況就前功盡棄了,也有偶爾闖入鏡頭使畫面豐富而生動的例子。沒人闖進來的時候也沒那麼順利,場景裡會有人突然撅起屁股,你喊“蹲下別動”,他們是聽不見的,操場人多,人家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給小孩兒們照相,沒有預設,只有生成。

拍集體照更難。先把隊形排好,他們就會站在那兒開心地東一句西一句地扯些閒篇兒,喊,靜下來,沒人理,再喊,有幾個人緩過神來了,大多數還在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聲音處於弱勢,我就擊掌,擊掌是最有效的命令。去年因為擊掌我的手指長了囊腫,熱敷了很久才消腫,後來輕易不敢了。關鍵時刻還得用這一招。亂哄哄的場面光是擊掌還是控制不了,隨之語氣表情都得嚴肅起來,那麼問題又來了,你這裡嚴肅了,他那裡更嚴肅,這照片拍出來得啥樣?我又得切換到和藹可親模式,說點兒諸如“誰誰的豁牙兒真可愛”這類的笑話。嚯,又完了,所有人伸著脖子去找那個豁牙兒可愛的人……

每個小孩兒,都像一株行走的植物,有的是爬山虎,有的是向日葵,有的像水仙婷婷玉立,有的像野菊花天然純樸……他們周身散發著能量和熱情,這股子精氣神兒,使得他們天天都像比賽似的,似乎誰越有力氣,誰笑得越歡,誰跑得越快,誰就能夠快快長大。

能夠記得自己童年樣子的人並不多,大都來自照片上的印象。照片的意義,並不只是照片。這些影像,談不上什麼藝術性,只是記錄,孩子們將來長大了,翻著照片想一想,多年不見的這個同學叫什麼名字,校園文化牆上依然畫著古人的模樣嗎,爬滿葉子的老樹幹是否又生出新綠……

還有,照相的那個人,不知道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