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33號廳,讓人心馳神往的宣德龍紋大罐...

來源:今日聯拍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首家國立公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如今,它已成為世界頂級博物館之一。其擁有的800多萬件跨越世界文化史的珍稀藏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慕名而來。這裡也是藏有中國頂級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語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大和最悠久的文明”。

對於喜歡收藏人來說,到了英國不可能不去大英博物館,不可能不去“看望”一下33號展廳裡的中國文物,這其中包括馬未都先生。馬先生對大英博物館嚮往已久, 這裡有幾件珍寶,是一定要細看的,譬如宣德景泰藍大蓋罐。

明宣德 景泰藍龍紋大蓋罐 高62釐米

金屬胎掐絲琺琅器俗稱“景泰藍”,其製作工藝以金屬(主要是紅銅,少量為金)做胎,用細而薄的金屬絲焊著於成形的金屬胎表面形成花紋,然後填施各色琺琅料,再經焙燒、鍍金及磨光等工序,成品厚重華美,琺琅五彩斑斕,與通體繁密的金線和金飾交相輝映,呈現出富貴豪華之氣派。

元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 故宮博物院藏


元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鼎式爐 通高28.4cm,口徑17.1cm 故宮博物院藏

掐絲琺琅工藝原為“舶來”之物,應是元明之際中國工匠借鑑阿拉伯半島的“大食窯”製作工藝並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清兩代,琺琅工藝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明代御用監和清代造辦處均設有專為皇家制做琺琅的作坊。於是,琺琅工藝在中國發展的時間雖不長,卻很快地成熟起來,並形成自身的民族特色,一躍而成為宮廷工藝品之大類。

大英博物館所藏宣德大罐體型碩大,令人驚歎,足可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大器”。此器用彩強烈,使用了景泰藍罕用的黑彩,觀之有厚重之感;其紅彩色重,較一般紅色深沉,配上大面積黃彩,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反而不甚顯現。通體裝飾雲龍紋,龍紋兇猛,五爪如風車旋轉,雙目圓睜,張口露齒,翱翔於天地之間,給人以天下唯我獨尊的磅礴氣勢。

尤為重要的是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重複鐫刻一遍,表明了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可見當年皇帝也是酷愛此物。

明代以前的景泰藍少有體積能與此罐抗衡的。由於銅在明代仍是錢幣的用材,用如此之多的銅製作景泰藍顯然價格不菲。在大英博物館,這隻大罐陳設位置非常低,問其原因,專家告知此罐太重,放在高處恐不安全。面對心馳神往的宣德景泰藍大罐,馬未都單腿下跪,與之合影,了卻久遠的心願。

明代宣德款掐絲琺琅器是目前所見中國古代掐絲琺琅器最早有紀年款識的製品。明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琅器多以藍色琺琅釉為地,用紅、藍、黃、綠、白、紫等色琺琅釉填飾圖案,色調純正,釉質細膩,氣泡較少,反映出琺琅質量的精良。其器物上的纏枝紋裝飾佈局疏朗,花朵飽滿,通常以單線勾勒枝蔓,掐絲活潑豪放。

據大英博物館專家介紹:大明宣德御用景泰藍龍紋大蓋罐目前存世僅2件,另一件則收藏於倫敦南郊不起眼小鎮克羅伊頓鎮博物館。這件由已故瓷器收藏家裡斯科收藏的珍品在1964年依遺囑捐給克羅伊頓博物館。里斯科因從事保險生意曾長期往返於歐洲和遠東之間。據悉,展覽在克羅伊頓博物館中的景泰藍大罐就是他在一次遠東之行時購得的。

兩件宣德景泰藍蓋罐均鑲繪有彩雲騰龍圖案,據信應為北京紫禁城內的一對宮廷裝飾品,並共同成為2014年9月大英博物館舉辦的“明--盛世皇朝50年”大展的核心展品。

大英博物館藏

宣德龍紋蓋罐多圖實拍










下面這幾件故宮院藏景泰藍,也出自大明宣德年間,也是皇室御用之物,可與宣德大罐比起來,仍然相形見絀。


明宣德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直頸瓶 高22cm,口徑2.9cm,足徑9cm 御用監製造



明宣德 掐絲琺琅獅紋雙陸棋盤 通高15.7cm,長53.3cm,寬33cm 御用監製造



明宣德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出戟觚 高28.4cm,口徑16.4cm,足徑9.6cm 御用監製造




明宣德 掐絲琺琅纏枝花卉紋盞託 高1.3cm,口徑19.2cm,足徑15cm 御用監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