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 “惜春”之情

今天是谷雨,2020年的春天就剩下个尾巴了。这个特别的春天,充满了悲伤与隔绝,也少了喧闹多了陪伴。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想象着旖旎的春色,春天悄悄的就溜走了。还未曾尽情沐浴在天朗风和的春光里,亦未曾恣意穿梭在姹紫嫣红的繁花中,更未曾逍遥荡桨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春天却要与我们告别了。看着春风拂过垂柳,漫天飞舞的杨花,惜春之情在心头泛起。

我最喜欢的惜春词是辛弃疾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前人评这首词是“色貌如花,肝肠似火”。抛去“肝肠”,单讲“色貌”,这首词也是上乘之作, “落红”、“芳草”、“蛛网”、“飞絮”、“斜阳”、“烟柳”,词人笔下暮春黄昏的景色因为对“春不语”的“埋怨”和“闲愁”,仿佛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显出了浓浓的忧伤,即伤春逝,更伤国事。

比这首《摸鱼儿》早一百来年,黄庭坚也写过一首惜春词,即《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两首词都呼唤春天不要离去,而春却在“不语”中了无踪迹。与幼安词不同,山谷此词只有“风月”,无关“国事”。


这个春天,女儿一直在家上网课。这周末的语文作业是背诵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并“春天去了哪里?去大自然观察,填一首词《清平乐》,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春天。”女儿考虑良久之后,就用《摸鱼儿》的词义填写了一首《清平乐》:

落红无数,奈何花开早。杨花榆荚飘起处,唤春暂且稍住。

春不语随风去,唯有画檐蛛网,尽日空惹飞絮。斜阳落晚风过。

虽然韵位格式、字声配合都谈不上工整严密,但对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也是较为难得的了。做父亲的看着高兴,用山谷道人的原韵试填了一首,也录在此:

凋红无处?树下铺锦路。万朵杨花飞落处,幻想春留小住。

风携春去谁知?林中恰舞黄鹂。展翅来回谁解?翩翩轻触蔷薇。

在北京无雨的谷雨日,写下些无聊的文字,与2020年特别的春天来告别。再见,春天!夏天来了,愿一切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