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和金真的比匈奴和突厥還要強嗎?

舊顏消失殆盡丶


時代背景和周邊勢力不同,我的個人觀點認為金國要比匈奴和突厥強,遼可能跟匈奴和突厥勢力相當。

一 遼國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

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 。公元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得勝回國,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被金朝所滅。遼國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八年。

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遼崛起於太祖耶律阿保機,興盛於遼聖宗,走向衰敗在遼道宗。

二 金國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所建。西邊與西夏、蒙古等國接壤,南邊與南宋對峙。共傳十帝,享國119年。

金國是一個征服王朝,先後滅掉了遼國和北宋。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立國,國號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1127年又發動靖康之變滅北宋。1130年,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東北、華北、關中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南至大散關至淮河一線,與南宋對峙;西北與西夏並立;東北地區達外興安嶺,東臨日本海。

三 匈奴

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史記》記載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進程。

公元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于之子。當其為太子時,頭曼單于欲立所寵閼氏(匈奴皇后)之子為太子,將冒頓派往月氏(西域遊牧部落)為質,隨即發兵攻打月氏。月氏惱怒,欲殺冒頓,冒頓聞訊,盜得好馬,逃回匈奴。頭曼單于見其勇壯,乃令其統領萬騎。但冒頓已對頭曼單于不滿,他將所部訓練成絕對服從、忠於自己的部隊,為政變謀位作準備。他製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規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出獵時,他射出鳴鏑,隨從有不隨鳴鏑射往同一目標的皆斬。而後,他用鳴鏑射自己的寶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斬。進而,他又用鳴鏑射自己的愛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斬殺。後來,他以鳴鏑射頭曼單于的寶馬,左右無一人不射。冒頓知部下絕對忠於自己了。在一次隨父頭曼單于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左右皆隨之放箭,射殺頭曼。隨後,冒頓又誅殺後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于。

冒頓單于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膚施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後,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

西漢初期的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共48年)。在伊稚斜單于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四 突厥

現在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庫曼人、哈薩克人、韃靼人、雅庫特人、吉爾吉斯人、撒拉爾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圖瓦人、阿爾泰人等。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540年,突厥這個詞開始在中國史冊出現。

突厥汗國(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紀中葉在漠北崛起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並分別在630年與657年被唐滅亡,682年後突厥復國,共立國193年,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


時時樂天天樂


遼和金的強大,是相對於軍力弱小兩宋而言的,而當蒙古崛起之後,無論是金朝、西遼還是南宋,全部灰飛煙滅。

1,許多人認為遼金的發展階段更高,但其實遊牧民族的戰力其實是隨著漢化而減弱的

誠然,匈奴和突厥都處於部落聯盟階段,而契丹和女真已經建立了類似於兩宋的國家。但在冷兵器時代,戰鬥力從來不是以文明程度和綜合國力來評估的,否則我們便無以解釋遊牧民族大多數情況下比農耕民族更善戰。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

這句話適合完顏阿骨打起兵之初的女真人,而當女真人按照中原王朝的模式建立政權,也就是漢化後,戰鬥力卻大幅下降。

女真滅契丹,蒙古滅女真,其實也是遊牧民族擊敗農耕定居民族的例子,這一點,也說明發展階段更高並不意味著戰鬥力更強。

同樣,蒙古人的巔峰戰力也是在遊牧階段造就的。

2,匈奴和突厥的強大,正是因為其一直處於遊牧階段

匈奴對農耕世界的威脅不止是兩漢,公元91年北匈奴西遷之後帶動了整個遊牧世界的西遷,衝擊著從中國到歐洲的整個農耕文明世界。

而留在大漠的匈奴人則加入了鮮卑族,依然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內附的南匈奴人甚至還滅了西晉,導致了華夏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當鮮卑人成為我國的北朝之後,大漠草原的主宰則變成了突厥人。

突厥人最強之時,中原各大勢力紛紛對其稱臣,包括李淵。

與匈奴相似,突厥的強大同樣表現為其對農耕世界衝擊的世界性。突厥被唐朝擊敗後西遷,之後主宰了阿拉伯帝國(黑衣大食),即塞爾柱帝國。塞爾柱帝國,在小亞細亞擊敗拜占庭帝國後又引發了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同時,突厥人還開啟了中亞、西亞的突厥化歷程,帖木兒帝國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所建,奧斯曼帝國便是塞爾柱帝國演變而來。

所以,匈奴和突厥的影響都是世界性的。

3,與遼金不同,匈奴和突厥面對的是漢唐

強漢盛唐,絕非虛名。

漢驅匈奴,唐滅突厥,並非因為二者太弱,而是因為漢唐軍力的強大。因為漢唐軍事上的成就不只是體現在對匈奴和突厥的戰爭上,還有對朝鮮、越南、西域的開拓之功,還體現在漢之衛霍,唐之二李這樣的絕世名將。

遼才北宋,金滅北宋,並不只是因為遼金的強大,更主要的是因為宋朝軍力的弱小。宋朝軍力之弱不僅體現在無法戰勝遼金,還有宋仁宗時期三次被李元昊擊敗,導致了西夏的獨立。

契丹人、女真人,甚至蒙古人,如果遇到的不是兩宋,而是巔峰時期的漢唐,那麼成為下一個匈奴和突厥的可能性會很大。

因此,我認為契丹和女真其實並不比匈奴和突厥更強大,而是遇到了並不強大的中原王朝――兩宋。


心向青山


遼和金比匈奴突厥強?匈奴和突厥聽到這個話會被氣死!

實際上,匈奴和突厥是非常強大的存在。

先說匈奴:強大的匈奴,差點讓漢朝社會崩潰

匈奴大概在戰國末期逐漸強大起來。戰國七雄時,面對匈奴的主要是北方趙國。趙國的名將李牧,就在在對抗匈奴時成名。李牧築好烽火臺和要塞,看到匈奴人來就躲避。這樣匈奴無所獲、趙國也無所失。

後來李牧看時機成熟,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10萬餘騎大戰,結果大破匈奴,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再來犯趙國邊境。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派蒙恬率30萬大軍駐紮在北邊。前215年,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之後,長城加上秦朝大軍,才穩固住北境。

到了漢朝劉邦時,大漢天子以為自己很厲害,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結果冒頓單于出動40萬大軍,把劉邦圍在了白登。

匈奴從此時直到漢武帝時期,一直控制著廣大的北方草原,並收復了被蒙恬奪回的河套、河西走廊等地,還控制了西域,月氏、丁零等部族全都臣服於匈奴。

漢朝一直要隱忍積累70餘年,才能反擊匈奴。而反擊的最後結果是:漢朝民生凋敝、戶口減半,社會幾近崩潰。可見匈奴之強。

可是,匈奴並不是被消滅了,他們被打得向西跑了。匈奴一路向西,在中亞、西亞、東歐建立了一系列政權。把羅馬帝國打崩潰、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就是被漢朝趕跑的匈奴人。

再說突厥:曾經大軍直抵長安,如入無人之境

一直騷擾北魏的柔然人,很厲害。但是突然就被突厥給消滅了。隨後突厥建立了汗國。

當隋朝於公元581年建立後不久,突厥因內訌而分裂為東西兩部。隋朝那麼強大,對突厥始終採取守勢。

到隋煬帝時,愛巡遊的楊廣於公元615年到了雁門,卻被突厥始畢可汗的十萬騎兵包圍。隋煬帝被困,最後派人求救於和親的義成公主,才得以脫身。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趁中原久經戰亂國力衰弱之際,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東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攻入幷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突厥率兵20萬,竟然直抵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京師震動。唐太宗設好疑兵之計後,親自隻身到陣前與頡利對話,最終頡利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隨後雙方結盟,突厥退兵。

三年之後,公元629年冬,唐太宗命李靖率十萬大軍出擊,攻滅了東突厥汗國。

公元657年,唐高宗命蘇定方率大軍西出,一舉消滅西突厥汗國。

與匈奴人一樣,突厥人並沒有被消滅。他們一部分在武則天時期又復國了,史稱後突厥汗國,一直騷擾大唐幾十年。而還有一部分突厥被打的西遷了。他們一路向西,與匈奴人類似,在中亞西亞打敗了當地政權,建立了一系列王朝,比如伽色尼王朝(其首都即今阿富汗的加茲尼)、塞爾柱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等。

因此,突厥的強大也不是憑空說的。

遼和金:運氣佔了很大比重,趕上了中原國力衰弱和主動衰弱的時候。

遼和金的情況簡述一下。

契丹人一直依附於大唐,在唐末時逐漸統一,唐亡才敢稱可汗。後來的情況大家知道了,中原陷入大戰,五代繼起,邊境地區無暇顧及,遼才趁機向中原進展。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遼朝出動的軍力是5萬人,明顯比匈奴突厥的規模小多了。到後晉石重貴不願受屈辱時,遼攻入中原,但是根本站不住腳,不久被趕出。

後來遼安於草原和幽雲十六州,沒有南侵。

金一開始的力量則更小。金原本依附於遼,在舉兵反抗奪取了遼的寧江州、黃龍府等地之後,遼天祚帝率70萬大軍來鎮壓金人。金人很害怕,完顏阿骨打拼命動員的最大兵力,你猜是多少?只有2萬人。按照當時全民皆兵的情況,金不過2萬戶10萬餘人而已。這與匈奴突厥動輒10萬大軍相去甚遠。

但是,啥都擋不住運氣好。

遼士氣低落、軍無鬥志,70萬人被2萬人追著打,如砍瓜切菜一般。經過護步達岡之戰後,遼從此衰落,很快被滅。遼人也西逃了,他們建立了西遼政權,直到成吉思汗西征才被消滅。

之後,自信而又急速膨脹的金,遇到了文弱不堪的北宋,一舉而奪得了整個北中國。

但是,金始終沒有像匈奴和突厥那樣,能統治整個草原;相反,金從一開始就對草原上的蒙古力量(那時是分裂狀態)取守勢,金對蒙古修長城(金界壕),國策是“北守南攻”。

北宋和南宋,國力並不弱,無論是人口、經濟、科技,都是全球領先的。但是,所有的力量都擋不住統治者的主觀力量;趙宋統治者偏要崇文抑武、以文馭武,最終就空守著強大國力卻不願用出來,這就是主動衰弱。

說到結局,金被滅了就徹底滅了,沒有向外擴展,這也是金弱於匈奴突厥之處。

結束語:

結論已經很明顯了。

匈奴和突厥,“不幸”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兩朝,漢和唐,因此即使他們比契丹和女真強也沒用。

而遼和金則“有幸”趕上了中國衰弱的時候,五代和宋。

從與中原對抗強度上、軍隊動員數量上、敗後再發展等方面看,匈奴突厥是明顯強於遼和金的。

因此,不是遼和金比匈奴突厥強,而是他們面對的中原對手不是一個級別。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贊評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