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賤合一
不是同一個匈奴,不僅因為前後隔了200年,而且無論是人種還是文化上都差距很大。
看下面這篇文章前,需要掌握一個知識點:匈奴是漢人對他們的蔑稱,他們自稱Hun,即匈人。
一、漢滅匈奴
匈奴,從秦朝開始就是中原王朝的夢魘,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期才開始轉折。比如霍去病率騎兵長途奔襲兩千裡,擒斬匈奴七萬多人,最後在狼居胥山,築壇祭天。
但是匈奴問題的徹底解決,是在東漢和帝時,當時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臣服於漢。公元公元89年,東漢和帝永元元年六月,車騎將軍竇憲率三路大軍出擊北匈奴並取得決定性勝利。此後,北匈奴單于遠遁漠北,留下來的十萬多戶併入鮮卑。
二、一路向西
公元91年,北匈奴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大約在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的殘部一路向西,跑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北匈奴此後終於不用夢見可怕的漢人,在中亞草原安心度過了幾百年的時光。
在中國史上稱雄數百年的匈奴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三、再次出現
公元4世紀,羅馬人第一次聽說到匈人這個名字,此後數百年,匈人將成為他們的夢魘。
匈人為何要離開中亞草原前往歐洲,目前不得而知,希羅多德說是追擊,但很有可能是因為氣候的變化。畢竟幾千年來,歐亞草原上游牧民族的遷移大都是因為這個。
總之,374年,匈人渡過伏爾加河,此後開始了一連串的征服史,376年征服東哥特,441年劫掠色雷斯,451年,匈人領袖阿提拉率領大軍度過萊茵河幷包圍奧爾良。
452年,阿提拉入侵意大利,先後攻佔並洗劫了阿奎萊亞、米蘭、帕維亞,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嚇得丟棄羅馬落荒而逃。
在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人打擊下,羅馬一度岌岌可危,搖搖欲墜。
一年後,阿提拉病死於班諾尼亞,歐洲逃過一劫。
四、漢朝的匈奴≠進攻歐洲的匈奴
1756年,法國漢學家約瑟夫根據中國歷史記載,提出:歐洲的匈人可能就是在東漢時期自蒙古高原西遷的北匈奴。
此後,很多人對此堅信不疑。
我們來看看與阿提拉同時的歐洲人如何描述他們親眼所見到的匈人吧。
哥特人歷史學家約旦勒斯這樣描述匈人領袖阿提拉:矮個子、寬胸脯、大頭、小而深的眼睛,扁平的鼻樑。皮膚黝黑,幾乎近於全黑,留著稀疏的鬍鬚。
羅馬人阿米安努斯寫道:他們劃破孩子們的面頰,使得他們長大以後沒有鬍鬚,他們身體粗壯,手臂巨長,不成比例的大頭,構成了畸形的外表。
阿波林納里斯寫道:當他們站在地上時,他們確實矮於一般人,當他們跨上駿馬,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但是按照《晉書》記載,劉淵、劉曜、赫連勃勃等匈奴人的身材均十分高大。此外,西方人描述中,匈人的男子頭骨普遍被人為拉長,而這一風俗,與匈奴全然不同。
這個人種差異也得到了新興起的分子基因檢測學支持,根據出土骨骼檢測結果看,入侵歐洲的匈人成分多種多樣。
其中,大約四分之一屬於蒙古人種,四分之三多為高加索人種,包括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等。
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儘管不排除入侵歐洲的匈人中有某些北匈奴的後裔。
但是,在公元4-5世紀,主宰中歐和東歐地區的匈人其實是中亞和東歐地區多個民族臨時組成的聯合體。
他們不是同一群人。
小奔說史
這短短一句話,出現諸多史實錯誤:
1、匈奴並沒有被漢武帝擊退,也沒有退到歐洲;
2、東、西羅馬帝國的落幕,都並非匈人(huns)所為,甚至阿提拉的死亡都要早於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3、漢朝的匈奴與歐洲的匈人,並不是一回事。
首先,漢武帝並沒有擊退匈奴,在他統治的後期,漢軍接連戰敗於匈奴之手。
最著名的一次戰敗,當屬徵和三年(前90年)匈奴攻入五原、酒泉,李廣利率軍七萬征討匈奴,卻在燕然山大敗,李廣利也由此投降了匈奴。
這件事發生後,馬上就是武帝在徵和四年(前89年)下罪己詔,即著名的《輪臺詔》。
其次,匈人雖然給羅馬帝國帶來極大困擾,但是他們的退場,要遠遠早於羅馬帝國的覆亡。公元453年阿提拉驟逝,匈人帝國很快就分離崩析,而西羅馬帝國的落幕是20年後的事情。
最後,匈人、匈奴並不是一回事。這是一個非常陳舊的問題了,沒有證據能證明中國古代秦漢時期的匈奴(Xiongnu),與公元370-375年出現在歐洲的匈人(Huns)能夠被混為一談。
以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簡單說明。
HuiNanHistory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趣,但是卻有三處錯誤。一,匈奴西逃不是發生在漢武帝時期,而是東漢時期。二,說滅亡羅馬帝國不合適,應該是滅亡西羅馬帝國。三、滅亡西羅馬帝國的不是匈奴(匈)人,而是西羅馬帝國的蠻族將軍奧多亞賽。下面進入正文:
一、被漢朝趕跑的是北匈奴
匈奴本是一個整體,卻在公元前60年左右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對抗漢朝,南匈奴依附漢朝,漢朝與南匈奴共同對抗北匈奴。大家所熟知的昭君出塞,就是漢朝和南匈奴的和親故事。89年,竇憲在今蒙古國境內大破北匈奴,北匈奴西逃至西域地區。151年,東漢再破北匈奴,北匈奴西遷至中亞地區。至此,北匈奴就消失在了中國的史籍之中,但南匈奴則一直存在。
二、北匈奴的西遷
1、北匈奴首先西遷到了康居,也就是中亞錫爾河流域。
2、在這裡停留一個世紀後,北匈奴因受到貴霜帝國和康居的進攻,於260年左右西遷至粟特地區,也就是阿姆河流域。
3、北匈奴在粟特待了一個世紀後,在350年左右西遷至頓河流域,這時控制這一地區的是阿蘭人。北匈奴和阿蘭在頓河激戰,阿蘭人戰敗,國王被殺,北匈奴勢力得到壯大。
4、擊敗阿蘭後,北匈奴繼續西進,375年擊敗了黑海北岸的東哥特人。
5、4世紀末,北匈奴人奪取了潘諾利亞平原,深入東歐腹地。
三、上帝之鞭——阿提拉
阿提拉早先作為人質留在羅馬,之後回到匈奴。445年,阿提拉成為匈奴實際領導人,將匈奴國家版圖擴張到極盛,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才能,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451年,阿提拉率領5萬人進攻高盧地區,西羅馬帝國和西哥特王國在沙隆與阿提拉決戰,雙方損失慘重,阿提拉失敗。452年,阿提拉兵臨羅馬城下,西羅馬帝國被迫立定合約。453年,阿提拉暴亡,極盛一時的匈奴國家就此土崩瓦解。一部分匈奴人留在了匈牙利地區,一部分退到南俄草原,匈奴人就此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四、北匈奴和匈人是一回事麼?
1、從長相上來說,兩者有明顯區別。
北匈奴擊敗阿蘭後,羅馬人將其稱為匈人(Huns)。在羅馬的史料中,匈人的長相是這樣的“個子矮小、鼻樑扁平、眼睛眯成一條縫、頭大而圓、幾乎看不見頸部、肩膀魁梧”,對阿提拉的外貌是這樣形容的“身材矮小,胸膛廣闊,頭大眼小,鬍鬚稀疏而呈灰色,鼻子扁平,體形長等不太均稱。這些都是匈人常見的特徵之一。”矮個頭、眯縫眼、扁鼻子,毛髮不旺盛,匈人帶有明顯的亞洲東部人種的特徵。
但是在中國史籍的描寫中,匈奴人的長相是這樣的“(劉淵)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餘,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很明顯,南匈奴人身材高大,毛髮旺盛,和羅馬史料中的匈人長相有明顯區別。
2、匈人的文明程度低於匈奴人
中國史籍中的匈奴人,最高統治者為單于,下面設王、將軍等,有健全完整的管理體制和等級體制。南匈奴則更為文明,甚至建立國家,滅亡了西晉王朝。而匈人國家則比較原始,也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資料,所以阿提拉死後,匈帝國就迅速瓦解,匈人也迅速融合到其他當地民族之中。難道北匈奴西遷300多年,其管理水平直線倒退?
3、所以我認為,活躍在西方的匈人和中國史籍中的北匈奴有關聯,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北匈奴在西遷過程中一定融合了許多當地民族,甚至失去了主體地位,逐漸形成了匈人。而羅馬史料中的匈人的長相其實更接近於北亞民族,或許匈人是以北亞人為主的多民族混合體,北匈奴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石頭說歷史
有一個示例也許可以推斷,匈奴人的確到達了歐洲。
匈奴被漢武帝打敗西遷之後,歷史就中斷了。但在歐洲,記載著匈人從東邊過來,日耳曼人蠻族打不過匈人,被迫往西遷徙,然後就到了羅馬帝國邊境,日耳曼蠻族就開始攻打羅馬帝國,最後羅馬帝國滅亡。
現在匈人經過名族融合,早已不見,但大家都知道,歐洲人都是名在前,姓在後。可是歐洲有一個國家例外,就是匈牙利,匈牙利和中國一樣,是姓在前,名在後,也許這點可以說明匈牙利人和匈奴還是由割不斷的關係的。
劉權林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歷史懸疑之一,不過至今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這兩者並不是一個匈奴。因為歷史上匈奴被擊退,最終西遷,至東歐平原上突然出現的自稱匈人的遊牧民族,時隔了兩百年,且據考證滅亡羅馬帝國的主要是日耳曼人,而非傳說的歐洲匈人阿提拉,據悉阿提拉死於公元453年,匈人帝國崩潰於454年,而羅馬帝國終結於之後的二十多年。 至於為何人們會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呢,是因為匈奴人在西漢打擊之後整體衰落,然後到了東漢以後,他們在中國的北方沒有出路,於是西遷,而此之後的兩百年,在東歐平原突然出現一群陌生的但能征慣戰的匈人,弄得當時的土著居民十分驚恐,進而引起日耳曼人的大西遷。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考證說到,漢朝匈奴無論從政治、文化到軍事均要高於歐洲匈人。所以,從各方面作證來看,的確傾向於並不是同一個匈奴。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歐洲匈人可能有部分中國匈奴人的後裔。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說出你的看法!
奧國那些事兒
這是個幼稚的題目
首先,不要盲目相信頭條上的哪些自媒體,有些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閱讀量和關注經常想辦法刺激讀者,甚至扭轉事實。
匈奴,他是個偉大的民族,有著輝煌的歷史,從日本到德國都能找到跟匈奴有直接血緣關係的民族。準確點說,匈奴並沒有消失,而是他存在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每個民族都有盛旺和衰落的時期,匈奴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話說後面的蒙古,突厥帝國都是匈奴的後代而成立的。
當初匈奴並不是被趕走的,歷史上也沒有關於這個準確的證明,匈奴是個遊牧民族他們不適合生活在中原的地形,因為只合適耕地,只能偶爾來搶槍可以,不合適居住,所以匈奴一直沒有真正想征服中原地區。
反而合適放牧的北方遼闊的草原全都被他們征服了,一直追著打,打到歐洲了。漢朝時期他們並沒有被趕走,一直生活在長城的另一邊,之所以有了今天的蒙古,滿洲,大和族。
為什麼人們說匈奴消失了呢?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文化遺產,文字,服裝,教育。畢竟是遊牧的,這些東西是有了城市才有的,一群文盲的帝國橫掃世界6-7個世紀以後和其他民族融合到了。
說到匈牙利,都知道匈牙利是在歐洲最為特別的一個,他們吃飯,睡覺等各種生活習慣中不難發現突厥與蒙古族的一樣特性,通過DNA研究也證明了匈牙利主題民族就是當年的匈奴和東歐的部分少數民族合成的。
中國有史以來不善於侵略,也不善於保護自己,除非你被欺負到不行了才會還手,這種性格到現在都沒有改變,中國人善於軟實力來侵略別人,只所有人口是全世界第一,目前加拿大已經把中文加入到官方語言。所以,各種吹漢朝,唐朝的人,都是被洗腦過的,不要被那些人破壞三觀,正確認識歷史。
管理員本人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有意思,這裡很有故事。不過首先要說明一點,匈奴不是被漢武帝趕到歐洲去的。漢武帝時代只是拉開了漢朝幾百年北擊匈奴的歷史。真正匈奴的分裂乃至最後在中國史籍中不知所蹤要到東漢中期以後了。
東漢初年,匈奴在漢朝連年打擊和內部蝗災的影響下,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繼續與漢為敵。公元137年和151年,漢將斐岑和司馬達兩次出擊北匈奴,均將其大敗,迫使北匈奴逐步西遷,首先來到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錫爾河,後來又再次西遷,逐漸消失在中國史籍之中。
匈奴想像圖
而大約200年後,公元376年,在幾千公里以西的羅馬帝國與蠻族邊境線上,突然湧入大量難民。而從他們口中,羅馬人知道了一個東方來的恐怖民族。大約六年以前,世代生活在頓河流域的阿蘭人遭到一個自稱匈人(Hun)的遊牧民族的突襲,阿蘭人無力抵抗,國王被殺,國土迅速被匈人佔領。
匈人佔領阿蘭人領土後,稍作休整就繼續西進,一路長驅直入,殺入羅馬帝國。而為了躲避匈人的鋒芒,沿途幾十個日耳曼部落也只能一路向西逃竄,衝入羅馬帝國。之後幾十年,匈人裹脅著這些日耳曼蠻族把羅馬鬧了個天翻地覆。特別是公元434年之後,匈人在其國王阿提拉的帶領下,曾先後攻入法國、意大利、比利時,並曾包圍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將東西羅馬都陷於瀕臨滅亡的境地。以至於在歐洲歷史上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
歐洲匈人及日耳曼各部落西遷圖,黑線為匈人西進路線
儘管阿提拉在公元453年與日耳曼公主和親的新婚之夜暴死,匈人帝國也迅速解體,但已經被衝的七零八落的西羅馬帝國也在短短20多年後滅亡。所以,可以說匈人的西遷直接促成了西羅馬的滅亡。
匈人劫掠意大利
至於匈人是不是中國歷史上不知所蹤的北匈奴,中國史書上有一條線索。在《北史》中,曾有一條這樣的記載:“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而在更早的《三國志》中,陳壽又曾寫道:“奄蔡國,一名阿蘭”。而《北史》中的那條記載對應的時間是公元445年左右,三世之前差不多是公元370年,也就是說——匈人第一次出現在羅馬史書中是攻擊了一個叫阿蘭(Alan)的民族,殺其王而有其國。而中國史書在同一時間段也記載了匈奴攻擊一個叫阿蘭的民族,也是殺其王而有其國。而且結合其它相關記載,這兩個阿蘭的地理位置也幾乎一樣。由此看來,儘管現代認定匈人就是匈奴還缺乏直接證據,但如此的巧合恐怕已經足以使很多人信服,歐洲的匈人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
桃花石雜談
就像古苗族和當今苗族。就像古黎族和當今黎族。就像古羌族和當今羌族。漢武帝時代被擊退的匈奴,和滅亡羅馬的匈奴就是存在傳承關係的。
被漢族擊敗的農耕民族會向南遷徙,被漢族擊敗的遊牧民族則會向北遷徙和向西遷徙。遷徙的過程中血統當然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文化也會融入當地文化,但如果遷徙走的民族其民族內核發生改變就不會冠名匈奴。更不會至今還叫匈牙利。所以,匈奴的民族內核沒變,其文化主體沒變。至今匈牙利依然是在歐洲少數的姓在前名在後的國家。這就是匈牙利來源於匈奴的鐵證。
淡藍色榮譽02
根本不是同一個,塞外匈奴和入侵歐洲的匈人是兩碼事,匈人的直系後裔就是今天的匈牙利,匈牙利自認為祖先是來自烏拉爾山下的馬扎爾人……
雲泛青冥
這個問題有兩處小毛病:一是匈奴並非漢武帝趕走,漢匈戰爭終結於霍去病封狼居胥後約二百年,也就是章帝時大將軍竇憲出擊北匈奴,徹底打垮匈奴帝國;二是滅亡西羅馬帝國的主要是日耳曼人,而非很多人傳說的歐洲匈人阿提拉,阿提拉死於公元453年,匈人帝國崩潰於454年,而西羅馬帝國終結於二十幾年之後。
再回到問題本身,與漢朝作戰了幾世紀的匈奴人是否就是阿提拉匈人帝國祖先呢?第一次提岀這兩族同源論的是法國學者德經,他在《後漢書》中發現匈奴,於是作出西遷進入歐洲推斷。此後,愛德華吉本在經典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採用了此觀點,即被漢朝打敗的匈奴人西遷,幾世紀後在歐洲形成匈人帝國,匈奴西遷觀點在二十世紀初似乎成了歷史定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隨著考古學、語言學、人類學逐漸發展,匈奴西遷成為匈人的論點漸漸被學界否定。最主要原因是:漢朝匈奴無論從政治、文化到軍事均要高於歐洲匈人。以政治為例,匈奴最高統治者為單于,然後是左右賢王,左右谷蠡,左右將軍等,從冒頓單于到呼韓邪單于,匈奴高層有一套非常完善世襲體制,保證了其與兩漢長達三百年的對抗。而歐洲匈人幾乎沒有官僚體制,一直處於原始部落狀態,其軍事領導人通常為上一戰殺敵最多者。所以當阿提拉死後,匈人迅速退出歷史舞臺,再次淪為其他主體民族的僱傭兵。總之,匈人在各方面均不及與漢朝對抗的匈奴人,匈奴人是遊牧民族不假,但他們並不落後,其冶鐵一直很先進,而幾百年後歐洲匈人對鐵器應用卻遠不及匈奴,所以他們更是以蠻族形象存在於世,他們在歐洲也並非一支強悍軍事力量。西羅馬帝國行將滅亡之際,阿提拉和埃提烏斯進行的沙隆戰役以匈人失敗告終,試想如果是匈奴人在歐洲,可能西羅馬帝國真就被他們滅亡了。
目前,歷史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北匈奴戰敗後融入其他亞洲其他遊牧民族;匈人則來自於亞洲極北的民族,這裡面可能有個別當年匈奴人後裔,但肯定沒有匈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