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遇刺,为何胡汉民被认为是幕后真凶?

1925年8月20号上午9点35分,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门口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一名刚从汽车上走下的中年男子,身中4枪,倒在了血泊之中,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廖仲恺被刺后遗照

这名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廖仲恺,遇刺时年仅48岁。

廖仲恺跟随孙中山先生左右长达22年之久,辛亥革命之后,他先后任广东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被誉为“为孙中山管荷包的人”。


孙中山与廖仲恺

在遇刺的时候,廖仲恺身兼众多要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以及黄埔军校党代表。这位国民党大佬、著名的左派领袖,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

廖仲恺牺牲处纪念碑

在1926年出版的《良友画报》上,有一幅廖仲恺的肖像,下面写着“廖君于去年八月间在粤被凶徒暗刺而亡,至今凶手是谁仍未清白”,其实何止是第二年仍未清白,廖仲恺遇刺案至今仍然是疑点重重。

廖仲恺

尽管真相没有大白于天下,但廖仲恺遇刺案,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汪精卫和蒋介石成了廖仲恺遇刺案最大的赢家。他们坐收渔翁之利,利用这个案子打击了各自的竞争对手。政治人物中,胡汉民被软禁,廖仲恺去世,就只剩汪精卫够格接替孙中山。而在军事方面,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粤军大佬许崇智被逼出国,自此失势,蒋介石一跃成为军中第一。


青年蒋介石

那么,汪精卫和蒋介石、尤其是蒋介石,是如何通过这个扑朔迷离的案子一步登天的呢?他们两人在这个案子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为您解密!

廖仲恺遇刺前,蒋介石虽然已经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但他并没有进入权力核心。但这一切,从廖仲恺遇刺的当天下午,都改变了!

图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左二)女儿廖梦醒(右一)儿子廖承志(左一)在廖仲恺遗体旁。

廖仲恺遇刺后,国民政府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支持下,立即组织了由汪精卫、许崇智以及蒋介石三人担任委员的廖案调查委员会。进入这个委员会,可以说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汪精卫

这个委员会的人选很有意思。汪精卫,时任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总揽政治大权;“军界元老”许崇智,时任军政部长,手握重兵;那么,当时并不在权力核心的蒋介石,为什么能超过其他大佬,和汪精卫、许崇智平起平坐呢?

其实,除了蒋介石日益上升的地位外,还因为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党代表,蒋介石是代表着廖仲恺的单位加入委员会的。可正是这一安排,为蒋介石之后的上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蒋介石入选廖案特委会仅仅四天,就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一职,负有广州军事、警察、财政大权。这意味着蒋介石可以查任何部门,他说查谁就可以查谁


蒋介石

那么,蒋介石上任后,他会首先查谁呢?当时社会舆论都认为胡汉民就是幕后真凶,而且随着调查的深入,很多证据都直指胡汉民。那么,廖仲恺被刺真的是受胡汉民指使的吗?面对这个重量级元老,新上任的广州卫戍司令蒋介石敢查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分析一下廖仲恺遇刺前的局势。

胡汉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孙中山去世时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指定党内由谁负责当他的接班人,这就给国民党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空间,使得国民党内部很多人都在觊觎国民党领导这个高位。

为了稳定局面,当时的国民党组成了一个中央执行委员会,由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七位元老共同领导。很显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为的是在孙中山逝世后,暂时平衡国民党各方的利益。而当时,国民党内影响最大、矛盾最激烈的,就是以胡汉民为首的右派和以廖仲恺为首的左派。

1924年11月7日,廖仲恺和孙中山在广州第一公园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七周年纪念大会上。

廖仲恺是国民党中著名的左派代表人物,他支持工农运动,与共产党交往频繁,这自然遭到了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强烈不满,他们并多次扬言要干掉廖仲恺。

尤其是胡汉民,因政见不同一直和廖仲恺吵,两人之间斗争非常激烈。一开始调查刺廖案,连广州市民都说,这个事就是胡汉民干的。

因此,案发后胡汉民就被认为是涉嫌人物,并被排除在廖案三人调查委员会之外。而蒋介石之所以能取而代之,除了当时他还是以左派示人之外,更因为时任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汪精卫的提携,包括蒋介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一职,也是汪精卫提议的。

胡汉民与汪精卫

汪精卫为什么如此提携蒋介石?因为汪精卫和胡汉民之间有竞争关系,胡汉民也是国民党元老,他们两个都具备在国民党之中成为大佬,第一人这样的基础。汪精卫如果能够借蒋介石来干掉胡汉民,他就在党内没有竞争对手了。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举报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曾扬言要杀廖仲恺。如此一来,胡汉民就更被动了。而对于汪精卫来讲,他也很善于利用这种政治时机,他这个时候想借机把胡汉民扳倒,铲除政治上的绊脚石。

胡汉民

1925年8月25日,廖仲恺遇刺后的第五天,也就是蒋介石担任广州卫戍司令的第二天,他就在汪精卫的授意下,下令全城搜捕胡毅生等人,还派黄埔学生军包围了胡汉民的寓所强行搜查。

胡汉民百口莫辩,只能任由他们到处搜查。虽然蒋介石查无所获,但他以保护胡汉民为由,将其强行送往黄埔军校,这实际上就是把胡汉民软禁了起来。

胡汉民被软禁后,一再否认自己与廖仲恺遇刺案有关,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也声援他,说应该把他跟胡毅生区别对待。9月15日,汪精卫公开表示:“胡毅生虽与汉民同志为兄弟,然胡毅生此次谋杀廖仲恺同志举动,汉民同志事前毫不知情,何能代为负责?”

胡汉民是广东帮的核心,他的右边是汪精卫,左边是孙中山之子孙科

汪精卫公开场合这么说,可在私底下却对胡汉民说,现在的舆论对你大为不利,不如你出去避避风头。胡汉民也自知无法在广州立足,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好以“出访苏联”的名义,离开了广州这块是非之地。

胡汉民被汪精卫排挤出国了,是否意味着汪精卫与蒋介石联手成功?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我们继续为您讲述《蒋介石权力之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