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的肃贪行动,主攻手朱元璋和防御手贪官们,表现的怎么样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一个穷苦家庭,他认为,若不是官吏的贪污,腐败横行,他也不会当和尚。最后也不会无路可走,走上了造反道路,所以,他非常非常的痛恨官吏贪污。自他当上皇帝后,朱元璋不断的诛杀贪官,据统计,因为贪污受贿而被杀掉官员就有几万之多。到了洪武十九年的时候,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州县,出现了官位空缺而无人上任的情况,因为那些原来在位置上的官员大部分因为贪污被杀掉了。甚至出现没有官员办公,让那些罪官带着枷处理公务的情况。

在肃贪的行动上,作为主攻手朱元璋制定了很多严厉,甚至是严酷的政策。第一,他亲手颁布了肃贪的纲领性文件《大诰》,阐述了他对贪污的处置办法,颁布天下,全国百姓人手一份。第二,他制定了最广泛的监督机制,普通百姓只要认为官员贪污,都可以冲进官府,把他认为的贪官扭送进京,谁要阻拦,诛其九族。第三,他制定了极低的贪污杀头标准,过了六十两白银就杀头。

这么严厉的政策,防御手贪官们是怎么应对的呢?他们捞钱的手法还是花样百出的。第一种就是折色火耗,因为当时收税分为实物和折色,比如粮食、丝绸,这是本色,折成白银就是折色。可不管是收本色还是折色,在运输和存储中都是有损耗的,因此官吏就多收一部分弥补损耗,完成朝廷征收的数目,至于收多少就看官员的良心了。第二种就是淋尖踢斛,官吏用斛来装粮食,在斛装满后,官吏用脚踢斛,一些粮食就撒到了外边,而撒的粮食就归官吏所有了。

朱元璋面对这两种官吏技术上的操作,他无话可说,只能将这部分作为了官员的合法收入。火耗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都没解决,一直是官吏压榨百姓的一种手段。那朱元璋时期官员为什么前赴后继想尽办法贪污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资太低了,一个正一品官员月俸米八十七石,一个正七品县令月俸七石五斗,折合银子五两。五两银子不但要负责自己一家子的生活,还要负责他雇佣的手下工资,比如他的师爷,还有那些不拿朝廷俸禄的人,都要县官自己想办法解决。

随着朱元璋不肯涨工资,而官员们只能不断地靠非常手段获得利益,可时间一长,官员们必定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必定会违反朱元璋制定的反贪规定。主攻手和防御手的矛盾就变得不可调和了,朱元璋没有办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杀。以致到后来出现了,官员们在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因为他们不知道下朝后,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家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官员们就跟在地狱一样。可以说,他绝对是历史上对贪污处罚最严酷的皇帝了。

为了肃贪,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杀了户部侍郎郭桓。洪武十六年,杀刑部尚书开济。洪武十八年,杀工部侍郎韩铎、李桢;同年,杀兵部侍郎王志。洪武十九年,杀礼部侍郎章祥。洪武二十五年,再杀户部尚书赵勉。要知道,朱元璋废宰相,六部差不多就是全国最大的官了。不仅是高级官员,连自己的家人贪污,他也杀,他的一个女婿就因为贪污被杀,他的侄儿朱恒也是贪污,朱元璋不顾哥哥的求情,下令斩杀。

朱元璋绞尽脑汁整肃贪污,可惜效果不佳,官吏们还是前赴后继的贪污。可以说在洪武年间的这场轰轰烈烈肃贪行动中,主攻手朱元璋没有取得胜利,可防御手贪官们胜利了吗?好像也没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