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网红“窃格瓦拉”出狱,电瓶颤抖:侧面反映出的盲目从众行为

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假如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了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如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腿便跑,同时准会大家都逃散。

网红“周某人”,又名“窃格瓦拉”

近日网红“周某人”刷屏各大平台,4月17日,就有朋友去他家看望,4月18日出狱当天,家人们把养的鸡杀了以迎接周立齐出狱回家,出狱后司法部门重点关注......他一度成为了“流量明星”,甚至登上了热搜。网络上流传周某人的“名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只有这样(偷电瓶)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监狱)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很多人被这句真实而又不羁的话给吸引了,一名因四次盗窃罪入狱的周某人,对社会、对人民来说是负性事件,为何还捧他成为网红呢?

从众行为是否可取?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们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人或事件上时,一开始,许多人可能无动于衷,也许只是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感到好奇,或仅有几分兴趣而已,但当被激动的情绪和行为感染,从一个人传导到另一个人,就会加剧个体间的模仿过程,形成一个集群从众行为。周某人事件制造者正是利用人们这样的心理,形成浓烈的氛围引起关注,吸引众多旁观者热“哄”,从而获益。因此,许多吃瓜群众开始加入周某人事件当中,制作视频短片宣扬周某人的“事迹”,甚至有公司欲出资300万签约周某人......

人是有思想的,对发生的事情应有理性思考和判断,而周某人事件却是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的集体兴奋。这种“群体无意识”折射出许多网民不愿意关注事件的本来意义和价值,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恶搞、跟风、起哄的盲目从众心理。

价值取向是根本

有网民说这个社会病了,正因为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周某人属于社会上的不良人物,追捧他的人的价值观是否扭曲了呢?只能说过去的周某人的确有这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于刚出狱的他,我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位作风正派,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

网络是个开放性的世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它对任何上网者都展示其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言论空间,在网络中可以便捷地发表言论和抒发情感,因此,在网络世界学会独立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上什么网,获取什么样的网络信息,对网上热点问题、重要信息、重大事件等等,都要时刻判断它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质疑精神,不跟风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