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肖邦更囂張:周杰倫《十一月的蕭邦》(上) | ZIBO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大家好,我是中國最不紅的音樂人ZIBO資博

現在給你的這是周杰倫第六張國語專輯,《十一月的蕭邦》首波主打——《夜曲》的超級大首播。

但是啊,一定要講話,因為有很多不法業者……

而且不聽我講話的話,你點這個鏈接組撒(幹嘛)!

沒錯,在經過短暫的臺灣省的休假後,我ZIBO又回來了!

陪大家重溫周杰倫2005年發行的經典專輯《十一月的蕭邦》。

《十一月的蕭邦》第一首歌,周杰倫的《夜曲》。

2005年的10月21號全亞洲同步首播,不知道那天你有沒有守著電臺聽呢?

《夜曲》的主題不是魔法世界的《半獸人》,也不是黑手黨電影的《以父之名》。

悲劇感的氛圍,只是在講述愛情,講述失去愛情後過於悲傷帶來的麻痺。

形容這種狀態的華語歌,能出《夜曲》其右者,恐怕沒有了。

愛情雖然死去,但好在還有回憶。

跟回憶中的那個人戀愛,也許,反而能永保甜蜜?

周杰倫與方文山兩人的相互激發,默契越來越強【同步率400%

方文山的遣詞造句沉重卻優雅,

「螞蟻」、「禿鷹」這些偶爾蹦出的意象,像是悲傷到極點的人腦中閃過的變態想法與自暴自棄。

周杰倫的作曲讓無數人為之沉迷。

優雅的節奏型,異國情調的音階與配器,

周式說唱與副歌無敵旋律間的無縫切換,

紐約寒風中一襲黑衣的周董……

難怪《夜曲》甫一出世,便俘獲了大家的心。

聽了周杰倫的《夜曲》這麼多年,你是不是有疑惑“歌裡說的「蕭邦的《夜曲》」到底是什麼?”

其實古典音樂裡的「夜曲」是一種曲式,而不是某首固定的曲子。

所以學歌唱、學鋼琴、學管樂的人,所熟悉的「夜曲」根本不是同一首。

即便是歌裡提到的蕭邦,也寫過21首夜曲!

從來沒有人說過,但貫穿《夜曲》的節奏型,跟1994年呂克貝松導演的經典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主題曲,STING演唱的《Shape of my heart》如出一轍,包括肅殺的氛圍也很相似。

不知道《夜曲》是不是參考了這首歌。不管怎麼樣,這麼一首傳世名曲,也在這裡作為「拓展閱讀」與各位分享。

聽出來我說的意思了嗎?

【大新聞!周杰倫抄襲!

吃我小拳拳!

這跟「抄襲」可八竿子打不著。

音樂裡的「抄襲」指的是旋律。

伴奏型、配器、和絃走向這些都不存在「抄襲」的問題。

像這種節奏型,容祖兒的《獨照》和林俊杰的《黑武士》都有用到。

覺得《夜曲》好聽的回覆1,覺得《Shape of my heart》好聽回覆2,跟我一樣覺得都好聽的回覆12121212……

周杰倫最被低估的一首快歌可能就是《藍色風暴》!

開篇的「格里高利聖詠」,剛剛營造出了神聖古典的氛圍,突然電話撥號聲闖入,彷彿割裂了時空。

搖滾的節奏開始翻滾,這一切行雲流水,善惡交接。

用電話撥號音做樂器,你們是逛了什麼靈感批發市場嗎?

這樣開掛還讓別人怎麼混!

洪敬堯老師憑藉這首歌入圍金曲獎最佳編曲,也是《十一月的蕭邦》唯一入圍的一首。

真是太精彩了!

雖然是某可樂的廣告歌,但主題顯然遠超一個軟飲料的境界。

身為製作人的周杰倫可能在創意之初,就決定要加入一些宗教元素。

所以才會有開篇的聖詠,歌詞裡才會出現「彌賽亞」。

我特別要提一句歌詞——「用觀念進行侵略」。

不要看它匆匆帶過,但這是非常有思想性的一句話,你可以做淺薄的解讀,也可以做深奧的理解。

方文山的創作精彩就在於,很好的把握了自己本身的思想程度與最廣大聽眾的接受程度。

周杰倫的演唱非常帶勁,我覺得精彩程度並不輸給《龍拳》和《半獸人》。

原本對《藍色風暴》寄予厚望的周杰倫,發表之後發現完全沒有反響【認真拍的沒人看,隨便拍的百萬贊

不服輸的他後來基於《藍色風暴》的編曲,加了些中國風的元素,幾乎原封不動地寫就了《霍元甲》,終於爆紅。

這個部分,等以後說到《霍元甲》再細說。

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呢?

周杰倫的《發如雪》是中國風的代表作之一,

是周杰倫作品中少見的先作詞後譜曲的作品。

雖然方文山也經常為別人寫歌,有時候甚至是周董作曲文山作詞為別人寫歌。

但他最好的作品,還是要留給周杰倫。

或者說,是隻有周杰倫,才能譜寫和演繹方文山最好的詞。

兩人相互激發,相互成就。

其實周杰倫一直對影像創作很有興趣。

在鄺盛執導MV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參與剪輯工作。

而且在只有兩個人的剪輯室,居然帶來十人份的食物【月半倫上線預警

在自己開公司後,《發如雪》就成了周杰倫首支親自執導的MV。

前世今生兩條線相互穿插糾結,要講清楚又拍得美可不容易啊!

好在這麼多年周董瘋狂吸收知識又勤奮練習,最終的結果……

你覺得如何?

這首《發如雪》的詞看似很散,其實內在邏輯很清晰。

就是一個反覆輪迴,反覆熱戀又反覆離別的故事。

方文山熱愛唐詩宋詞,但已經不侷限於引用和發揮的程度。

而是開始活用,自己創造新的語言。

如開篇的「狼牙月」就是他的原創,「狼牙月」是形容顏色而不是形狀,是指月亮的顏色像狼牙那樣略帶斑駁的米黃色。

而歌名的「發如雪」如同「東風破」一般都是方文山的原創。

雖然在臺灣版的歌詞本中有一段話——

「極凍之地,雪域有女,聲媚,膚白,眸似月,其發如雪;有詩嘆曰:千古冬蝶,萬世悽絕」

好像是引用古詩文,但其實是方文山寫的用來營造氛圍的文字。

當然,「發如雪」有它的靈感來源,來自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方文山得到靈感後,自如發揮成《發如雪》,也成功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

關於《發如雪》的故事與主題,方文山在自己的博客裡有一篇長文《極凍之地,雪域有女,聲媚,膚白,眸似月,其發如雪……》。

官方權威解讀,真愛粉必須找來看一下。

可能看完那篇博文,你會感嘆「什麼!原來我完全沒有聽懂!」

但這並不影響《發如雪》的大熱。

所以同樣是晦澀不明的《藍色風暴》,又一次大呼「這不公平!」

另外,說到《發如雪》就會想起「這首歌好難唱!」

還經常有朋友發私信要我評價一下週董的唱功。

反正我不是因為唱功才喜歡周董的,但既然那麼多人感興趣,我找了一下以前和現在的《發如雪》,你們自己聽一下咯。

2006年的現場,雖然伴奏帶裡有原聲幫襯,不過還是原調。

2018年《好聲音》現場,嗯……你們自己聽……

大家能不能對創作歌手寬容一點啦!

又要創作好又要唱功好,勸你善良,做個人吧!【你現在是趁機報復負面評論嗎!

喜歡周杰倫《黑色毛衣》的朋友你們在哪裡?

舉起手來給我看一下!【看這裡看這裡看這裡!

太優秀了各位!

周杰倫在《黑色毛衣》的作曲上頗費心思,這一段前奏已經秒殺我的耳朵。

這首小調的《黑色毛衣》洋溢著惆悵和異國情調,我試著彈了一下,果然非常的妙。

大量的小七和絃營造出優雅和多愁善感的色彩;

點睛的七和絃和離調和絃為曲子增加了高級感和神秘感,

怪不得如此迷人。

「還能不能重新編織 腦海中起毛球的記憶」這句還真是有周杰倫式作詞的巧思,很好玩又很巧妙。

關注我SNS的朋友可能看到了我最近到臺灣省休假。

在臺北時,我專程去了周杰倫在臺北開的西餐廳。

雖然餐廳對外的正式名字是「Mr.J 義法廚房」,但其實到了才發現,原來叫「週三歲主題餐廳」!

然後雖然是大晚上,我還是點了一杯黑咖啡

好,大家請猜一下這叫什麼名字……3、2、1——「黑色毛衣」!

好,這是……很扯啊,很扯……

咳咳……很會玩,會玩!

話說我們還點了個「法式田螺」,但是菜單上沒有對應的歌名,大家來集思廣益給它取個名字吧!

話說有沒有人因為喜歡這首歌,而在冬天一直穿著黑色毛衣啊?

但是MV裡周杰倫好像也沒穿黑色毛衣啊,這不是「黑色貂衣」嗎【擱威尼斯那旮瘩不穿貂能行麼

好咯,下次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