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茶丨疫情、天氣雙重暴擊,春茶不易,且喝且珍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穀雨這天,一群茶界主播身著茶服,手擎雲臺出現在國香茶城,赴一場清明雲茶會。湖北恩施玉露、西湖龍井、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陽毛尖、陽羨雪芽、黃山毛峰……7款核心產地精心組織來的明前春茶,提前分送到分會場,跟各地茶友雲分享。

疫情未盡,又有連綿雨雪倒春寒,2020庚子年春茶可謂命運多舛。銷區市場雖已復工,卻遠未迴歸到往年春茶季的熱鬧熙攘。主辦方組織這樣一場雲茶會提醒眾茶友:春茶已上線,莫忘來嚐鮮。

天氣詭異,大幅減產

作為農作物,茶樹的生長,茶葉的品質,天氣變化非常關鍵,尤其在生長後期臨近採摘的幾天。採摘時的天氣關乎茶青的製作,同樣關鍵。自2月底三月初陸續進入春茶採摘以來,天氣多變,倒春寒伴雨雪,天公愣是不作美。

河南省茶葉商會常務副會長李學昌用“詭異”二字來形容2020年春茶季的天氣,“非常不正常,暖冬,春天來得又早,3月份已經出現二十七八度高溫,茶葉一下就冒出來了,信陽毛尖3月20號就開採了,比往年早了10天,明前茶也有量了。”溫度忽然升高,又忽然急劇下降,一場雪過後卻又沒有理想升溫,10℃以下低溫持續了一週,清明前後又下雨,前幾天又下場霜。“光照不足,茶葉長不出來,產量低,滋味淡。” 清明後五到十天的信陽毛尖是最好的一批,今年突遇降溫,這批量少了許多。

茶友張兵上山尋茶,“穿著棉襖去的還凍得直哆嗦,前幾天在茶山上,早上兩度,採茶都伸不出手。”

因中間低溫持續,整個茶季拉長了,產量反而下降了。“按說減產價格要漲,但疫情關係,市場受很大影響,價格並無明顯上漲。”

南方茶區天氣同樣不理想。採茶季颳風下雨陰天持續,光照時間不夠,茶的品質受影響。安吉白茶龍頭企業宋茗白茶3月22號開始採摘,4月4號就結束了,“中間下雨停採了3天,滿打滿算採了10天,正常年份採十五六天,大量減產是必然的”,宋茗白茶河南總代張麗華告訴大河客戶端記者,因為雨雪天氣持續,光照達不到要求,公司便提前結束了採摘週期,減產達到三分之一。

西湖龍井也有同樣遭遇。“公司3月16號開採,比往年早了10天,後期溫度忽然升高,茶葉的品質達不到要求,公司就提前停採了。” 某品牌西湖龍井經銷商說,往年都有二級茶,今年到一級就不生產了。

專營安徽茶十餘年的茶人縱健說,安徽名茶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今年也都遭遇疫情、天氣雙重暴擊,可以略感安慰的是,在大量減產與市場的冷靜消費面前,“茶人在製作上有足夠的精力來精益求精,做到位,品質倒是驚喜了”。

茶山遊涼涼

每年從清明前後到五一,期間兩個小長假加上幾個週末,是茶山遊的高峰。而今年,疫情期間出行忐忑,茶山遊涼涼。

“根本沒人,整個空蕩蕩的。”剛從茶山回來的幾位茶人搖頭嘆氣。往年這時候正是高峰期,茶山上車流擁堵綿延幾公里,人擠不動,民宿爆滿,要提前預訂。“別說茶山上了,去年我們一個客戶來廠裡買了茶,廠裡的接待宿舍早已經安排不下,他們開車跑回信陽市區都找不到酒店住,最後二半夜了才在郊區找到個小旅店。”

大大小小的飯店持續爆滿,隨便一家小飯店也要排隊兩三個小時才能吃上飯,“就連路邊的早點攤,吃個炸油條都排隊!”前幾天剛從信陽茶山回來的老張說,今年,油條炸出來堆了一堆,也沒啥人。

荒的不只是旅遊經濟,信陽市茶葉協會秘書長張久謙告訴記者,茶山遊已經是茶葉銷售一個主渠道,帶貨規模很大,因而對銷售的影響非常直接。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任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