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不缴企业所得税,只交2%个税,这是为什么?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有限责任公司,它们负有无限责任,不是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所以不能征收企业所得税,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是根据现行国家税法200091财税文件,所以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缴纳的都是根据个体工商户5%-35%五级超额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的话是没有2%的个税的,但是题主的2%个税应该是核定征收后的税率,核定征收的一般都是在税收洼地才会给企业办理,一般企业自己去做是非常难的,以下举例说明2%如何得出

在个税上按照经营所得来计算,适用的税率为5%——35%,并且在第2年的3月31日前进行汇算清缴。



查账征收的个税计算

一般情况,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按照会计核算的情况计算自己的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它们需要正确核算自己的收入、成本、费用和相关扣除,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

其中: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月减除费用(5000元/月)×当年实际经营月份数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假设某个人独资企业的年度收入总额为400万元,成本费用等为300万元。个税计算方法如下:

(1)当年的扣除额=5000元×12=6万元

(2)当年的应纳税所得税=500万-400万-6万=94万元

对照经营所得税的税率表,适用的税率为35%


(3)当年的应纳税额=94万×35%-6.55万=26.35万。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26.35÷500=5.27%

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个税计算

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计算自己的成本费用,也就是会计核算不健全,税务局可以批准企业按照应税所得率方式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就是平常大家常说的核定征收方式。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税所得率可以理解为利润率。


同样上述的例子,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为10%,那么应缴纳的个税为:

(1)应纳税所得额=500万×10%=50万

对照经营所得税的税率表,适用的税率为30%

(2)应纳税额=50万×30%-4.05万=10.95万元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10.95÷500=2.19%

定率征收方式的个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还有一种定率征收方式,这种征收方式直接用收入总额乘以税务局核定的征收率就直接计算出个人所得税了。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核定征收率

这种模式下,核定征收率可以理解为个税的税负率,根据行业不同,征收率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为0.1%~3%之间,主要看各地税务局公告。



比如,同样的500万的收入,如果核定征收率为2%,那么应纳税额=500万×2%=10万;如果核定征收率为3%,那么应纳税额=500万×3%=15万;如果核定征收率为1%,那么应纳税额=500万×1%=5万。

问题总结

三种计算方法下都有可能实现个税的税负为2%或者以下。

(1)比如按查账征收方式,如果该公司的成本费用特别多,比如为494万或更多,那么计算下来当年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此种方法缴纳个税的多少主要是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利润高,则缴纳的个税,利润少或亏损,就少缴纳甚至不缴纳个税。

(2)如果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应税所得率低于10%,并且公司的收入也不多,那么个税的税负也能低于2%,但如果公司收入比较高,所处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比较高,象娱乐业都要20%以上,那么个税的税负就肯定会超过2%。


(3)只有定率征收方式能够直接确定当年的个税税负水平,年初时税务局核定的定率是多少,当年就按多少来征收个人所得税。多数行业的个税核定征收率都会低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