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看书‖读爱默生——坚持自我,修养自己(2)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他的背影很忧伤,如同秋叶落地一般,凄凉。

一壶熟普,一盏茶汤,来自2007年的不知多少片茶叶子相聚在一起沉淀了十三年的味道,他是来自大益品牌的一饼普通的熟普。提起普洱茶,再说熟普,只要是茶人,没有谁是不知道大益这个品牌的。他的色泽口感毋庸置疑是被大众所熟知所认可的。

今天的昆明,虽已是深秋,黎明时分至清晨六七点钟秋雨稀里哗啦的,到了午时这阳光依旧洒满了整个小区,一片暖阳,青绿的草地上多了几片金黄,这是秋的金黄秋的暖阳,显然伴有一丝秋的凄凉。

看了两篇关于滇藏之旅的文章,让人不免心潮澎湃,边看那文章那一路滇藏之旅的场景边映在脑海里,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文章主人翁的这段旅程我想不为过。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会是一段难忘的回想起来有牵挂有感动有幸福的经历。我以为我去了的梅里雪山已经够震撼我的了,看了这两篇文章,显然不是,它勾起了我对滇藏之路的向往,但是看到文章的描述,想到自身,这个欲望也就不敢再有了,只能深深的埋葬起来了。看了这两篇精彩的旅记,我也就当自己去过了吧。

这让我想到了从前看过的一本书《依靠自我》,是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先生著作的。里面有这样一段映入了脑海:

对于傻瓜而言,旅游是最快乐的天堂。我们最初的旅程使我们发现:对我们来说,地方无关紧要。在家里,我梦想着:在那不勒斯,在罗马,我可以陶醉在美的海洋中,丢掉我的忧伤。我打点好衣箱,拥抱过朋友,登船航海,最后在那不勒斯醒来,旁边还是那严峻的事实,那个我原来逃避的、毫不退让的、同一个 忧伤的自我。我寻找梵蒂冈和那些宫殿。我假装沉醉在景色和联想中,可是实际上,我从来就没有沉醉过。无论走到哪儿,我的巨人都陪伴着我。

还有,我们必须警惕,对旅游的狂热是影响整个智力活动的一种更深刻的不健全的征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智力就是漂泊不定的,我们的教育制度所培养的就是骚动不安。尽管我们的身体被迫待在家里,可是我们的心灵却仍然无家可归,四处彷徨。我们模仿,除了心灵的彷徨之外,模仿还会是别的什么东西呢?我们的房屋是按外国情调建筑的;我们的橱架是用外国的装饰品装饰的;我们的见解,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才能,都一无是处,仍然追随着“过去”和“远方”。

一盏茶,一本书,一个下午,充实而静怡。时光无限好,不读一本书,不足以慰藉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