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他是江湖人士,对内,他是村中族长,两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只不过大小不一而已。一国之君、一省之宪、一府之尊、一县之令都有各自不同的责任。爷爷说过,“他只不过是一族之长,他的责任就是让族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老人每当想起爷爷这句话,就不由地在脑海中浮现出爷爷的样子。爷爷说到,也做到了。

老人

老人的爷爷姓李名武德,生于李家营,文化一般,但有一身好武艺。李姓在李家营是个大姓,人口多,势力大。虽然,村中还有其他几个姓,但在人口数量上比李氏家族少很多。李武德因辈分高、武艺强、重仁义,被推举为李氏的族长。李武德曾有言“李氏在村中为大姓,人多势大,但绝不能以强凌弱,以少欺寡,应与村中其他姓氏的村民和睦相处,一视同仁。”就这样,李武德虽是李氏的族长,但也成了李家营其他姓氏村民佩服的人。凭借一身好武艺和自身的威望,李武德和村里的几个人成立了一家镖局——李家营镖局。当然,开镖局绝非平常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不是只凭一膀子力气和一身好武艺就可以的。想要开镖局,首先,自己有身好武艺那是必须的,其次,要黑白两道通吃,最后,自己在江湖上要有一定的地位。李武德的武艺、威望、情商和智商,决定了他有能力开一家镖局。每一家镖局都有一条固定的押镖路线,不能随便走,因为天下不只你一家,再说一个镖局也没有能力通行天下。江湖上“镖行天下”的口号,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现在镖局陈列

李家营镖局负责的是京师到张家口一线。这一线上有多少个山头,山头上有多少股土匪,李武德一清二楚。逢年过节,李家营镖局不仅要“孝敬”官府,还要逐一拜山头(送礼),只为走镖的时候江湖朋友给个方便。如果各山头收了礼,认了李武德这个朋友,那以后只要打着李家营镖局旗号,不仅能在这些山头的势力范围内畅通无阻,丢了镖,山头还要负责给找回来。这就是当时江湖的规矩。(关于如何走镖,及涉及的江湖规矩,有空专写一篇文章)所以,李武德不仅认识了官府中的人,还认识了很多江湖上的朋友。当然,自己的江湖地位和威望也越来越高。而就在这时,全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波及到了李家营。

民国时期土匪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人称为光绪二十六年),列强兵锋直指京师,沿途烧杀抢掠。就在八国联军途经李家营时,八国联军士兵肆无忌惮地抢劫村民。有三个士兵一起冲到一户村民家中,翻箱倒柜,抢到一些洋钱(银元)和一块怀表(那时手表尚未通行)。等到抢完后,三个士兵突然发现了这户人家新娶的小媳妇。小媳妇浓妆淡抹,长得挺体面(漂亮)。于是,三个士兵起了坏心眼,露出了淫笑。他们拿着枪把这家人强迫轰到街门外。本以为院中只剩下了他们和新媳妇,然而新媳妇的男人偷偷藏在了后院的草垛里,并没被发现。

八国联军罪行

新媳妇知道难逃一劫,用手比划着给三个士兵说:“你们先出去两个,一个一个的进来,不然,我死了也不会答应你们。”三个士兵交头接耳商量了一下,有两个真的到了街门外去了。媳妇跟出去把街门拴上。然后,剩下的一个士兵跟进屋里来。突然,新媳妇故意大声嚷嚷,让她的男人知道三个鬼子的三支枪和抢来的财物都放在了院子里。男人听到,赶忙从后院出来把枪和财物拿去用草盖上。新媳妇在屋里估计男人把东西已经搬走了,便忽然揪住欺负她的士兵的大耳刮子、大嘴巴子打起来,一边打一边骂,并喊他男人快拿刀来。士兵赶忙跑到院中,一看枪没了,正巧碰上拿刀冲过来的男人。男人怒火中烧,几刀下去结果了这个士兵。其他两个听到喊叫,破门而入,一看枪没了,同伴倒在血泊中,一个男人正拿着大刀砍来,吓得撒腿就跑。新媳妇和财物虽然保了下来,但士兵死了,他们肯定会来报复。于是,这家人匆匆地藏了起来。两个逃跑的士兵因丢了枪回去被长官打骂了一顿。之后,很多士兵把李家营的村民全部赶到了村前的大庙里,里面的戏台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士兵让村民说出这家人逃到哪里去了?不然,就开枪,当时的情形可想而知。这时,李武德出面找到了士兵的指挥官,让他们先放了村民,并与指挥官谈了一上午,最终村民避免了一场灾难。当然,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只知道李武德救了全村村民的性命,还有那家人。

可恶的八国联军

一年多后,两宫回銮,京师又恢复了平静。李武德继续经营镖局。然而,之后随着京张铁路成功通行,镖局生意江河日下。李武德头脑灵活,看清形势,知道镖局生意难以再做下去。他选择了转型。于是,他在京师到张家口的铁路沿线上建起了栈房(仓库)。货物可以寄存在栈房,然后收取费用,之后再搬运到火车上运走。栈房起名李家营栈房,李武德担任领东,负责栈房主要事务。由镖局到栈房,李武德也确实赚了不少钱,跟着他的那些村民也获益不少。然而,李武德作为族长,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主动捐款在村中建了十六间房子作为学生校舍。他自身虽然武艺比文化强,又是靠武艺发家的,但他知道文化与知识的重要性。一名武人,重视文化。他的性格与东北王张作霖有些相似,更为巧合的是,李武德与张作霖确实相识,后来,还把儿子送到奉军做了一段时间的军需官。

过去栈房货物凭据

然而,在1922年到1924年间,直奉军阀之间发生了两次大战。两次大战虽没有把炮火直接燃烧到李家营,但也差点让李家营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军阀混战,很多残兵败将溃散后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肆无忌惮地抢劫沿街商户的财物,甚至伤及性命。有一次,很多逃兵就扬言要抢劫李家营的一些商户。李家营的商户知道后,心惊胆战,日夜难眠,自然找到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李武德。李武德知道这些兵痞不得到好处是不会善罢甘休,而自己人少枪少又不足以抵抗。然而,李武德没有惊动村中的任何人,自己带着银元前去找那些残兵的头头商量。开镖局时,李武德既能玩转京师高官,又能应付山头土匪,甚至与张作霖也是老相识。对付这几个散兵游勇还绰绰有余,最终,他给每人两块大洋,把这群散兵打发走了。事后,他没有向那些商户要一文钱好处费。因为,作为族长,作为长辈,李武德感觉自己有责任保护每位村民的安全。后来,张作霖打到京师,有些奉军也想从李家营的村民和商户身上搜刮些“油水”,但都被李武德制止了。毕竟还要看在老大张作霖的面子上,他们也不敢得罪李武德。

军阀混战中的难民

李武德可谓一身武艺,浑身是胆,两次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财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却唯独害怕与村民处不好,不和睦。后来,李武德出钱建了一个大院子,院中很多房间,于是他就让村里的一些人住了进来。院子里有一个大厨房,各家划定了固定的地方烧菜做饭,各家使用各自的油盐酱醋。然而,有一次,李武德进厨房时,看到其中一位村民正在拿着他家的油瓶往自己锅里倒。看到这种事情,一般人肯定会走上前去说一声或者干脆用举动制止,当然这会令另一方感到无比的尴尬。两家的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

民国女子做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武德看到这种情况,反而怕人家发现他的存在而不好意思。为避免对方的尴尬,他赶紧悄悄地退了出来。李武德之所以选择视而不见,就是为了能和村民好好相处,不致因说破而破坏了关系。李武德不仅对村民这样,对来李家营乞讨的人也善心满满。有一次,李武德在村里看到一个外村的乞丐,他立即把这个乞丐带到了家里。就在这时,家中的几个伙计刚好开饭。李武德却对伙计们说:“我给你们钱,你们回家吃去吧。”之后,他把伙计的饭全部给了乞丐。所以,李家营的大人孩子没有不佩服李武德的。他们知道李武德作为族长,村里的大事能扛得起,小事也能拿得准。李武德没有族长的架势,却自带长辈的威望。他认为强权下的权威不会让人信服,只有以德才能服人。

民国时期穷苦的孩子

总结:李武德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出名的人,但在李家营的村民心中注定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认为自己身上肩负着责任,就要负起这份担当。他把自己的担当化为全村人的铠甲,始终保护着村民。对外,他是一个江湖人物,对内,他是一位族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李家营的百姓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最终,他说到,也做到了。